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亚军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而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创设特定情境,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增进学生的领悟和理解,进而增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有效性、生动性。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学科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情境创设形式化、程序化。情境创设本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但部分教师设计的情境和任务并未针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只是因其新颖性、迎合热点而牵强附会。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却于教学无益,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二是情境设计偏离学生生活。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别人认为好的就不加分析地照搬过来,导致学生产生陌生感,不利于理解相关内容。三是重活动结果,轻体验过程。有的教师情境创设虽然符合逻辑,彰显育人价值,但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时间有限。有的学生刚进入状态或还未进入,教师为了所谓的“不浪费时间”就宣布停止活动。学生谈感受只能泛泛而谈,没有思想深度,失去了学科育人价值。四是重知识获得,轻价值引领。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在运用情境时目的很明确,只要学生记住了知识,情境就成了摆设。这就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死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在考试评价时并不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教师需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善用情境教学,从而真正体现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
情境教学有效实施策略
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情境再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观看视频、听音乐,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教学“共筑生命家园”这一主题,笔者首先用视频再现了本县5年前的环境卫生问题,后又播放了目前天蓝、水绿、街道干净的画面,这两个视频给学生以视觉、心理冲击,学生感受到只有环境美才会生活舒畅。
运用角色扮演增强情感体验。青少年表演能力强,也喜欢在活动中快乐学习,角色扮演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学生表演好朋友插队的场景。当他们的情景剧演完我问:“你会让好朋友插队吗,如果同意好朋友插隊会怎样?”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进行道德判断。之后我再追问:“公共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规范我们的行为,为什么?”这引导学生意识到公共生活不只是方便自己,还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教师评价增强价值导向。情境素材的教育价值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问题的设置是否体现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同时也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关。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和提出指向高价思维的问题,体现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育智慧。
总之,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并思考相关问题,更好地感悟生活,从而找到问题所在,明确改进方向。在纠正自身错误行为和观念中实现自我成长,引领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