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高职院校临床专业病理学“三课三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践与研究

2024-02-26 05:32于海胜张可丽陈燕枝方义湖
安徽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病理学病理育人

李 萱 于海胜 张可丽 陈燕枝 方义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并要求将人民健康放在核心位置。而作为医药类高职院校临床专业主要是为广大基层培养守护民众健康的医疗卫生人才。医学类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具备人文素养,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命。而怎样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让高职院校的医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具备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团队将课程思政融于高职高专病理教学过程中,构建出以《病理学》授课内容为基础,课程思政育人为主线的培养机制,打造出“三课三度”育人模式,在培养学生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极大地提升了课程育人作用。

1 传统病理学课程特点

《病理学》是医学类高职院校重要的基础医学核心课程,此课程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转化规律的学科,它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为以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改变,病理学课程对医务人员的自身知识的广度、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3]。

长期以来,病理学教学中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更多经由思政专业讲师实施,二者的分割比较明显[4]。医学类高职院校的病理教师大多毕业于相对应的医学专业,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背景[5],授课过程中更关注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且不能很好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知识点中,较难实现思政教育与病理学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6];同时,病理学教材编排更注重知识体系构架的专业性及完整性,较少思政元素[7]。因此,医学院校专业教师在授课时较易出现“重专业知识和课程目标,轻课程思政和职业素养”的现象。传统病理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为期末笔试成绩)单一,教学效果不甚理想[8]。加之,高职现有的三年制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培养周期的缩短,不得不压缩某些公共课、思政课,加上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医学人文素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缺失灵魂[9]。

2 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

2.1 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水平,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专业课教师不仅是学生专业学习上的引路人,更是学生品格塑造的锤炼者[10]。专业课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的第一因素[11]。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思想觉悟、人文素养及师德水平,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在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教育与培训力度,专业教师除了每天通过学习强国APP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还要通过重视与思政老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思政意识[12]。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理念及课程思政建设水平,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形成协同效应。

2.2 结合医师行业、临床专业及课程特点,设置“三度”育人目标 高职类医学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轻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德”比“才”更为重要[13]。教研团队结合专业及行业特点,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加入课程思政的要求,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依据[14],依据新的教学大纲,在课程教学中重新设置了教学目标。首先,在知识目标上,学生需要掌握总论基础病变与各论系统疾病中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特征,熟悉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联系,了解疾病的防治原则;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应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临床特征的能力[15];在素质目标上,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设置“三度”育人目标,即医术精湛(精度)、遵纪守法(制度)和医者仁心(温度)。打造出“技术与精度之课”“实践与制度之课”“生命与温度之课”三个课堂,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将课程内容、能力素养、素质目标融为一体。

2.3 基于多样化课程思政资源,打造“三课”育人渠道教研团队 从行业、专业、时空和文化4 个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符合病理学课程的思政资源库。资源库的素材包括尸检案例、榜样人物事迹、新闻热点、学科学术发展史等。基于多样化课程思政资源,打造“三课”育人渠道(即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聚焦第一课堂,通过课堂三环节,引导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及对精湛医术的不懈追求,实现课程思政有精度;深挖第二课堂,依托病理兴趣学习小组,完成医疗纠纷尸检案例分析及“无语良师”的标本制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实现课程思政守制度;用好第三课堂,在观摩病理尸体解剖过程及“疾病主题日”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感受生命温度,践行医者仁心,实现课程思政显温度。

2.3.1 聚焦第一课堂,实现课堂思政有精度 第一课堂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阵地”,教研组教师贯穿“明理求实(探究疾病本质)、医者仁心(守护民众健康)”这条思政主线,依托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与智慧教室,将典型临床案例及误诊误治的医疗纠纷病理法医鉴定案例有机融入“问题链”教学设计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唯物辩证思维及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及对精湛医术的不懈追求,体现“技术与精度之课”。以“动脉粥样硬化”教学内容来呈现第一课堂,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预习相关内容并完成自测题,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教师用8 个“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与创新;即寻病理(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导病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查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探机制(动脉为什么会发生粥样硬化?)→观形态(病变组织、器官有哪些不同?)→说病变(说出各病变脏器肉眼观及镜下观的特点)→思临床(病变组织器官与临床表现的联系?)→用病理(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课后查找资料并完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宣传小册制作;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及知识迁移能力。

2.3.2 深挖第二课堂,实现课堂思政有制度 第二课堂依托校内病理兴趣学习小组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专业教师兼病理法医师指导学生分析医疗纠纷病理法医鉴定案例尸检案例,让学生明白遵守国家法制、诊疗规范的重要性,当病患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进行“医闹”,而应走正规的法律程序,申请进行司法鉴定来确定死亡原因;通过对医疗纠纷尸检案例病历摘要中的诊疗过程、死亡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严格按照医疗行业规范进行疾病诊治,才能降低疾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标本(切片)的制作,让学生明白遵守标本制作流程的重要性。

2.3.3 用好第三课堂,实现课堂思政有温度 第三课堂在致敬无语良师及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中,感受生命温度,践行医者仁心。专业教师兼病理法医师带领同学见习校外病理司法鉴定工作,学生观摩“无语良师”(通常为寻找死亡原因需要进行尸体解剖的遗体)的病理尸体解剖过程,默默的“无语良师”以独特的方式给予学生成长、信心和勇气,树立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及为医学献身的精神。在“疾病主题日”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通过对民众进行健康教育科普活动,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燃起学生对社区民众的仁爱之心。

3 病理学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3.1 课程思政的评价 采用全过程评价一套完善的课堂效果评价体系是判断是否是一门好的医学专业思政课的必要条件[16]。传统的“病理学”课程通过着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终结性评价,而忽略检验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及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17]。课程思政的评价不应是单一的终结性考核,而是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才能更多地评价其育人效果[18-19]。

3.2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研团队将病理学课程思政“三课三度”育人模式用于本校2021 级临床专业班级授课实践中,此专业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出生于2000 年之后,该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20-21]。此课程开设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病理学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星”微信小程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01 份(表1)。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对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持肯定态度,认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学习兴趣、职业素养的培养、法治意识强化等方面有所提高。同时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活动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在终结性考核试卷中设置10%的课程思政内容,考核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职业素养、法治意识等。

表1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表(n=401,%)

3.3 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比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医学生解剖绘图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2023 年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首届形态学读片和人体解剖标本辨识技能大赛中,病理参赛选手的平均成绩为53.5 分,高于专科赛道(38.14分)与本科赛道(43.29 分)平均成绩,且包揽高职组一等奖所有名额;同时获得高职组卓越团体奖。学生不仅获得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临床病理辩证思维能力,而且增强了职业使命感和认同感,为践行医者精神打下了基础。在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应用病理学知识对民众进行健康宣教和健康指导;当接触社会病残等弱势群体后,明显增强爱患意识,医者仁心初步形成。

4 结语

将课程思政融入病理学教学,不仅是“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的表现。 “三课三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为医药类高职院校“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但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构建出具有融合性、全面性的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病理学病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