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关型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机器人轨迹纠偏方法*

2024-02-25 08:55,樊
南方农机 2024年4期
关键词:执行器位姿运动学

田 航 ,樊 豪

(1.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航天时代精密机电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为实现机器人轨迹纠偏,一部分学者尝试给机器人添加一个微动装置,实现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调整以实现轨迹纠偏。李海鹏等[5]研制了一套由宏动模块、微动模块和末端夹持器组成的基于显微视觉的机器人系统,实现了机器人末端位姿的实时纠偏。杨平等[6]提出一种基于宏微运动的机器人焊缝跟踪方法,结合机器人的宏观规划运动和微观自动调整,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焊缝跟踪。这种方法控制简单,但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了系统的维护成本。还有学者考虑在关节空间进行补偿以实现轨迹纠偏[7-8]。景奉水等[9]提出一种直接在关节空间对机器人进行补偿的纠偏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贾爱亭等[10]针对3D 折线焊缝实时跟踪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轨迹在线识别的机器人实时跟踪系统,利用模糊PID 控制方法实现了焊缝实时跟踪。这种方法稳定性较高,但原理复杂、计算量大。

为实现机器人的轨迹纠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人运动学的开关型比例-积分纠偏控制方法,该方法依靠传感器测量得到偏差信号,经过纠偏控制器后带入到机器人逆运动学中,在关节空间对机器人各轴进行补偿,从而实现轨迹纠偏控制。

1 轨迹纠偏系统

1.1 关节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采用改进D-H 建模法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得到机器人的关节坐标系,如图1所示。

图1 机器人的关节坐标系

根据坐标系变换,两个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变换可用一个齐次变换矩阵表示。的表达式为:

式中,α表示连杆扭转角;d表示连杆偏置;a表示连杆长度;θ表示关节角度;cθj+1表示cosθj+1;sθj+1表示sinθj+1。

对于图1所示的关节坐标系,其正运动学可表示为:

当运动控制器将各关节角度目标值发送给伺服驱动器后,伺服驱动器即控制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达到笛卡尔空间内特定的位置。

因孟晚舟丰富的履历,外界纷纷猜测她将是华为下一任接班人。不过,任正非曾表示,华为从创立那一天起,确立的路线就是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1.2 笛卡尔空间下轨迹规划

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轨迹规划任务是在确保机器人运行平稳的前提下,规划好每一运行周期内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并给出关节空间内的一个角度向量。

笛卡尔空间中的轨迹规划需要多次对逆运动学求解得到,轨迹规划的整个过程可概括为:

1)将机器人运行时间增加一个运行周期;

2)求出机器人末端坐标系的位姿;

3)将位姿带入到机器人逆运动学中,求出各关节对应的关节角度;

4)运动控制器将角度值发送给伺服驱动器,由伺服驱动器驱动机器人各关节在下个运行周期到达目标位置。

轨迹规划的示意图如图2 所示。图中,P0为轨迹起点;P1为轨迹终点;tt表示总运行时间;tn表示当前时刻。图2 中白色机器人的位姿即为当前位姿,给当前时刻加上一个机器人运行周期T,下一时刻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为图2 中黄色机器人所示。将下一时刻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带入到逆运动学中,便可得到各关节的角度值。当t=tts时,机器人停止运行。

图2 轨迹规划示意图

2 机器人轨迹纠偏方法

2.1 轨迹纠偏系统模型

机器人焊接轨迹纠偏系统的模型如图3 所示。将轨迹输入到运动控制器后,经过逆运动学可得到各关节的角度值;伺服驱动器接收到运动控制器发送的位置指令后,驱动机器人各关节电机在本运行周期内到达指定位置。伺服驱动器与机器人各关节电机之间为闭环控制。图中L表示电机编码器读数。

图3 轨迹纠偏系统模型

图3 中,xP为编程轨迹,输入到运动控制器中;xR为机器人末端运动的实际轨迹。由于运动学建模误差、轨迹规划误差、关节间耦合作用等因素,机器人末端运动的实际轨迹与编程轨迹并不一致;xT为工件上的轨迹,是理论上的轨迹。由于存在轨迹规划误差,理论轨迹与编程轨迹并不一致。xE为传感器测量到的机器人末端位置偏离实际轨迹的位姿,称为位姿偏差;xC为位姿偏差经过纠偏控制器后得到的补偿值,称为纠偏轨迹;xA为运动控制器的输出轨迹。

2.2 焊接轨迹纠偏控制器的设计

机器人轨迹纠偏系统框图如图4 所示。图中,IK表示逆运动学,具体为运动控制器根据输入轨迹经计算得到各关节角度值;K 表示正运动学,具体为伺服驱动器根据位置指令驱动机器人各关节运动;KP为比例环节系数;KI为积分环节系数;xCO表示纠偏控制器输出的偏差信号;S表示饱和环节,当纠偏控制器输出的偏差信号xCO过大时,对纠偏量进行限制,使其小于设定的上限值xU。如果xCO在负方向上过小时,同样对纠偏量进行限制,以使xCO大于设定的下限值xD。

图4 机器人轨迹纠偏系统框图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方案设计

焊接轨迹纠偏实验采用直线焊缝,直线型焊缝焊接工件如图5 所示。实验中规划直线轨迹时,末端采用定姿态,如图6 所示。激光传感器坐标系下点M和点OT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偏差可直接作为纠偏控制器的输入,这样偏差量的获取将会更为简单和精确。

图5 直线型焊缝焊接工件

图6 末端执行器定姿态跟踪焊缝

当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运动到定位点时,焊缝坡口处于激光传感器的扫描范围之内,激光传感器可通过扫描焊缝坡口获得焊缝中心点的精确坐标。使用传感器厂家提供的“缺陷检测”程序检测焊缝,可以计算出焊缝坡口的中心点坐标值,如图7所示。

图7 获取焊缝坡口中心点坐标

实验中,只补偿末端执行器在X轴方向的偏差。激光传感器除了提供偏差信号外,也可以记录纠偏过程中的偏差信号,当作纠偏误差,以评价纠偏控制器的纠偏效果。

3.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将KP与KI设置为(0,0)、(0.1,0)、(0.15,0)、(0.15,0.1),重复轨迹纠偏过程,并记录纠偏误差。不同参数下,焊接轨迹纠偏的误差如图8 所示。

当KP与KI均为0 时,相当于关闭轨迹纠偏控制器,此时由于定位点坐标误差、轨迹规划误差等的存在,机器人末端工具坐标系与焊缝坡口中心在基坐标系X轴方向上的误差较大,且偶尔会有较大的突变。此时,最大轨迹误差为0.847 5 mm,误差均方根为0.095 3。

KP设置为0.1,KI设置为0 时,纠偏误差明显减少,并且没有突变,变化平缓,但由于积分环节不起作用,误差并不收敛,并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此时,最大轨迹误差为0.259 5 mm,误差均方根为0.114 8。随着KP增大,纠偏误差进一步减小。

KP设置为0.15,KI设置为0.1 时,纠偏误差将迅速减少,且由于加入了积分环节,误差将会逐渐缩小,但由于软件、硬件误差仍然存在,末端执行器位姿误差无法进一步减少。此时,最大轨迹误差降至0.089 9 mm,误差均方根为0.039 2。

当KP设置为0.2 时,机器人运行将变得不平稳,纠偏误差将在一个范围内震荡。而当KP进一步增大时,机器人运行将更加不平稳,甚至存在位置超差,导致急停的危险。

可见,由于机器人运动学建模误差、传动机构非线性误差、传感器测量误差、计算误差等因素的存在,无论如何设置纠偏控制器的参数,都无法保证轨迹实时纠偏为0,并且当误差小到一定范围时,难以再提高轨迹实时纠偏的精度。

4 结论

1)本文设计了一套焊缝实时纠偏系统,并对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

2)建立了焊接轨迹纠偏系统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了一款基于机器人运动学的开关型比例-积分纠偏控制器,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该纠偏控制器的有效性。

3)开展了焊缝实时纠偏实验,当参数设置合理时,最大轨迹误差降至0.089 9 mm,证明了本文所提纠偏控制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执行器位姿运动学
基于MATLAB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分析
双级执行器系统的离散滑模控制
基于D-H法的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
飞机装配预连接紧固件自动化安装末端执行器设计
基于共面直线迭代加权最小二乘的相机位姿估计
基于CAD模型的单目六自由度位姿测量
考虑执行器饱和的改进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一类具有执行器饱和的非线性系统抗饱和方法研究
小型四旋翼飞行器位姿建模及其仿真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LBI解模糊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