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贤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时代人才。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教育的核心目标。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需要传授地理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优化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1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分析
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在地理学领域,人地关系是核心议题,正确认识和理解人地关系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了解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人类要理解地理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的认知和分析,理解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从而提升协调人地关系的技能。
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地理学领域,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复杂的关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思维,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和分析。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提升自身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知识,通过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对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认知和分析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各不相同。通过高中地理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特征和差异,掌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能力,它包括地理实践力和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地理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实践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从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2.1整合生活内容,深化人地协调观认知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学生对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材料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人地协调观对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人地协调观的概念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和生活实践中,改变对地理知识的刻板印象。
针对人与自然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和当前的社会热点环境问题进行讲解。可以举例说明,如介绍大气层破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冰箱、空调制冷剂中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等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追求人地协调发展,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入理解和接受地理知识。通过高中地理学习,学生能够培养人地协调观,深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促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人地协调观概念,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和实践价值。
2.2立足小组合作,激活综合思维
地理学中的综合思维是一种能力,指学生具备从多元、系统和整体角度分析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和激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应教授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方法,即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環境两个角度剖析地理知识,使学生形成从多个角度分析地理问题的意识。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环境的多元性和系统性。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为其布置合作探究任务。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地理问题,从而对地理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得出结论:每个区域都具备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从多元和整体的角度分析和评估地理问题,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进行辩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基于小组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3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学科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提升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深入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另外,设计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新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而且水在自然界处于一种循环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水循环过程中有哪些环节?”“这些环节之间有何联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何影响?”等。之后,教师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准备实验器材和工具,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水循环模拟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发现水循环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应用。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应用性的任务,如调查本地水资源利用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分析某地水污染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等。这些任务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团队合作和沟通等重要技能。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的参与度得到了提升,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水循环这一地理概念。
2.4注重实践,提升学生的地理技能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技能为核心目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与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探究并理解地理现象的深层次含义。
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等实践活动。通过使用气象仪器测量气温、风向、风速等数据,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利用互联网上的气象资料和气象预报模型进行天气预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验证地理学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地理技能和应用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将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鲜活、实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2.5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教学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社会热点问题都涉及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关注这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探究这些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在教授地理知识时,教师应该注重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介绍当前全球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进行防治和减灾。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和原因。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會热点问题,并运用地理知识探究这些问题对人类和地球产生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实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注重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冀岚.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深度学习[J].天津教育,2023(24):73-75.
[2]何华露.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家长,2023(2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