姚少华
摘要:文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教学理念、内容规划、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进行了探讨,旨在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大单元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已成为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化学大单元的理念探析、内容规划、方法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目的在于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研究与分析,进一步厘清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 化学大单元教学理念探析
化学大单元教学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将化学知识点融入大单元中,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这一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张通过探索与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化学大单元教学理念也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
1.1理解化学大单元教学的理念
化学大单元教学注重从整体上认识与运用化学知识,改变传统教学知识零碎及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基本单元是对化学知识的集成,构建了一个综合知识体系,注重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生产中的运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在化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应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索,发展其创新思維与实践能力。同时,在化学大单元教学中也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学生已经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实验观察以及小组讨论中,对化学知识和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可见,化学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构建为重点,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
1.2探讨化学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化学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化学知识进行整合、规划,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应用;它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它还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大单元教学,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由此可见,化学大单元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与运用,重视他们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化学大单元教学可以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以及设计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科学素养。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并运用化学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2 化学大单元教学内容规划
大单元教学内容规划,是大单元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它是以大单元为主线,把化学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各大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在保证教学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在策划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2.1确定化学大单元教学的主题和目标
明确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与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知识,根据课程标准选取适合的主题,并设定清晰、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以引导教学全过程。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确保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主题,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2.2设计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活动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确定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设计大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活动需要全面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化学大单元教学内容的规划是大单元教学理念能否得以落实的关键。需要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并划分化学知识点,确定各大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与此同时,需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3 化学大单元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实施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可通过探究式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其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如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实验室。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果。
3.1运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化学大单元教学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为主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验、观察与分析,从而获取新知并解决问题。采用探究式学习时,教师要设计好系列问题或者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这类问题或者场景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采取组织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展现自己的见解与思考,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另外,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习策略与方法并反思与调整,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可于探究完成后对学生做出评价与反馈,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并运用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2利用合作学习策略开展化学大单元教学
合作学习策略是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方式使学生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大单元教学可采用合作学习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特点进行合理分组,保证各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要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与配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与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为其提供必要的輔导与意见。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与反馈,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识。同时,教师要合理地评价与激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4 化学大单元教学效果评估
要评价化学大单元教学是否取得成效,要有一个科学的、综合的评价。评价可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和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在这些评估方式中,以考试最为常见,它能够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理解的深度。问卷调查能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建议,有助于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此外,实验报告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教师有必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掌握其学习情况及进步程度。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生上课的表现、作业完成质量和考试成绩等。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了解他们掌握知识和学习态度的状况。通过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努力程度。通过考试结果,能够了解学生对于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情况。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教师可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和情感等,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案分析法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要,还能给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教师在进行评价时,需要秉持公平、客观和准确的原则。评估结果应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进步程度,不应有偏见或者主观判断。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是有意义的实践探索。通过探索,对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理念、内容规划、方法实施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些探索成果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会持续关注该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对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为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久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陈玲.核心素养下化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2(2):22-24.
[3]王明霞.大概念指引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化学实验体系三要素为例[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