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视角下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24-02-26 03:14邓林园邹盛濠
教师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特征词托育胜任

邓林园,邹盛濠,张 丽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 100875)

一、研究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三孩生育政策落地,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托育服务行业正迎来“增量提质”和“普惠就近”的建设高峰期。[1]2019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敬业奉献、素质优良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队伍。[2]这为我国托育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托育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在《托育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准则(试行)》中强调了要提升托育教师的专业素养。[3-5]

尽管有相关政策支持,但是我国托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从现状来看,当前我国托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资格证书混乱、师资供给紧缺、专业培训不足等问题,[6]使得我国专业化、高素质的托育教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从研究层面来看,近年来虽有学者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尝试构建托育教师的核心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但都从供给角度出发,立足于一线托育教师、管理者的视角,缺乏从需求方即0-3岁婴幼儿及其家庭的视角进行的研究。[7-8]这有可能导致对托育教师核心胜任力的探讨不够客观和全面。因此,有必要在对供给侧的托育教师和管理者的观点进行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增加对需求侧的0-3岁婴幼儿家庭现实需要的关注。

考虑到我国托育行业发展与托育教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分别选取了10位供给侧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和10位需求侧的0-3岁婴幼儿家长进行深度访谈。研究通过提取托育教师胜任力特征词,进一步分析供需双方在托育教师胜任力上观点的异同,并从供需对比和整合中构建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期为建设高素质、高质量的托育人才队伍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本研究的访谈对象分别选取了供给侧的10位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和需求侧的10位0-3岁婴幼儿家长(见表1)。供给侧的访谈对象涵盖了处于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包括省级托育机构部门负责人、早教集团托育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一线托育教师等。而需求侧的0-3岁婴幼儿家长均有强烈的入托意愿,对托育机构和托育教师有长期、深入的了解。其中,大部分家长已经深度参与到了托育机构的育儿实践之中,与托育教师保持密切交流,能充分体现家长对托育教师胜任力的看法与需求。

表1 访谈对象信息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资料,并针对不同群体编制了两版访谈提纲。面向托育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的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如下问题:您所在的托育机构的入职招聘标准分别有哪些?结合您的工作经验,您认为托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胜任?能分别举例说一下吗?能对这些能力进行分类吗?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的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如下问题:请问您对托育机构的课程内容、园所环境、价格、时间等方面有什么需求呢?可以具体展开谈谈吗?结合您的实际生活和教养孩子的经验,您认为托育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胜任?能分别举例说一下吗?能对这些能力进行分类吗?

(三)实施程序

本研究的访谈实施程序包括:第一步,确定访谈对象。研究人员通过事前调研确定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并与访谈对象沟通访谈的时间、地点、形式等。第二步,准备访谈工具。研究人员准备好访谈提纲、访谈记录表和录音笔等工具,如为线上访谈还需确定访谈平台。第三步,正式开展访谈。研究人员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的基础上用录音笔进行录制,并在访谈过程中用纸笔记录关键内容。每次访谈的时间约为40-60分钟。第四步,转录录音文本。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文件转录为word文本,并由研究人员逐字校对,修改错字、漏字和语句等。

三、研究结果

(一)胜任力特征词提取

借助MAXQDA20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挖掘托育教师的胜任力词条。结果发现,供给侧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和需求侧的0-3岁婴幼儿家长的观点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因此,本研究一方面将二者的编码结果分别呈现,探讨供需双方的差异性;[9]另一方面从整体性视角合并分析供需双方的全部胜任力特征词,探讨供需双方关注的重点。

从供给角度来看,10 位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访谈资料中得到的胜任力特征词涉及24个范畴。按被提及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策略、课程设计、身体发育、心理学知识、师德、沟通协作、基础工作能力、家校合作、观察评估、安全应急、角色定位、生活卫生、认知培养、饮食睡眠、职业观念、保育观念、日常照料、个性、保教配合、信息技术、职业操守、工作情怀、政治素养、环境创设。具体频次信息见图 1。

如图1所示,供给侧24个特征词的编码参考点数均在10次及以上,说明这些胜任力被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多次提及。但是,各个胜任力的编码参考点数频率差异较大,教学策略、课程设计、身体发育、心理学知识和师德五项出现的频率较高,均达到40次以上;而职业操守、工作情怀、政治素养和环境创设等特征词出现的频率较低。

图1 “供给侧”胜任力特征词频率

从需求角度来看,10位0-3岁婴幼儿家长的访谈资料中得到的胜任力特征词共计22 个。相较于“供给侧”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特征词,缺少了保教配合和职业观念2个胜任力特征词。具体频次信息见图2。

图2 “需求侧”胜任力特征词频率

如图2所示,需求侧22个特征词的频率分布与供给侧差异大,说明0-3岁婴幼儿家长和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关注的胜任力有所不同。同样地,需求侧各个胜任力的编码参考点数频率差异较大,尤其是师德出现次数为33次,与其他胜任力特征词的频率之间出现断层;而角色定位、工作情怀和信息技术被提及的次数较少,频率不足5次。

根据图1和图2呈现的供需双方对托育教师胜任力的数据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对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和0-3岁婴幼儿家长关于胜任力特征词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由于供需双方总编码参考点数差异较大(供给侧共566个,需求侧共239个),所以不能单纯凭借供需双方的编码参考点数差值进行分析,而是要采用供需双方的编码参考点数百分比(计算公式:编码参考点数/总编码参考点数×100%)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供需双方特征词词频对照

从表2可以看出,供需双方关注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标准各有侧重。托育服务从业人员更加关注托育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职业观念上的胜任力,而0-3岁婴幼儿家长尤其关注托育教师的师德。这也是所有胜任力特征词中百分比差值最大的一项。

基于供需适配理论,[10]本研究在充分探讨供需双方差异性的基础上,从整体性视角将供需双方的特征词进行合并统计,以更加直观地展现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和0-3岁婴幼儿家长共同关注的托育教师胜任力。具体频次信息见图3。

图3 供需双方胜任力特征词总频率

如图3所示,教学策略、师德、课程设计和身体发育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胜任力特征词,其编码参考点数均在70次及以上,是最受供需双方关注、最重要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此外,心理学知识、沟通协作、基础工作能力的编码参考点数均在50次及以上,说明他们也是托育教师胜任力中的重要要素。

(二)胜任力模型构建

为进一步挖掘托育教师的核心胜任力,本研究针对上述24个一级胜任力特征词,通过人为聚类,将意义关联程度高的特征词进行合并与修订,从而提炼出13个核心胜任力特征词。聚类分析和核心胜任力含义见表3。

表3 托育教师核心胜任力聚类分析及其含义

最后,将这13个核心胜任力进行归类,得到个性品德、价值观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如图4所示。

图4 托育教师胜任力维度

(三)胜任力模型解读

本研究充分纳入了供给侧托育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的实际经验和需求侧0-3岁婴幼儿家长的现实需求,立足于我国托育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整合构建出新时代托育教师的胜任力模型。从宏观上看,托育教师胜任力可以分为个性品德、价值观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三大维度。这与胜任力的洋葱模型一致。从专业知识与技能到个性品德,是一个由外层到内层、层层深入的结构。[11]

个性品德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体的品德与操行,[12]是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中最内层、最核心的部分,会影响到中层的价值观念和外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个性品德可以分为个性、师德和职业操守三项胜任力。综合供需双方的观点,专业人员和家长均提及托育教师的个性要爽朗、具有亲和力,能够开朗地组织婴幼儿活动并温柔地与婴幼儿沟通。例如,负责人A2表示:“我们能看出来,有些老师特别适合做托育,因为她很温和活泼。”师德是托育教师所应具备的基础的道德与情感。每一位托育教师都应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师德为先的理念。[13]相较于其他学段的教师,托育教师更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等。例如,教师A7表示:“我觉得托育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有爱心。”职业操守指托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如遵纪守法、保护隐私、平等公正等。例如,家长B2表示:“他(托育机构)有监控,但是不对外。不公开监控能更好地保护隐私,我们也更放心。”

价值观念位于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中层,起到联通内外的引领性作用,包括托育教师的工作情怀、教育保育理念、职业与发展理念。首先,工作情怀包括对托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进取心与热情。例如,教师A9表示:“这份工作,如果说没有热爱,不是自己心里面坚持那份喜欢的话,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其次,教育保育理念指托育教师从事0-3岁婴幼儿教学和保育活动的理念,包括安全观念和保教配合。具体来看,供需双方都十分重视托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与责任。例如,家长B4就师生配比的安全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孩子太多的话,危险系数就会比较高,而外国的幼儿园和托育机构老师多、孩子少,家长也会更放心。”与家长不同的是,专业人员多次强调保教配合的重要性。最后,职业与发展理念既包括托育教师对职业和角色的认知,符合托育机构的教育理念,也包括托育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意识。例如,负责人A3表示:“一个托育教师想做得好,就要跟着国家政策不断地提高自己。”托育教师只有立足精神价值的高度,坚守教育信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4]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外层部分,也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支撑着整个模型的功能发挥。我国学者多次提到专业知识与技能对托育教师的重要性,也大多将知识与技能作为两个要素分别进行探讨。[7][15-16]但访谈发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密不可分。托育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要足够丰富,并通过熟练化的技能将知识底蕴表现出来。因此,本研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托育教师胜任力维度进行探讨,既包括基础工作、沟通协作、环境创设、观察评估等工作能力,也包括婴幼儿教学、保育和发展的知识与技能。第一,基础工作能力包括普通话标准、多媒体与信息技术能力等。例如,教师A10表示:“因为疫情,家长不能来参观幼儿园了,所以会做一些直播活动给家长们看,就要求老师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第二,在沟通协作方面,托育教师要有同婴幼儿、家长、同事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在托育工作中必备的合作、组织、协调和领导力,尤其是在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方面。负责人A3表示:“家长不是仅仅把孩子放到托育机构,只要安安全全就行,他们也需要一些养育孩子的专业指导。”第三,环境创设能力指托育教师创设促进0-3岁婴幼儿发展的身心环境的能力。例如,家长B9表示:“托育机构的环境要丰富一些,能够让孩子进行比较多的探索。”第四,观察评估指日常观察婴幼儿和评估各项身心发展指标的能力,同样也要求托育教师在工作中常反思、常总结。例如,教师A9表示:“老师要累积一些自己的经验,平时也要做一些案例整理。”

针对0-3岁婴幼儿的各项活动,托育教师也有相应的胜任力。第一,在婴幼儿教学活动中,托育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以0-3岁婴幼儿为核心的各类教学法,如蒙氏教学、游戏教学、主题教学、艺术教学等。这也是访谈中被提及次数较多的胜任力要素。例如,负责人A5表示:“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以游戏开展的,有很多主题活动。”第二,在婴幼儿照料与保育中,托育教师要熟知并掌握0-3岁婴幼儿健康管理与身体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包括健康饮食与睡眠、医药与卫生知识、按摩抚触。例如,负责人A1表示:“要按照低龄段宝宝的需求去配餐,如12个月之后的宝贝要低盐、低油、低糖。”同时,托育教师也要在一日活动中时刻关照到每一个婴幼儿,具备安全急救和应急处理的能力。例如,教师A8表示:“我们每半年会进行一次急救培训,这是每一个老师必须掌握的。”第三,在婴幼儿发展领域,托育教师要具备0-3岁婴幼儿身体发育与认知发展的知识。这也是家长较关注的胜任力要素之一。例如,家长B6表示:“托育老师的知识面要全,她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

四、讨论

(一)双理论视角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本研究构建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在遵循洋葱模型由外到内、层层深入的基础理论框架之上,[11]从供需适配的理论视角进一步解读托育教师的胜任力。[10]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结构层次与洋葱模型相契合,具体见图5。“专业知识与技能”维度对应洋葱模型外显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易于感知观察和提升转变;“价值观念”维度对应洋葱模型中间层次的自我形象和态度/价值观,相对稳定;“个性品德”维度对应洋葱模型内隐层次的动机/特质,在个体行为中起到核心作用。本模型将教师胜任力扩展到托育教师群体,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图5 洋葱模型与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

供需适配理论从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4项标准评价社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17]从相关性来看,供需双方均最关注托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强调托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抚育活动中的专业性。同时,师德也是供需双方十分重视的胜任力要素,尤其是需求方的0-3岁婴幼儿家长更为关注托育教师对婴幼儿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等。例如,家长B1表示:“我觉得是师德,有爱心、有耐心是最主要的,其他的是排在后面的。”从可及性来看,多位家长提及时间、空间和经济开支上的便利程度。例如,家长B7表示:“我们很重视距离和时间上面是不是便利,要能方便接送孩子。”家长B4表示:“托育机构肯定需要付费,经济上的支出也是我个人考虑的首要原因。”这说明托育机构的发展要兼顾普惠性与专业性。从质量性来看,供需双方均要求托育教师要达到专业的职业资质,具备托育的从业资格。例如,负责人A1表示:“我们每一个岗位都要培训,要有资格证书,如早教的、医护的。”从相适性来看,托育教师的工作要与0-3岁婴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相契合,按照婴幼儿的月龄发育特点设计课程和开展照顾抚育活动。

(二)供需双方对比分析

供需双方对托育教师的胜任力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如职业与发展理念中的“职业观念”和教育保育理念中的“保教配合”是供给侧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单方提及的胜任力要素,而需求侧的0-3岁婴幼儿家长最关注托育教师的师德。供需双方的差异体现了托育教师与家长的不同定位与需求。供给侧的托育负责人和教师更多地从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思考胜任力要素,会涉及婴幼儿、家长、同事、托育机构和托育行业等多个层面,综合考量托育教师的胜任力。他们既关注如何服务好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也关注托育教师的适应力与效能感,坚定托育教师从事婴幼儿托育行业的信念。而0-3岁婴幼儿家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家长不要求孩子学到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只要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好。例如,家长B1表示:“小孩高兴就行了,我也不太要求他会学到多少,就是让他觉得有兴趣,愿意去探索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强调希望孩子在托育机构培养家庭中难以获得的能力。例如,家长B4表示:“孩子最好能学到一些我不知道、教不了的东西。”当然,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本研究尚未能很好地收集更多家长对托育教师胜任力的需求,今后的研究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寻。

(三)胜任力模型对比分析

以往研究大多从供给侧的视角探讨托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标准。如杨莉君和汪鑫鑫提出的“教养融通”的四维度托育教师核心素养框架,包含师德与理念、情怀与个性、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四个维度,强调“养中有教、教中重养、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托育理念;[7]叶平枝等人通过问卷调查,从职业、婴幼儿、保教活动、家庭和社区、个人特质与专业成长五个层面构建托育机构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8]上述研究一方面缺乏需求侧的研究视角,使理论标准和现实需要的结构性落差难以弥合,无法满足我国0-3岁婴幼儿家长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未涉及对托育教师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核心——胜任力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基于供需适配构建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充分纳入了0-3岁婴幼儿家长的需求,关注他们所重视的托育教师的师德和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照料知识与技能,在以往研究强调教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0-3岁婴幼儿托育工作的重点。

此外,我国已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3-6岁儿童五大发展领域细化成11个方面、32个具体的指标,[18]给面向3-6岁儿童的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参考,但尚未有针对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发展指南。同时,幼儿园教师胜任力更侧重对儿童的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对儿童的激励与评价,[19]而托育教师更侧重于对0-3岁婴幼儿的健康养育和照顾。基于此,本研究构建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体现了保教并重的理念,尤其是需求侧的家长更关注的对0-3岁婴幼儿的健康教养能力。这为细化0-6岁早教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胜任力标准和保育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框架。

五、建议与展望

当前,我国托育服务存在优质托育的需求与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之间的矛盾、供给服务单一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20]而托育教师正是缓解这一供需矛盾的基础性力量。因此,基于供需适配的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本研究从三个层面为托育教师培养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托育教师职业标准时应广泛调研,为建设高质量、多元化的托育服务提供专业标准,满足家长不同的托育需求。[21]其次,高校在建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专业时,可以借鉴本模型,构建“个性品德为基础、价值观念为引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支撑”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最后,托育教师应将自身专业经验与家长需求充分结合,探索供需适配、保教配合的托育工作路径,在实践中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磨炼自身的专业技能,更好地满足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

此外,后续研究可以采用叙事研究法,从个体微观的视角深入挖掘托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观点和情感,探究教育实践中托育教师胜任力的生成路径;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不同层次量化分析托育教师胜任力的各项指标,作为定性研究的补充。[22]

猜你喜欢
特征词托育胜任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改进TFIDF算法的邮件分类技术
产品评论文本中特征词提取及其关联模型构建与应用
面向文本分类的特征词选取方法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