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环 彭佑元 李彦华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知识和信息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企业对数智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以上都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人才转型为新型的“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
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对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转变,在传统财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智能财务”的技能,以培养“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
总的来说,开展“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已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因此,如何尽快创新“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出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能力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各大高校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新型“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财务能力,还需要具备大数据思维,能够从会计基础数据中充分挖掘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分析并完成相关决策工作[2]。具体来讲,“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以下核心能力:一是会计数据处理能力,即对会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决策的能力,这是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工作转型的必然要求;二是胜任财务管理相关职位的能力,即扎实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完成相关财务工作;三是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即财务人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以便与企业内外部工作人员进行有效交流,促进财务工作顺利开展;四是风险控制能力,即作为财务人员,必须能帮助企业及时识别风险,控制风险,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培养人才,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但目前对于“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有些高校是侧重财务与技术的简单结合,有些高校以技术为主,还有些高校由于一直在徘徊而无法推进教学改革。而数字经济时代,财务活动是以数字经济为前提、业财融合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这要求“数智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以财务为根基,深度融合数字智能技术。
据此,初步提出“数智化”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会计数据分析和管理决策的需要,掌握财务专业知识,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会计数据分析工作和辅助领导决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需要把握“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原则。但这势必会要求增加教学课程,使得目前已经紧张的课时资源更加紧张,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在当前课程学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学分的科学配置,是进行“数智化”财务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数智化”财务课程体系建设应加强对与数字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的开发和引入,增设大数据分析、财务共享、大数据应用及智能财务类课程,打造以数据处理和价值管理为主干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促进多元化知识的有机整合,并使教师形成将数字经济融于财务教育的思维与理念。
由于“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仍然是财务管理人才,而不是专门的数据挖掘处理人才,因此现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财务类核心专业课程不宜变动过多,可将旨在提高学生“数智化”能力的课程融入当前课程体系中,与现有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就Z 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调整:
第一,在既定课时学分的限制下,可对传统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只保留财务管理核心课程群,其课时还可以压缩。例如,随着财务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会计分录的录入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因此对于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可略讲。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压缩一定学时,用来增加智能财务类课程。
第二,增加数据处理基础课程。根据Z 大学财务管理专业2023 年培养方案,学生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通识教育设置了数据库技术基础等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开设大数据与商务智能,后续还可以考虑增加Python 数据分析,或者用其将先前开设的C 语言程序设计替换掉,这样更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和“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能力目标的实现。另外,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可以增加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第三,循序渐进,增加“数智化”财务融合课程,将财务专业课程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如大数据财务决策、智能财务分析可视化、财务共享与智能财务等。需要注意的是,开设这些课程,并不是简单增加几门相关课程,而是先要理顺这些“数智化”财务融合课程与传统财务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合理、有效的融合。
基于“数智化”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教师除了要掌握财务知识,还要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知识[3]。为此,需要做好师资团队建设,整体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一是优化现有师资队伍,引导教师主动加入“数智化”转型实践项目之中。2020—2023 年,Z 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已经在积极参加各类“数智化”课程的培训,如大数据培训、财务共享高级培训、“1+X”证书培训等,并取得相关培训证书。除此之外,还积极参加相关的研修班、学术会议,为“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合理利用校内师资,教授传统课程的教师短期内难以很好掌握大数据类课程,可以请大数据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进行讲授。三是积极寻求校外力量,弥补本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例如,邀请企业中具有实战经验的“数智化”财务管理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加强校企合作,实行“校内专业导师+校外实务导师”的双师制教学模式等[4]。
为了适应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新要求,Z 大学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制定了财务管理专业“做中学”综合实践教学规划,以推进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创新。
Z 大学“做中学”综合实践教学规划以财务管理专业2023年培养方案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课程为主线,通过打通先修、后修课程间的连接通道,设计出一套融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项目调研、实训基地和课题研究等实践教学方法开展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见图1、图2),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习得资金筹措、资金运行管理、财务预测、投资决策、风险分析等综合技能,并初步掌握利用数字化分析工具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分析以辅助决策的方法,适应当前大数据背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5]。
图2 “数智化”财务管理专业“做中学”综合实践规划教学流程
该规划还针对财务管理项目进行情景模拟、环境模拟、程序模拟,让学生对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投资融资、纳税申报、风险管理等复杂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情景体验,并以数字化、可视化的人机互动界面让学生沉浸式学习,使其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获得实践机会,从而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企业财务决策虚拟仿真实训将真实的经营环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站在首席财务官的角度,充分体验企业运营、账务处理、电子报税的业务流程。通过这种仿真实训,学生能够获得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助力管理层制定科学决策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奠定基础。
本实践教学规划综合运用了中级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等课程知识,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融合的综合实践训练,同时将知识脉络贯穿学科基础课程以及后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协作等环节,并服务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Z 大学基于普通应用型财务管理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立足现实问题,加速“数智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修订传统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并在有限学时的限制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多渠道提升“数智化”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保障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强化综合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旨在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