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减负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是必然趋势。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仍处于尚未完成缓解学生课业压力、使学生高效高质贯通理解知识目标的阶段。文章针对初中数学如何响应“双减”政策进行教学策略优化与调整这一问题,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特点,从多视角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优化;教学策略;减负
“双减”政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关键内容,要求从多方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校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对学校教学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是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同时是教师和家长都关注的一门学科。而在实施“双减”政策、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减少作业练习量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高效理解数学知识,成为学校与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新问题
1.1“双减”政策为数学教学创造新机遇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需要响应政策号召,对教师教学提出相应的优化要求,教师会根据多方面的要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转变以往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和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双减”政策的颁布为初中数学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这是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新契机,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布置丰富多彩的课后作业,将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融为一体,既能夠体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其学习质量。
1.2“双减”政策为数学教学带来的挑战
“双减”政策正式颁布之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上课教师讲解知识,然后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习题来巩固知识点,在此期间,有许多学生没能完全掌握课堂知识或者需要在课下参加补习班。“双减”政策颁布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政策对于学生减负的要求,如何改变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如何在新教学模式下转变思想等问题都是新政策带来的挑战。
对于教师来讲,多年传统的授课思维早已经在其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新模式,是教育优化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以往,学生在课堂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跟随教师的要求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模式无法优化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真正实现减负。
2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实践
2.1优化教学方法,融入生活情境
依据“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单位时间内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怎样才能契合“双减”的要求,减少学生课堂上机械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减负提质,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需要面临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融入与教材知识契合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熟悉,改变以往对数学知识枯燥、抽象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开展各项探究活动,提高课堂实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设置一些小游戏,创设生活情境,或者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或者参与游戏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改变以往数学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枯燥的数学公式、理论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参与数学探究活动,也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实现课堂的减负与增效。
2.2创建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与推理能力。大篇幅的数学推导过程、复杂困难的计算过程、数学专业名词概念的抽象理解等都是数学学习不可避免的,也是创建数学趣味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在数学学习上的兴趣点和困难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端正数学学习态度,减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情绪,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传统的传授式课堂变为趣味性课堂,提高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从课堂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课堂趣味巧思设计,融合数学名家的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多种手段构建趣味横生的课堂,让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其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图文并茂的文章比纯文字和数字的文章更具吸引力,并且配色也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影响。因此,视觉效果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备课和制作ppt时可以插入一些色彩活泼的图片和趣味性的元素,适当地为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史实和各种有趣的数学故事,使学生能从中感受数学发展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感受学习数学对于社会的伟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课堂自然更富有趣味性。
2.3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新技术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资源,教育也不例外。互联网技术也进入学校,走入课堂,多媒体智能屏幕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它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双减”政策下,教育部门也积极利用各种优秀教育资源,构建智能化教育平台,旨在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资源,推动教学改革,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真正落实“双减”政策,释放学生的活力,改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突破空间的界限,直观展示空间变化,这一优势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贴合,可以呈现数学知识,化繁为简,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推导过程,将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现象相融合,激趣励学,优化教学环境,助力学生的各项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由于机械的记忆和学习而产生枯燥感,实现减负提质的效果。
2.4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习意识
学生真正参与主动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活动,以往被动学习的方式与“双减”政策背道而驰。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开展各种自主学习活动,增强主动学习意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研究能力等还处于尚未完善的阶段,在面对具有难度的数学题目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降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很难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教师應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鼓励学生采取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激活思维,拓展学习维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另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推送与其能力、兴趣、知识契合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步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克服一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认识到初中数学其实并不难,这样他们才能够逐渐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并积极参与各项课堂探究活动,提升学习能力,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2.5精心设计作业,切实减轻负担
“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于繁重的作业负担,并不是完全取缔课后作业,旨在提高作业的质量,减少机械重复作业的数量,以发挥作业的作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长期以来,部分数学教师对作业数量的掌控比较极端,认为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做过的题越多,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好,对学习的帮助也就越大。于是盲目地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学生苦不堪言,只能机械地刷题,为了完成作业,学生只能将大量时间投入作业中,休息时间和用于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被压缩,这种“题海战术”显然与“双减”政策的要求背道而驰。教师必须优化作业布置的数量,做到作业精而有用,结合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与难度来决定作业题目的数量。其次,教师要提高作业的质量。教师在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差异化掌握情况后,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融入社会热点、现实问题等相关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层次化作业,对不同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差异化管理,突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以作业为载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是符合“双减”要求的高质量作业。最后,教师需要采用丰富的作业形式。为了做到“双减”政策要求的作业减量不减质,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作业的设计形式,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探究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作业,通过丰富的作业形式,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旨在释放学生的活力,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契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优化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加强数学抽象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减负提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国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3):84-86.
[2]张耀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43-45.
[3]吴全丁.“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探讨[J].读写算,2022(33):1-3.
[4]周来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94-95.
[5]李水旺.“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