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4-02-26 15:11于梦梦李慧玲
生产力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州市产业链制造业

于梦梦,李慧玲

(新疆师范大学 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一、引言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各种复杂形势变化,提出“逐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发展,全球产业链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端挤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快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确保产业循环畅通,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

有关产业链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界定及基于制造业层面研究产业链现代化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学者们主要从产业基础、产业链的自控能力、竞争力和链接能力等方面界定。盛朝迅(2019)[2]认为产业链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价值链高端化;罗仲伟和孟艳华(2020)[3]认为产业链现代化的实质是用当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武装、改造产业链,使产业链具备高端链接能力和领先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郑江淮等(2021)[4]认为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保证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二是基于制造业层面对我国产业链现代化进行研究。周济(2019)[5]、江小国(2021)[6]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进行路径分析,认为我国制造业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但是产业基础不够牢固、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存在严重的“卡脖子”短板,应采取壮大“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补链”“强链”培育世界领先产业等措施提高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7],推动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关于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基于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构建一套全面的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体系对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变化及2020 年新疆各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路径进行分析。

二、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现状与现实挑战

(一)发展现状

1.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明显。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结合《中国制造2025 新疆行动方案》,新疆全力推进制造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制造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2011 年的30%上升至2020年的65%,新疆制造业成为新疆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6%,高于全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6.23%的增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由2011 年的1 351家增加到2020 年的2 616 家,年均增速达7.76%;并且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产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制造业产值由4 316.16 亿元增至6 984.48 亿元,年平均增速达7.43%。2020 年新疆制造业产值为6 984.48 亿元,利润总额达350.67 亿元,分别为2011 年的1.6 倍、2.5 倍,并且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1 倍(见表1)。十年间新疆制造业快速发展,产业链现代化基础条件逐步提升。

表1 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

2.依托资源优势,部分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多年来,新疆依托资源禀赋,形成了以煤炭开采、石油炼制、天然气开发和电力生产等环节为主的能源产业集群。从表2 可以看出,新疆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矿产资源冶炼与加工产业集群占工业比重均超过20%。此外,新疆拥有广袤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棉花、小麦、玉米、水果等,新疆发展了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以棉纺织、面粉加工、果蔬加工等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同时,新疆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以风电装备、输变电装备为特色优势,汽车、农牧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2020 年,新疆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600 多家,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地区,占比约达到60%;截至2020年底,实现增加值307.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

表2 2020 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3.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疆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近年来,制造业企业将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优化生产效率,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政府大力推广工业机器人及数字化车间,出台精准产业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技术研发支持等。2011—2020年新疆在输变电、轻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建材、纺织等行业领域共培育出了9 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共认定39 家省级智能工厂。此外,“十三五”期间,新疆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2 家,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2.8%,“疆企上云”企业达2 万多家;并且重点发展石化、化工、钢铁、航空等领域的智能制造产业,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化供应链建设。

(二)现实挑战

1.产业链处于低端,协同能力不足。新疆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粗加工环节“原”字号产品多,销量居全国前10 位的产品仍以石油、天然气、多晶硅、电解铝、棉纺等附加值较低的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能源资源产业处在产业链低端或价值链底部,多晶硅下游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几乎是空白。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重大装备产品及关键器件的生产配套能力弱,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难度大。此外,新疆多数制造业企业在开展生产时,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原材料等,但由于当地的供应商相对较少,导致企业生产周期延长、成本增加。同时,制造业缺乏链主企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产业多元化和交叉融合,并且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联合研发、联合采购、联合生产等合作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这使得新疆的产业链“断链”风险较高,制约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竞争力,同样也制约了当地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只能满足一部分中低端市场需求,难以适应大规模、高质量和多样化需求。

2.高技术人才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新疆制造业发展对于创新的投入相对较少,在制造业产业链中没有建立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2020 年新疆制造业R&D 经费支出28.2 亿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投入强度仅为0.34%,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54%的一半;2020 年新疆有2 588家制造业企业,其中具备研究与发展试验活动的企业有146 家,占比仅为5.6%,制造业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非常薄弱;2020 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人员全时当量为4 752 人/年,全国投入全时当量为346 万人/年,仅占全国的0.14%,科技人力投入的不足严重阻碍新疆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高级人力资本的匮乏制约了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链升级,截至2020 年新疆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大约有427 万人,占全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为16.5%,低于全国平均数近3 个百分点。此外,新疆创新人才缺乏与流失并存、高端人才和产业工人双重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3.地区差异明显,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根据2020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数据,新疆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巴州、伊犁五个地州市(见表3),合计占全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76%,分别占25.22%、16.73%、15.28%、10.78%、6.74%,其他地州市则占比较小。同时,新疆高新技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等地区,正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航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高新产业结构,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相较落后,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很多短板,科技创新能力也相对薄弱,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缓慢。总体来看,新疆各地州市制造业发展差异显著,乌鲁木齐、克拉玛依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制造业产业链较为完整;伊犁、昌吉、巴州等地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与中心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博州、和田、塔城等地区制造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及技术水平偏低,产业链基础非常薄弱。

表3 2020 年各地州市规上工业产值及占比(按工业总产值排序)

三、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通过对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并借鉴蔡乌赶和许凤茹(2021)[8]、姚树俊和董哲铭(2023)[9]的研究,本文从产业经济效益、产业链创新性、产业链绿色化、产业开放合作四个维度构建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产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及企业的获利情况;产业链创新性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石,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产业链绿色化的衡量主要在于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治理两个方面;产业开放合作旨在促进产业内贸易合作及互利共赢,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

本文选取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2011—202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个别年份及个别地区的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综合性等原则,本文最终构建出由十七项具体指标构成的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4 所示。

表4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鉴于客观赋权法能避免主观误差,精确得到评价结果,所以采用其中的熵值法确定权重;并考虑到本文选取的指标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不确定关联,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本文选用熵值法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四、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结果及评价分析

(一)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分析

首先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见表5),其次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新疆2011—2020 年十七项具体指标的关联度,最后得到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为更加直观地分析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变化趋势,本文将新疆整体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测度结果绘制成折线图(见图1)。

图1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变化趋势

表5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标权重

总体看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根据图1 可总结出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三个阶段:2011—2014 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分低于年平均值76.83,为初始起步阶段;2015—2018 年为发展高峰阶段,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新疆制造业产业链规模化、创新化、高端化以及绿色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总体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18 年之后进入回落稳定阶段。此外,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安全带来较大冲击,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也受到影响,出现下降态势。

在初始起步阶段,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虽处于较低值但在缓慢上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推进和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只是速度较缓慢。

2015 年国家明确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定位,新疆从开放“末端”走到了发展“前沿”,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制造、化工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建材制造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进入发展高峰阶段,新疆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018 年以来,经济形势趋于平稳,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进入稳定期。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维度趋向于稳中求进态势,同时推动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趋于平稳。进入新发展阶段,寻求新动力引领产业链现代化是目前新疆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四大维度综合得分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层次,本文利用灰色关联法计算2011—2020 年四个维度的综合得分,如表6 所示。

表6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各维度综合得分

由表6 可知,2011—2020 年产业经济效益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全员劳动生产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逐年上升,这些因素对制造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贡献。其中,2011—2017 年经济实效水平增速较快,由4.235 增长至4.603,年均增长率为1.4%,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实施向西开放的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把新疆确立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2017 年国家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制造业产业经济效益水平增速开始放缓。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创新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由2011 年的5.493 增长至2020 年的5.751。虽然近年来新疆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已加大在创新方面的投入,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0.28%增长为0.38%,但其增长速度过慢,新疆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未明显提升。此外,R&D 产学结合度、专利价值度等创新竞争力的发展趋于缓慢,制约了制造业发展。

2011—2016 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绿色化水平下降趋势明显,一直以来新疆制造业发展以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并且其绿色发展意识淡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废水、废气排放和污染问题异常严峻。近年来新疆制造业逐步向绿色制造转型升级但成效并不明显,产业链绿色化水平下降态势趋缓。

新疆制造业产业开放合作得分逐年上升,由2011 年的4.59 上升至2020 年的5.585,增长幅度超过20%,这主要是由于新疆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区位优势,同时在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等政策的支持下[10],新疆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制造业对外贸易水平快速增长,出口产品涉及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等多个领域,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新疆各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

为了对新疆各地州市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20 年新疆十四个地州市的制造业指标数据,采用熵值法赋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得出各地州市四大维度的综合得分并将各地州市的得分进行综合,最终得到各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与排名(见表7),使用SPSS 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新疆各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聚类分析树状图

表7 2020 年新疆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各维度综合得分与排名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新疆十四个地州市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在产业经济效益、产业链创新性、产业开放合作等维度具有明显的优势。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经济中心和省会城市,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高,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较为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材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规模的产业链。

第二类包括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克拉玛依市在能源化工类产业方面较为发达,石油化工类产业在当地占据了主导地位,产业链相对完整,并且拥有一批知名的制造业企业,如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等,这些企业吸引了大量的相关企业、机构和人才聚集在此,形成了制造业企业集聚效应,经济保持较高增长。但克拉玛依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结构单一,制约了当地制造业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昌吉依托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区位优势,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昌吉已初步形成以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农牧业机械、煤矿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正加快建设高端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但当地制造业发展依托于煤炭资源,产业链绿色化水平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依托于霍尔果斯口岸的发展及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开通,极大促进了贸易、加工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制造业产业链开放合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霍尔果斯已成为新疆信息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吸引了多家国内外科技企业入驻,涉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为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动能。

第三类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哈密、阿克苏地区、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制造业发展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其中以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开发最为突出,但当地自然环境较差,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结构单一,制约了当地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吐鲁番以果园经济为主导产业,是世界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之一,旅游业是吐鲁番市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吐鲁番的产业结构偏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缓慢,产业链创新性不足。此外,吐鲁番的水资源相对匮乏,且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绿色化水平处于低位。哈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其中,哈密市煤炭储量约占新疆储量的七分之一,天然气资源位居新疆前列,工业以资源加工业为主,但是哈密市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阿克苏地区的农业发展良好,工业薄弱,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和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并且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培养落后,人口素质不高,也制约了当地制造业的发展。阿勒泰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是新疆养殖肉类、乳制品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低。但阿勒泰地区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在加工及利用这些资源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潜力,特别是钨、锡、铼、铜、铅、锌等贵金属元素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高附加值。喀什是新疆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工业发展较为薄弱,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喀什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起点,在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将要开建的中吉乌铁路拟从喀什出镜,也将推动当地制造业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使喀什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给当地的制造业发展将带来新机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近年来依托阿拉山口口岸贸易,制造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阿拉山口口岸已经成为中欧班列的主要陆运口岸通道,途经新疆的铁路运量正在快速增加,未来该地区的制造业产业开放合作水平将有提升。塔城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同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天然气、铁、锌、金、银等。目前,矿业资源已逐渐成为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塔城地区制造业规模较小,产业经济效益及产业链创新动力不足。

第四类包括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和田玉的加工制造业在这一地区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和田地区缺乏工业基础,人口素质低,经济发展缓慢。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和田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未来将得到极大提升。克牧勒苏柯尔克牧自治州经济以牧业为主,该地区人口较少,素质偏低,工业发展落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偏低。新时期当地应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快发展制造业并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方面推进。

五、提升路径

综合上述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2011—2020 年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经历了上升趋势后逐渐趋于平稳,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经济效益、产业链创新性、产业链绿色化、产业开放合作四大维度的协同作用,其中产业经济效益、产业链创新性对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贡献最大。此外,新疆各地州市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州市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而喀什、和田等地州市发展水平偏低。综合以上分析,新时期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提升路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一)夯实产业链创新基础,提升基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影响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增强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首要之举。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是核心。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嵌入紧密度,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培养新疆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升级所需的本地高素质人才。同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乌鲁木齐等地州市建立人才引进和使用基金。依托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以提升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创新链,着力打造特色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聚焦硅光伏、输变电装备、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领域,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二)实施补链、强链和延链战略,着力推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

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建链,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和链主企业,提升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全力支持现有重点企业、链主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特变电工、中泰化学发展壮大。同时,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工程,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培育、孵化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调整,扩大硅基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加快推动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实施国家级园区创新提升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布局规划,积极争取布局一批国家级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集中度。

(三)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绿色化发展水平

坚持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首先在石油加工、煤电煤化工等重化工领域,以安全环保、集约发展为重点,提升石油开采及炼化水平,扩“疆油疆炼”规模。同时,加快建设准东、哈密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抓好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构建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在农副产品加工领域,依托丰富的肉类乳品、番茄等农畜产品资源,充分发挥葡萄、枸杞、薰衣草、核桃、红枣等特色林果资源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林果产品就近就地加工增值比率,打造农副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同时,全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发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主体作用,基于上下游采购关系,对上游供应商提出相关要求,提高环境因素对供应商的考核权重,进而推动全链条绿色低碳升级。

(四)以开放合作为引导,拓宽制造业产业链深度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新疆制造业高水平开放,是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新疆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关键所在。积极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国际布局[11],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积极对接沿线国家的优势技术。同时,加强国外投资环境风险预警、政策分析,鼓励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新疆企业在内地和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和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充分利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政策,打开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国家市场,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针对政府层面,政府需要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并着力建设新疆国际物流枢纽,打造集物流、贸易、金融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并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协调地州市发展差异,打造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存在地州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各地区发展缺口,制定政策并积极落实。一方面,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州市应发挥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州市的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针对各地州市的实际情况,根据其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各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支持跨地州市产业合作,推进南北疆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建设南北疆制造业示范区、兵地制造业共建区、军地制造业融合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承接能力,打造新疆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州市产业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书画展示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基于TOPSIS的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评价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