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医派指导下中医护理对普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

2024-02-26 01:21陈雪茹
光明中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普外科胃肠功能腹部

陈雪茹

目前,手术乃普外科疾病比较重要的一种干预方式,能够抑制疾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1]。但由于麻醉、器官暴露、失血等各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术后手术部位的应激反应,本研究以腹部手术患者为例,腹部手术患者由于肠道暴露过久、术中操作刺激、麻醉、切口疼痛等因素影响,易引起胃肠功能障碍,常表现为腹胀、腹痛、肠鸣音消失、恶心、呕吐,不仅会引起黏膜屏障受损和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增加患者生理痛苦,还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整体预后情况[2]。因此,护理人员需通过科学、有效护理尽早恢复患者胃肠功能[3]。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患者的术后健康状况,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但手术引起的疼痛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和配合度,且常规护理下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长、腹胀状况难以缓解,患者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故需注重术后疼痛干预[4,5],也需要增加中医护理手段。因此,针对普外科手术后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缓解其术后的各种身体不适状况十分必要。

中医护理疗法是在中和学术思想指导下采取的一系列中医干预措施。中和学术的主要思想认为:“中和是机体阴阳平衡稳态的基本态势,中和是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诊疗所追求的最高佳境”。如果说 “阴阳平衡 ”是机体稳态哲学层面的概念,那么“中和”就是人体健康的精气神稳态的具体描述[6]。通过中医护理手段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术后的身体状态,临床已有多数研究证实中医综合护理模式疗效显著,对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包括术后生活质量都能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和医派指导下中医护理疗法对普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此以腹部手术为例,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100例商丘市中医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患者,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胃肠恢复情况、胀气情况、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23年 1月—2023年 6月在商丘市中医院普外科行腹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 ,观察组中男32 例,女18例;年龄 21~70岁 ,平均年龄(39.7土3.86)岁 。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 20~71岁 ,平均年龄(40.2±4.1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审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手术适应证;②全身麻醉;③意识清醒,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具有一定理解、沟通能力;④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后胃瘫者;②胃肠道恶性肿瘤者;③有凝血机制障碍者;④术前合并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者或全身性感染者;⑤对治疗、护理极其不配合者;⑤术前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者;⑥有精神疾病史,认知功能障碍者;⑦传染性疾病者;⑧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常规护理。环境管理、病情观察与基础护理。首先,环境管理作为一个主要方面,应将温度控制在24 ℃左右,同时还应保持湿度应将其控制在50%左右,在保持外科患者病房通风的同时定期消毒,保证外科患者的管理质量。其次,做好术前准备以及心理护理,在术前对外科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和状态的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伤口愈合程度及心理健康。最后,所有术后患者应使用抗生素1~2 d,术后6 h内保持仰卧位,随时检查患者的呼吸,在患者意识恢复及生命状态稳定后,采用半坐卧位,防止腹部伤口紧绷造成疼痛感,可用镇痛药止痛;术后10 h 可适当口服生理盐水,每次 20 ml,待肛门排气后,以易消化、低钠、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为主,随后过渡至半流质饮食,以清淡为宜;进行日常补液,术后 1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进行抬腿、扩胸、足背屈伸等运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和耐受程度每日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患者术后不安紧张焦虑等情绪,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和安慰,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

1.3.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护理。①情志调节。针对心肾不交型者,多表现出惶恐不安的情况,需积极安慰和鼓励,介绍治愈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依从性;针对心虚胆怯型者,以焦虑、抑郁、恐惧与失望为主,需鼓励其倾诉,同时用温暖的语言宽慰患者,教会其如何调整情绪,如:暗示疗法和音乐疗法等。②中药汤剂治疗。术后患者多气血虚,选择茯苓、黄芪、当归等中药,以水煎煮成汤剂,于早晚餐后分服,1剂/d,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③耳穴埋籽。一般选择心、神门、肾和交感,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合理选穴。④按摩护理,首先热敷患者腹部,沿着上腹部顺胃的方向用大小鱼际紧贴体表顺时针按摩,腹部下陷1 cm 为宜,力度适中,避开创口。 揉动、点按患者合谷和足三里,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有痛、胀、麻、酸感为度,3次/d。⑤饮食调护。要求患者食用高纤维的流食,避免大便干结。嘱患者切勿进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可多食用一些新鲜果蔬,多饮温开水,确保排便顺畅。

1.4 观察指标①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记录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②腹胀评分:按照腹胀程度划分为4级,每个等级对应计分:无腹胀0分,轻微腹胀2分,中度腹胀3分,重度腹胀4分。分别于术后24 h、48 h、72 h进行测定。③术后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就越剧烈。④调查满意度:于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结果采取百分制。不满意≤74分,一般 75~90分,满意≥91分。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⑤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2.2 腹胀评分2组患者腹胀评分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术后 24~72 h 各时间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腹胀评分对比 (分,

2.3 VAS评分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分,

2.4 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98.0%)比对照组(82.0%)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例,%)

2.5 生活质量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分,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只要是手术,就会造成患者的应激,同时在外科麻醉等因素加持下,必定影响胃肠功能,手术创伤和麻醉等均可能引起肠麻痹,进而导致胃肠动力的不足[7]。尤其是腹部手术,对胃肠功能干扰最大,腹部手术涉及各个脏腑,在手术过程中难免牵涉到胃肠组织,从而导致胃肠道的应激[8]。腹部手术患者手术面积皮肤暴露的时间相对较长,再加上麻醉药物的使用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手术创伤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患者术中、术后出现寒颤、低体温等并发症[9,10]。过度的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均会对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康复等产生明显影响[10,11]。因此对腹部手术患者而言,术后护理也至关重要[12,13]。一项良好的护理服务,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速术后恢复[14]。常规护理仅是机械护理操作,根据医嘱进行被动护理,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15]。尤其是腹部手术患者,因术后疼痛,不愿意配合康复训练,导致胃肠道功能无法得到及时恢复,影响预后,因此优化术后疼痛干预意义重大[16]。在症状上,患者一般以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排气排便延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虽然于性命无忧,然而却加重了患者痛苦,同时对其心理造成较大负担,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17]。在腹部手术后,充分应用不同的、有循证证据的手段可以加快胃肠功能尽早恢复,从而促进患者正常进食功能的恢复,预防肠粘连、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这对于患者术后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康复有非常关键的意义[18]。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干预中有一定收效,通过围术期的饮食管理、肠道准备管理等方案能够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时间,然而整体收效一般,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可能并不奏效,其排气、排便时间依然延迟较久[19]。

中和是机体阴阳平衡稳态的基本态势,中和是中医临床遣方用药诊疗所追求的最高佳境。中和更能在人体气血层面和心理层面阐释机体的生理、病理。因此,中医养生要诀是:上善,中和,下畅。临床学术观点:扶正祛邪益中和、存正抑邪助中和、护正防邪固中和。多年来,临床经过不懈探索,在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方面累积了大量实践经验,其中,中医特色疗法的优势逐渐得到广泛重视。中医认为,无论腹腔镜手术抑或开腹手术,都是金刃损伤人体组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体正气受损,加上术中体液的丢失,容易耗气伤阴,导致机体气血不足,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进而影响脏腑运化。“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液载气,气推血行[20]。腹部手术可损耗气血津液,使其正常生理功能有碍,从而导致气滞血瘀,影响疾病痊愈。因此,术中失血、脾胃不和、痰湿不化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胃肠功能紊乱之要因。

中医在促进胃肠功能方面可采取措施较多,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适宜技术外治,如针灸、穴位贴敷、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调护、艾灸、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等。本研究采用了情志调节、中药汤剂、穴位按摩和饮食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对于身体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因为术后的并发症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情志健康,不利于伤口的恢复。中药汤剂选用黄芪等补气养血的药材,调节术中失血、脾胃不和等。所谓穴位按摩,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通过手法对人体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进行直接作用,在神经感觉传导下,由表及里,深入体内,通过局部刺激发挥防病和治病之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中医认为经络向内属脏腑,向外表于肢节。胃经属胃,主治胃肠道疾病。腧穴是人体经络之气在体表输注之部位,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合穴,是治疗胃病的重要腧穴,可见足三里和胃肠疾病关系密切。通过按摩刺激足三里,能够达到调理中气、扶正培元、和胃消滞的目的,可帮助脾胃运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优,这提示通过中医护理手段能够进一步加快胃肠道功能的康复。在腹胀症状和胃肠道症状评分方面,观察组术后 24 h、48 h、72 h 评分更优,表明中医护理手段还对患者腹胀等肠道症状的改善有一定辅助作用。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提示中医护理手段对于降低腹部手术后疼痛有一定作用。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对于中医护理手段的认可度。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护理手段的参与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综上,可知,中医护理手段能明显提高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由此可知,在中和医派指导下的中医护理手段对护理服务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影响。

猜你喜欢
普外科胃肠功能腹部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