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艳 万德仁 黄丽红
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属于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精神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神情淡漠、思维贫乏、缺乏主动性等症状,患者的精神活动能力、社会功能等逐渐趋于衰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临床上常给予常规的西药联合穴位敷贴进行对症治疗,安全性较高,但其对于患者脑部神经受损的修复作用甚微,患者于治疗后易反复,故而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1,2]。中医认为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属于“癫证”范畴,常因七情受伤,使阴阳失衡、气血不通,致神情淡漠、消沉懒散之症,应以活血化瘀、开窍醒脑、调理情志之法进行治疗,采用穴位电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起到通经活络、化瘀活血、提神醒脑的功效,此外采用中药进行穴位敷贴可调理情志、益肾健脾、开窍醒脑,且操作较为简便,两者联合使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恢复,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3]。故本研究主要探讨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患者采用穴位电针联合穴位敷贴对患者认知功能、自我效能等改善效果,现根据此次研究的内容及结果进行以下阐述。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试验组中女性20例,男性23例;年龄26~59岁,平均(40.05±5.45)岁;病程1~9年,平均(3.25±1.0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4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5~61岁,平均(40.02±5.43)岁;病程2~7年,平均(3.27±1.0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27例,大专及以上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准许此项研究的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均知悉此研究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确认。
1.2 诊断标准西医依据《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4]中关于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的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5]中关于癫证的相关描述。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入院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检查确诊者;近3个月病情较为稳定者;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检测[6],阴性症状评分高于20分且高于阳性症状评分者;中医主症为烦躁不安、神情淡漠等,次症为舌苔发白、脉象细弦等。
1.4 排除标准合并有躯体功能障碍或残疾者;有针刺不耐受、晕针、电针禁忌证等情况者;无法配合指标检测后续随访者;精神活性物质等导致精神障碍者;妊娠哺乳期妇女等。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即富马酸喹硫平片(规格:100 mg/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117)。初始剂量100 mg/d,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剂量,控制剂量为500~700 mg/d;此外给予穴位敷贴,即将中药赤芍、当归、地龙、山萸肉、桃仁、黄精等研成粉末后用醋调制成糊状敷贴,每次6 g贴敷于患者的双侧肾俞,4 h/次,1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电针疗法,即让患者行仰卧位,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吴江市神龙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72270270,规格:直径0.16~0.45 mm,长度13~100 mm)常规消毒后对患者的印堂、百会缓慢进行13~20 mm的平刺,仪器使用由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HANS100A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频率设定为2 Hz/15 Hz疏密交替波,印堂、百会电极连接分别为负、正极,电流强度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即患者皮肤轻微抖动为最佳,30 min/次,隔天1次,3次/周。2组均治疗3个月,并于治疗后随访3个月。
1.5.2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量表评分[7]: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评价并比较,量表主要包括4个维度,各维度均为3分,总分为12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越好则总分越低。②认知功能[8]: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参照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主要包括总正确数、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完成分类数,各项分值根据计算机生成结果进行统计。③大体评定量表(GAS)[9]评分、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10]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GAS、阴性症状分量表、SSSI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其中GAS总分为100分,患者病情越严重则分值越低;阴性症状分量表总分为49分,患者的阴性症状越严重则分值越高;SSSI总分为20分,患者的社会功能越差则分值越高。④ 睡眠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包括觉醒次数、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在内的睡眠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⑤ 自我效能: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3个月参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1]对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价并比较,总分为40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则患者的此项评分越高。
2.1 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试验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 (分,
2.2 认知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升高,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高;2组患者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分,
2.3 GAS评分 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 SS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GAS评分均升高,其中试验组比对照组高;2组患者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SSSI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GAS评分 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 SSSI评分比较 (分,
2.4 睡眠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觉醒次数、入睡时间减少,且试验组比对照组少(P<0.05);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延长,其中试验组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睡眠情况比较 (例,
2.5 自我效能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分,
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患者常采取常规的西药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于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易导致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降低,进而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对患者的机体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属于“癫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邪气侵入、血运受阻,使意志减退、脑神不调、情感冷漠、思想匮乏,终致言行异常、喜静少动、彻夜难眠之症[12]。穴位电针的主要穴位为印堂和百会,印堂为督脉必经之处,刺激可通神醒脑、安神定惊、助眠清神;百会为督脉、三阳经、足厥阴肝经汇聚之处,刺激可调节血气、通经活络、宁神安心,两穴组合,共奏提神醒脑、解郁安心、通经活络之效。此外,采用穴位敷贴,通过使用赤芍、当归等药物,可起化瘀活血、滋肝补肾、调理情志、补脑清神之效,两者合用,效用更佳[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较低、自我效能评分较高;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相较于试验组,总睡眠时间较短,觉醒次数、入睡时间较多,提示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患者采用穴位电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中医症状和睡眠情况,进而促进恢复,改善预后。
国内一项研究中发现[14],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常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提升临床上对其治疗的难度,此外,还会致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异常,出现致残的风险,故临床上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范勇等[15]在研究中发现,使用电针对百会、印堂进行刺激可作用于脑部的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机体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在于,电针刺激可通过微量的电流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改变患者的惯性思维模式,抑制阴性症状的持续进展,使得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进而提升社会功能,最终促进患者的恢复。此项研究表明,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GAS评分高于对照组,总错误数、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SSSI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患者采用穴位电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整体精神病情,抑制阴性症状,提升社会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
综上,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患者采用穴位电针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中医症状和认知功能,抑制阴性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提升,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状况,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缺乏对于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等研究,对于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的机制探讨较为片面,故后续研究需纳入更多的研究样本量,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更为全面地探讨,为后续临床上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阴性症状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