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宇
珍珠,是海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珍宝。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变而来的。它的另一个名字是Margarite,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珍珠在东西方历史上都被视为珍宝。在清朝,统治者把东珠镶嵌在表示权力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以表示身份并彰显皇家的权威。而在现代,珍珠更是作为饰品被大家喜爱。那么,如此流行的珍珠到底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形成的?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珍珠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大部分珍珠都是因各种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受外界刺激干扰而形成的。包括腹足类(螺类)和头足类(章鱼、鱿鱼等)在内的任何软体动物都可以通过“外套膜”形成珍珠。但大多数商业珍珠都是从双壳类中收获的,如海洋动物牡蛎和淡水蚌类。
外套膜是产生贝壳的组织,软体动物把从食物中获取的钙质、蛋白质及色素成分,通过外套膜分泌在体表,形成贝壳。双壳类的贝壳一共可以分为三层,最外层被称为角质层,大部分质地粗糙坚硬。中间层被称为棱柱层,最内层最为光滑的被称为珍珠层,这也是形成珍珠的关键区域。贝类的珍珠层经常被用来制作纽扣和手表的表盘。
珍珠是由刺激物进入贝类体内而慢慢形成的,例如一些食物残渣、一粒沙子、一团细菌,甚至是一些被困在贝类体内的动物。罕见的鱼形珍珠就是由于隐鱼误入贝类的体内而形成的。为了保护自己,外套膜受到刺激后开始包裹异物,异物陷入贝类体内,形成珍珠囊,珍珠囊开始不断分泌珍珠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长,最终形成珍珠。
隐鱼的英文名叫作Pearl fish,直译就是珍珠鱼。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隐鱼会钻入贝类体内,并形成珍珠,因此得名。
珍珠可能有多种颜色,包括白色、粉色、黑色、金色等。珍珠的颜色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珍珠内的金属元素不同。当珍珠含有铜元素时,珍珠就呈现出金色;当含有锌元素时,珍珠则呈现出粉红色。
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且含有少量的蛋白质和其他微量元素。所以酸性物质对于珍珠来说损伤是非常大的。当碳酸钙与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与碳酸。
所以酸性物质可以让珍珠“消失”,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我们知道,天然珍珠是贝类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非常珍贵。但人造珍珠是通过人工方式制造的,形成过程相对于天然珍珠来说,时间较短,它的价格自然就偏低。那人造珍珠是怎么生产的呢?
人造珍珠一般选用的贝类是淡水贝类——三角帆蚌。人类将一块贝壳、玻璃或外壳插入软体动物体内,然后等待珍珠形成。对于河蚌养殖者来说,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漫长的。养殖者必须饲养河蚌大约3年,直到它们成熟到可以植入异物,以保持它们的健康。接下来,需要再等上18个月到3年才能收获珍珠。
三角帆蚌是双壳纲、蚌科、帆蚌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俗称珍珠蚌、淡水珍珠蚌、三角蚌。它主要生活于中国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区的湖泊中,是中国淡水育珠的优良品种。在人工育珠过程中,三角帆蚌生长速度快,所育珍珠生长速度也快。三角帆蚌既是我国特有的河蚌资源,又是育珠的好材料,它育成的珍珠质量好,既可育成无核珍珠,又可育成有核珍珠、彩色珠、夜明珠等粒大饱满、晶莹夺目的名贵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