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养老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子女在工作、经济、生活的重压下,已经无法为父母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领域的紧密结合,打造数字化,定制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养老服务的困境[1]。通过梳理发现,我国学者对智慧养老领域已经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发展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研究方面,而在趋势研究方面明显不足。因此,本文用CiteSpace 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借此丰富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内容,推动该领域的后续研究。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 为数据来源,在高级检索中,设定主题为“智慧养老”“智能养老”,再利用关键词“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精确筛选范围,时间范围为2012 年到2022 年,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检索后共找到867 篇文献。为保证文献质量,采用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最终本文的研究样本为122 篇文献。
CiteSpace 是一款用于科学文献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软件。将筛选到的文献通过知网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文本文件,采用Cite-Space5.8.R3 软件转换数据后进行可视化分析。
通过对CNKI 2012—2022 年有关智慧养老的文献进行整理(2022 年文献仅统计到5 月25 日),形成智慧养老发文趋势图(见图1),从图1 中可以发现智慧养老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在2017年到达波峰。2012—2014 年,这一阶段曲线较为平缓,发文量较少。2012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智能化养老的新模式,随后在2013 年成立“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为中国智能化养老发展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2015—2018 年,这一阶段发文量显著上升,智能化养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7 年,国务院等从政策制定、规划纲要颁布、发展意见和指导方针等方面指导完善智慧化养老的建设与发展[2]。2019 年至今,智慧化养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图1 智慧养老发文趋势图
自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智能化养老新模式后,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在该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经过CiteSpace 运行分析后,在发文作者方面,青连斌发文4 篇,杨翠迎发文3 篇,睢党臣、伍德安、贾玉娇和黄少宽等人发文2 篇。在研究机构方面,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文量最多,各有3 篇,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分别发文2 篇。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作者与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固定,跨机构的作者连线极少,说明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大多数节点之间没有连线,整体呈现分散状,说明在智能化养老领域的学术研究网络还不成熟。
3.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作为高度凝练的自然词汇关键词,可以成熟地向人们展示这个领域的热点,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关联系,从而挖掘出深层的相关知识[3]。图2 为近10 年来智慧养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共现图谱上可以清晰看到关键词之间的分布以及相关联系,其中节点越大,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反之越低。另外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明共现的频率越高,反之越低。从图2 中可以看到养老服务的节点最大,其次是居家养老。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中心性表明了该词的重要程度,中心性越高,该关键词越重要。一般来说,中心性和频数呈正相关,但也有例外情况,存在中心性高,但是频数较低的情况。表明这类词虽然影响力较大,但是学者关注程度不够,缺乏关注。结合中心性和频数,对本文关键词进行汇总筛选,整理出排名前10 的关键词,结果见表1。其中养老服务的中心性最高,达到了0.94,出现频数也最高。排名第二的是居家养老,中心性为0.73,出现频数达到49 次。接着是智慧养老,频数为13 次。与我国智慧养老研究现状基本吻合。
表1 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统计表
3.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共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将无数分析对象简化为较少的类群,利用图谱直观表示出来的过程称为聚类分析[4]。为了进一步追踪探索智慧养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CiteSpace 聚类分析结果为Q=0.564 7(>0.3),S=0.904 1(>0.5),可以看到聚类图谱效果较好,聚类合理。本次共得到8 个聚类群,分别为#0 居家养老、#1 社区服务、#2 智慧养老、#3 养老模式、#4 老年人、#5 医养结合、#6 老龄化以及#7 机构养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年人面对“养老难”的困境在不断加深,出于传统文化和不同群体养老观念的碰撞影响,以及养老机构存在的高运营成本现象,居家养老一直是老年人选择的重点。由此说明,这8 个聚类很好地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
3.2.3 关键词突变以及研究趋势分析
突变词是指在不同时间内词频贡献度突然呈现上升或下降趋势的关键词,通过追踪突变词的变化,可以发现该学科领域的动态变化趋势,从而准确把握研究方向[5]。图3 为经过CiteSpace 运行分析后得出的排名前17 的关键词突变图谱,图谱中清晰地展示了该突变词出现以及结束的年份,红色加粗线段便很直观地显示所代表突变词的突变年段。根据时间线,将我国智慧养老路径演化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2012—2014)、快速发展阶段(2015—2018) 和稳步发展阶段(2019—2022)。
图3 关键词突变图谱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智慧养老研究的热点问题集中在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1) 居家养老。在选择养老方式时,多数老年人偏好家庭照料[6]。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对传统的养老方式不断发出挑战,而居家养老模式的出现便是带来了最优的选择。不用给养老机构支付高昂的费用,就能在家中得到相应的照护,还能享受天伦之乐,有利于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7]。
2) 智慧养老。张泉等认为智慧养老是利用智能家居等构建智能化的居家环境,自动识别老年人的需求并加以满足[2]。在我国“9073”的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加速融合,我国不少省市对智慧养老模式进行了积极试点。2012 年,长者通呼援中心在成都市锦江区成立;2013 年,“智慧养老”基地作为综合服务平台,落户北京北新桥街道[8]。这些城市的探索也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总体来说,我国目前智慧养老平台建设进程缓慢,地区试点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现有的智慧养老制度体系尚未完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 社区养老。社区养老的主要形式有日间照料中心、开设长者食堂、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和开办老年学校。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探索全方位养老服务模式。但是社区没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往往是与就近医院进行合作解决老人的就医问题。另外社区内部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关于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等并不完善。此外工资低、压力大导致护理人员流失率高。
4) 机构养老。崔树义等学者认为目前养老机构并未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功能单一,而且对于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可接收的养老机构较少[9]。对于目前的养老机构来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地区差异较大,管理标准不规范,同时专业护理人才严重缺乏。高端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完善,但收费昂贵,而低端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低下,老人不愿意入住。
本文通过对2012—2022 年我国关于智慧养老的122 篇文献,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有关智慧养老的研究成果不断增长,已经在智慧养老领域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学者和机构。第二,从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分布中,能发现智慧养老在近年来吸引了不少作者的青睐,但是整体研究较为分散,机构间合作比较缺乏。第三,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图谱,能清晰看到我国近10 年来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通过关键词图谱可以看出智慧养老领域的热点话题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智慧养老等。第四,从关键词突变图谱上可以看出我国智慧养老的研究发展趋势,近10 年来我国关于智慧养老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12—2014 年围绕社区服务、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模式等主题进行了研究,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实现从基本的养老服务保障向全方位康养转变。2015—2018 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学术成果不断问世。2019年以来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得到进一步深化。
总体而言,近10 年来,我国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作为新型养老模式,我国智慧养老现在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各方加强合作联系,形成多方合作研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