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进财 陈玉梅
重症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重症MP随着疾病持续进展还容易进展为呼吸衰竭,这样加重患者病情及增加病死率[1]。关于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研究表明血清瘦蛋白(Leptin)、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33(IL-33)同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联系,因此监测此类指标可作为诊断疾病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照[2]。在对儿童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上通常是采取西医治疗的方式,在西医治疗上多予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且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方式,通气治疗方式主要是避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所致组织损伤,并改善肺氧合及通气功能[3]。而长期实践表明常规治疗方式虽然具有良好效果,但是仍旧难以有效控制患儿病情发展,所以需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4]。随着当前中西医治疗方式的推广,在对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也倡导联合治疗方式,本次研究探讨了对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采取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NCPAP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儿血清Leptin、IL-17及IL-33水平的影响,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上级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儿科病房2023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4岁,平均(2.1±0.3)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15例,Ⅱ型27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4岁,平均(2.3±0.3)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16例,Ⅱ型24例。对比2组年龄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重症MP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的相关标准。主要是患儿经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查为阳性,在确诊MP的基础上符合以下标准中任意2条或以上可确诊重症MP:①明显气促或心动过速,伴或不伴动脉血压下降;②持续发热时间超过10 d以上;③胸部X线检查显示存在大片状阴影,累及单个或多个病变;④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及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⑤出现严重低氧血症或其他功能严总损害。
呼吸衰竭标准: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检测水平进行分型,其中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不伴有PaCO2>60 mm Hg为Ⅰ型;PaO2<60 mm Hg并伴PaCO2>50 mm Hg为Ⅱ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患儿可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预期生存时间在3年以上;③患儿均无通气治疗禁忌;④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本次研究也经过语言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②生活不能自理及严重肝肾疾病;③因循环系统原发病变所致呼吸功能衰竭。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症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主要是对入院的患儿指导其注意卧床休息,获取患儿痰液并且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此外予以患儿进行止咳平喘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NCPAP吸氧支持,主要是采取鼻塞通气法,设定通气时的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为0.4~0.6,吸氧流量为6~10 L/min,初步压力设置为4~6 cm H2O,在通气过程需根据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作吸氧方式的适当调整。可每隔30 min将压力提高1~2 cm H2O,若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超过85%、PaO2达60 mm Hg通知提高通气压力,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并且病症得到明显好转,可每隔2~4 h将通气压力适当降低,压力降至2 cm H2O且PaCO2<45 mm Hg就可停止进行通气。
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为患儿加用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主要应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粉(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国药准字 Z20043425,规格为每支装1.2 g),每次选取0.2 g的药物,使用5 ml 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在稀释后置于氧驱动氧化装置中,为患儿进行持续的雾化吸入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 min/次,3次/d。
2组患儿均进行持续7 d对症治疗。
1.5 观察指标①症状缓解时间:主要记录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啰音、呼吸衰竭消退时间;②血气指标:主要指标包括PaO2、PaCO2及SaO2;③血清Leptin、IL-17、IL-33水平:治疗前后均采集患儿3 ml的空腹静脉血液,经离心分离血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关检测需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1 2组患儿症状缓解比较观察组患儿各症状消退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2.2 2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PaO2、SaO2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 (例,
2.3 2组患儿血清Leptin IL-17 IL-33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水平上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血清Leptin IL-17 IL-33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例,
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在儿童群体中,重症MP的发生率也不断增高,此类患儿病情危重,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氧合功能损伤及呼吸衰竭[6]。MP患儿发病后,可激活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炎性细胞可分泌大量促炎因子,引起呼吸衰竭及通气功能损伤[7]。重症MP患儿血清Leptin、IL-17、IL-33显著升高,Leptin是由脂肪组织所分泌的炎性因子,可刺激淋巴细胞及内皮细胞功能,诱发炎性反应及加重肺功能损伤;IL-17、IL-33均属于Th17型淋巴细胞所分泌的促炎因子,均可引起炎性反应级联扩大,影响患者预后[8-10]。对儿童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目前主要是采取抗感染、止咳等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症状,此外在治疗上还予以患儿使用NCPAP治疗,采取该治疗方式可进一步促进患儿肺泡的扩张,扩大弥散面积并且缓解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此外NCPAP还能有效扩张患儿小气道,降低呼吸阻力并缓解高碳酸血症,这样也对患儿症状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11]。
而长期实践也发现,在对儿童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上,以上常规治疗方式常存在一些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情况,对此提倡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联合中医治疗就是有效的方式[12]。中医将支原体肺炎纳入“肺喘、咳嗽”范畴,认为病机是机体正气不足、卫气不固,且小儿脏腑器官娇嫩,受外界风险感染侵袭可引起肺络损伤,湿热与痰液积聚引起疾病发生。针对支原体肺炎的病机,在治疗上主张采取清热解毒及止咳平喘的方式[13]。本研究探讨在对小儿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上,加用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双黄连冻干粉含黄芩、连翘及金银花等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中的黄芩素、黄芩甙均有显著缓解炎性反应的作用;连翘所含连翘酚可显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金银花所含绿原酸及皂甙可降温解热[14]。双黄连冻干粉通过氧气驱动雾化的给药方式,可让药物直接散布到支气管、肺泡及肺间质部位,使药物迅速见效,并且微小的药物也能经由患儿肺部毛细血管进入到血液循环部位,这样有助于促进患者排痰以及促进肺通气功能的改善[15]。
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在对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在给予患儿应用常规NCPAP治疗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经过为期7 d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呼吸困难、发绀、肺部湿啰音、呼吸衰竭各症状的消退时间上均明显比对照组短,这表明采取联合用药治疗的方式可加速症状改善。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对比,2组患儿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显著,治疗后血清Leptin、IL-17、IL-3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也提示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式配合常规治疗方式可更加有效地改善血气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这样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重症MP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采取双黄连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NCPAP治疗,可促进患儿症状的缓解,改善患儿血气功能,并且有效降低血清Leptin、IL-17、IL-33指标水平,因此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