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王朝才
“国有企业在推进深化改革、打造现代新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形势与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全局性和结构性问题,着眼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做好谋篇布局和优化升级”,王朝才在2023(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上作主题报告时表示。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政策基调。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做好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协调,在努力化解各种经济风险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当前,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的经济形势是稳定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是全局性问题。包括当前需求不足、经济发展慢、百姓福利要求高、国际贸易艰难等。
第二个是目前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首先,产业间冷暖差别大。比如新兴产业、能源产业等情况比较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8.8%。中国有十大品牌在全世界打得很响,如华为、比亚迪、京东方、大疆等。但有的产业却不然。如房地产业可能是最冷的,它的产业链很长,还波及到土地、建材、建筑等相关产业。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刚需越来越小、人口下降等。
其次,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差异。2021年、2022年,我国东部地区因贸易下滑的影响相对困难;近段时间,东部地区有所恢复,GDP增速达到5.71%,西部地区发展比较快,GDP增速为5.78%。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发展经济?对此,刚才许多专家谈到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诸多观点,我十分同意。新质生产力一定是科技的、绿色的,也是智能的,但我还要补充一点,新质生产力一定是有需求的,没有需求何谈“新质”生产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发展经济主要有两点。
第一,要顺应老百姓的消费变化。百姓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多在健康、教育、休闲、旅游上下功夫;
第二,要引领老百姓的消费变化。主要是引导百姓科学、合理、创新消费。如汽车、手机、电脑等更新换代,追求生活智能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