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型下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析

2024-02-23 00:32张蓉瑞张宝文
关键词:右玉动机精神

张蓉瑞,张宝文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右玉精神融入其中,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能有效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继承和弘扬右玉精神的伟大精髓。[1]右玉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1]其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行动的指南针,迎难而上和艰苦奋斗是我党传承下来的优良品质,久久为功和利在长远有助于教育后辈要胸怀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应对各种挑战,其蕴涵的精髓对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无私奉献、敢于担当、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品格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运用ARCS动机模型,围绕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涉及的“注意、关联、信心、满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ARCS动机模型的特色和优势,能够在教学实际中有效提升育人成效。

一、ARCS动机模型及运用方式

(一)ARCS 动机模型 ARCS 动机模型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约翰·M·凯勒(John M.Keller)教授通过分析动机生成机制提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四种因素,创立形成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此模型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环节、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关联度环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环节以及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满意度环节,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并能够维持学习的动力,强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注意、关联、信心、满意的英文单词分别为Attention、Relevance、Confidence 和Satisfaction,以上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为ARCS,故称为ARCS动机模型。[2]

(二)ARCS 动机模型的运用 ARCS 动机模型框架分为四个模块,即注意、关联、信心和满意,其中注意模块中包括直觉唤醒、激发探究和变化子模块;关联模块中包括熟悉化、目标定向、动机匹配子模块;信心模块中包括期望成功、挑战情景、归因方式子模块;满意模块中包括自然的结果、积极的结果、公平子模块,对照子模块查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应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表1)。

表1 ARCS动机模型运用

二、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学习氛围不浓且教学模式陈旧,难以引起学生注意 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内和国际环境带来的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加之西方意识形态不断输入,各类媒体平台上混杂着各种价值形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日常的思维、行动模式。加之宣传右玉精神的渠道有限,使得右玉精神的校园学习氛围不够浓郁,学习氛围基础薄弱,未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单调的教学形式未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讨式学习,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不高、内生动力不足。

(二)学习内容机械生硬,与学生关联度低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的课程教材较少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及时调整,特别是教学内容未充分体现适应当今“90”后、“00”后学生群体特点的时代元素,教师在授课过程又习惯于恪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书本内容完成程序化授课,缺乏过程环节设计,较少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未充分建立学校、右玉当地政府、右玉干部学院联动合作机制,未实现“课内”向“课外”区域跨越,也未充分打通线上线下课堂通道,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关联度低。

(三)教学手段陈旧单调,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被提上日程并不断推进,但多数教师的教学手段仍然采用对照PPT照本宣科、依托教案程序化推进、全程机械式“满堂灌”“一言堂”的单向知识输出,缺乏课堂互动环节,导致学生课堂体验不完整。同时,教师在授课前未形成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未形成闭环式学生学习体验反馈机制,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教学严重削弱了课堂感染力,多数学生对右玉精神的精神内涵认知模糊,想要深入学习的教学基础薄弱,导致学习信心受创。

(四)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满意度不高 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偏重对教师教学任务完成的考核,对教学过程特别是教学效果的考核不够重视。在学生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任务后,教师多以单纯的课程总结、期末论文或卷面考试等形式结束每一阶段的思政课教育任务,未充分挖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感受,学生通常不能及时收获来自老师的点评或认可,导致学生在接受完思想政治教育后,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满意度不高。

三、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营造氛围改变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

1.加大右玉精神宣传力度

通过在教学区域、宿舍区域、餐厅区域、活动区域等学生经常出现的区域悬挂或绘制右玉精神海报,除形成绘声绘色的文字内容,还可形象设计右玉精神典型人物,如设立典型人物展示长廊、典型人物文化墙、典型人物动漫宣传片、典型人物雕塑、典型人物手绘卡片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校园广播站不定期播报右玉精神典型人物事迹以及精神内涵的频率,加深学生对右玉精神的了解,逐步达到能耳熟能详的效果;绘制右玉精神宣传手册,涵盖右玉精神的解读、右玉县的历史发展、右玉县历届县委书记的丰功伟绩、右玉精神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等板块内容,保证每生一本,便于日常生活的学习了解;打造网络教育学习阵地,借助学校学院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媒体,针对性地创新设计右玉精神学习内容,充分运用H5、会声会影、vlog、Plog 等技术手段提升宣传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并定期推送,引发学生不同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将右玉精神逐步渗透到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2.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导入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在开展座谈会、人文知识讲座、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时,融入右玉精神元素,通过现场聆听、学习交流分享、演讲比赛、情景剧、曲艺大赛、舞蹈大赛、辩论赛、书法比赛、读书会等形式开展以右玉精神为主题或内容的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成立右玉精神相关的大学生社团,由校团委、各学院分团委牵头策划组织负责,定期开展右玉精神学习宣讲、学习效果展示、主题表演等活动,通过校园社团广场文化节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吸引高校学生关注了解,并引导其主动传承弘扬。

3.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作用

将学生学习模式逐渐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逐步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模式,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就右玉精神相关内容设置预习题、现场讨论题、课后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交流互动,可将右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久久为功”等精髓作为题材或创作角度,鼓励学生创作微电影、微视频、微小说,聘请专业的老师组成技术顾问团队,指导学生完成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3]教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进行及时总结点评,激发学生进行持续性探究继续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与时俱进设计教学内容,提高与学生关联程度 将右玉精神形成学习教育案例,贯穿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当中,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创新创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巧妙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右玉精神内容及相关典型人物有效结合,设计交流研讨环节,加强现场学习交流讨论,并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给予课堂考核分,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与右玉精神相关的教学资源、典型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腾讯会议、慕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开展右玉精神探讨,创新设计学习平台抢答、课堂互动累计积分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推动学校、政府、社会联动合作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打造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等活动中,[4]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实习、专业实践等时机,将思政课延伸至社会实践,结合课程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组织地开展好社会实践教学,定期组织在校学生走进右玉县城,开展实地调研,深入右玉县群众,实地参观右玉干部学院,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右玉精神的实质内涵,让学生真正做到用实际行动传承右玉精神。结束实践教学后,教师要及时组织社会实践汇报会,鼓励学生分享实践体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实现知和行、抽象性和现实性的统一。[5]

(三)完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教师在讲授右玉精神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完成每次学习任务的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就学生经过学习后取得怎样的效果提出期望,设置多元化的课中课后考核水平,引导学生根据预设的考核标准确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和成绩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或提交的作业成果进行考核认定,及时提供反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愉悦并体验到成就感,并就学生学习过程中呈现出的优秀成果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继续钻研学习的动力。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借助朋辈力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助力学生潜移默化中将右玉精神内化于心,逐渐转化为人格的一部分。教师在课余生活中,要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将右玉精神进行充分运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创作与右玉精神相关的文创作品,创新创意设计右玉历届县委书记及其他相关典型人物模型形成右玉精神文创作品logo系列,自发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和网络媒体平台剪辑宣传、展示营销有关右玉精神的系列文创作品,将视觉欣赏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加深印象,让学生真正对右玉精神感兴趣并愿意投入精力学习了解右玉精神,从而升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人生境界和学习的自信。

(四)情景教学并注重成果展示,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 强化教学效果考核力度,鼓励课堂中人人参与,设置情景教学环节,将《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作为右玉精神的重要教育题材,融入思政课教育版块中,增强课堂感染力,并结合影片中的情景片段,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模拟表演,培养演绎表现能力,并在现实中践行传承,真正使得右玉精神入脑入心;设置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并及时让学生知晓,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交流分享,教师根据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对每组学生课堂发言交流表现进行现场点评打分,并公开公平记录平时成绩,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评价的公平性,同时,教师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形成完整的课堂笔记以及课后小结,并收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笔记、交流发言稿进行展示,将全体学生的课堂发言表现掠影剪辑形成短视频,创新设计形成课堂教学成果集锦,用青年人喜欢的接受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右玉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抢占青年学生热衷关注的微博、微信、小视频等媒体平台,[6]并以此激发学生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提升学习的满意度,并维持学习的动机。

结语

ARCS 动机模型在强调激发动机的同时更注重动机的维持,重在通过外部设计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7]运用该模型将右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很好地通过设计各个模块要素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持续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推动高校探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路径,持续改善教育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满意度而不懈努力,从而真正发挥右玉精神铸魂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右玉动机精神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遇见右玉蓝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右玉的故事
记住右玉故事 弘扬右玉精神
拿出精神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