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2024-02-22 19:26裴红卫
行政与法 2024年2期
关键词:吉林省生育人口

摘      要: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准确认识中国人口发展新态势、新特征,深刻把握人口发展规律,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应对人口规模巨大导致的社会治理难度,还要面对人口负增长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赤字、老龄化加剧等系统性人口风险问题。人口高质量发展并不意味着政策供给端局限于人口政策,还应包括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推动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和把握好数量和质量、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流动和分布、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新时代,推动吉林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清晰认识吉林省人口流出的特殊性,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吉林省人口流出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吉林省低生育水平的复杂性,完善托育服务市场,提高生育保障水平,促进育龄女性职业发展,着力破解吉林省人口低生育水平问题;必须深刻理解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大力发展经济积累财富,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  键  词: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流动;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4)02-0042-10

一、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在2023年5月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深入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人口形势,首次提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概念、新要求,首次作出人口发展新常态的重大论断,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两个重要背景:一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一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中国人口60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预示着中国人口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人口发展新特征、新形势对现代化建设的可能影响。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具有独特影响。一方面,规模巨大的人口蕴藏着势能磅礴的力量;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人口群体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变革时代中更为凸显,人口与社会治理的难度也被空前放大,必然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先富”和“后富”的差距。将上述“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规模巨大”两大特征放在一起考察,会发现一个悖论性事实,即中国不仅要应对人口规模巨大导致的社会治理难度,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同时还要面对人口负增长可能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赤字、老龄化加剧等系统性人口风险问题。这一悖论性事实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口发展态势,谋求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核心要义有两点:一是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而物质富裕则是其重要基础。作为劳动力要素的重要来源,人口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优化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和人口分布以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二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一个不落的现代化,主张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口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保障每一个人都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享有公平机会,能够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并共享发展成果。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引导和推动我国人口发展适应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启示意义在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绝不意味着政策供给端仅限于“人口政策”,而是强调在这个过程中,顶层设计应当包括人口政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合力实施,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和把握好的几对重要关系

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始终是中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中国的人口发展既遵循了一般的人口規律,又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而具有特殊性,当前中国人口发展面临比预期更早到来的人口负增长、快速迈向重度老龄化、持续低生育水平等问题。实践中,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几对重要关系:

一是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从数量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下降,总人口在2022年出现减少趋势。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口降至13.8亿人,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降至7.88亿人。从质量看,我国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近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00万人。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生产的必要先决条件,而人口的质量则是关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及其发展潜能”的决定性因素。在人口减少体量有限的大背景下,要更加注重提高人口素质,继续保持和提高人口综合红利优势。既要注重数量的稳定,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广泛的社会保障覆盖,保持人口红利,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推动高质量就业,促进社会体面劳动,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创造更为充足的人才红利。

二是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从总量看,中国的人口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劳动力规模仍相当于美、日、欧的总和,劳动力比较充裕。从结构看,中国劳动力大龄化明显。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39.5岁,老龄化趋势增强。202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9.8%,预计到2035年占比将达到31.6%。劳动参与率稳中有降,过去长期处于70%以上,2022年为65.7%。2022年女性劳动参与率从2010年的64%降至60%,16-24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从47.2%降至40%。“总量和结构是相互联系的,总量是结构的统合,结构是总量的表征。”既要积极化解就业总量压力,整体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又要积极应对人口和劳动力结构变化,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既充分发挥大龄劳动力经验技术积累增厚的优势,挖掘养老服务、银发经济等巨大市场需求,又采取措施保持社保基金长期收支平衡;既要充分激励中青年劳动力干事创业,又要稳定和提高重点群体劳动参与率,推动更多劳动者参与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从供给看,人社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技能劳动者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7%,远低于德国、日本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水平。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在2以上,不能满足制造强国建设的需要。中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2亿多,但不少普本高职、文科专业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结构错位。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仍然是大头,小学仍占13.7%。从需求看,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迭代升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劳动力市场不断重组,社会分工深度细化,对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要统筹供给和需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紧贴社会、产业、企业、个人发展需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质为核心,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供需错位的问题。

四是流动和分布的关系。从流动看,我国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流动日趋活跃,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从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区域人口增减分化明显。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3.76亿人,比2010年增长近7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2%,较201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多种就业形式加快发展,灵活就业人员超过2亿人。从分布看,广东、浙江、江苏人口增加规模均在600万人以上。农民工跨省和省内流动趋于均衡,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占比58.9%,其中在县域就业超过一半,东部和中西部存在“抢工”现象。“流动意味着发展的效率和市场的生机,分布则意味着发展的协调和市场的均衡,二者体现的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既要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出发,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推动产业随功能走、劳动力随产业走、公共服务随人走,促进城乡、区域间人力资源畅通有序流动,又要适应制造业配置格局和空间布局,统筹平衡外出务工和本地就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布。

五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人口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源性因素之一,人口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人口安全风险不断演化和复杂化,从人口领域、实体领域向非实体领域、虚拟空间拓展,与政治安全、国防和地缘安全、经济社会安全、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相互交织。“中国长期的极低生育水平将加剧人口结构性矛盾,人口流动和空间分布带来人口集聚和收缩的基层社会治理矛盾,引发人口自身发展、经济稳定发展、社会保障等风险。”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使得各类人口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确保人口自身发展安全,更好地统筹发挥人口整体素质提升的支撑作用。

三、吉林省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吉林省人口基本情况

从常住人口看,1953年吉林省常住人口1129万人,之后一直不断保持增长,2010年吉林省常住人口达到峰值,约2746.2万人(全国占比2.05%),之后逐年下降,2020年吉林省常住人口为2407.3万人(全国占比1.71%),十年间净减少338.9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375.72万人,占比15.61%,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门槛。2021年,吉林省常住人口进一步下降至2375.37万人。2022年,吉林省常住人口2347.69万人(全国占比1.66%),人口出生率4.33‰,人口自然增长率-4.07‰,均列全国倒数第三位,仅高于黑龙江和辽宁。

从户籍人口看,1978年吉林省户籍人口2149.3万人,在逐步增长至2011年的峰值2726.5万人之后又逐年下降,2022年下降到2549.4万人。2011年至2022年,吉林省户籍人口自然净减少17.08万人,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出现自然净减少。

从人口跨省流動看,2020年省外户籍流入吉林省100.15万人,主要来自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东等地;吉林省户籍流出外省241.4万人,主要流向辽宁、山东、北京、黑龙江、河北等地。2020年吉林省2407.3万常住人口中,省外户籍流入吉林省常住人口(人户分离达半年以上)100.15万人,其中黑龙江流入24.4万人、辽宁流入15.8万人、内蒙古流入8.5万人、山东流入6.8万人。吉林省2500多万户籍人口中,流出外省常住人口(人户分离达半年以上)241.4万人,其中流到辽宁52.6万人、山东34.0万人、北京28.1万人、黑龙江17.9万人、河北15.4万人、天津12.2万人、广东11.6万人、上海10.4万人、内蒙古9.0万人、江苏8.7万人、浙江8.5万人。流出原因主要有地缘性流出、经济性流出两种,因工作就业人口占比52.47%,因学习培训人口占比6.88%,因随同离开/投亲靠友人口占比11.66%,因拆迁/搬家人口占比11.42%。

从流向省外的重点群体看,一是农民工。2022年吉林省全年农民工总量206.7万人,在省外就业农民工(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43.1万人,月收入平均6192元(较2021年增加405元,比省内外出农民工高1723元),大龄化趋势明显(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分别占比22.3%、25.8%、34.4%)。二是高校毕业生。2020年,在吉林省外就业就学的吉林籍硕士、博士学历人口分别为34489人、3724人,主要流向北京、上海、辽宁等省份。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流入北京10307人、上海4755人、辽宁3860人;具有博士学历流入北京785人、上海412人、黑龙江369人。2023年,吉林省省外高校吉林籍学生预计毕业42494人,其中博士生1370人、硕士生8839人、本科生32285人,主要分布在北京、浙江、辽宁等省市。2016年至2020年,吉林省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累计72.8万人,留吉就业率43.1%。其中,吉林籍生源毕业生41.7万,留吉就业率64%左右;外省籍生源毕业生31.1万,留吉就业率15%左右。

从人力资源质量看,2020年吉林省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402.9万人,平均全省每10万人中有16738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全国为15467人),在全国排第11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江苏、陕西、辽宁、山西、宁夏、浙江)。吉林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7年,在全国排第9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广东、辽宁、陕西、江苏)。吉林省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46.3万人(全国总量近8000万人),技能人才超过240万人(全国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67万人(全国超过6000万人)。

(二)吉林省劳动年龄人口和就业人口基本情况

从劳动年龄人口看,吉林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高峰值是2012年(全国是2011年),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下降到1478.77万人(全国是8.7556亿人,吉林省占比约1.69%)。2020年,吉林省劳动年龄人口1547.61万人(全国是8.8亿人,吉林省占比约1.7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86年,比2015年提高0.93年。

从就业人口看,吉林省就业人口数量的高峰值是2010年,达1563.98万人,之后逐年下降,2021年下降到1228.44万人(全国是7.4652亿人,吉林省占比约1.65%)。在三产分布上,2010年以来,吉林省一产、二产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三产就业人数呈不断增加趋势(仅在2021年出现下降),并在2014年首次超过一产,成为占比最高产业。2021年,吉林省一产、二产、三产就业人数分别为453.83万人、181.18万人、593.43万人,占比分别为36.9%、14.8%、48.3%(全国分别为22.9%、29.1%、48.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吉林省流出人口规模虽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人口流出的绝对规模依然较小,且人口流向选择上具有高度的区域选择性,即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报酬,偏向于经济决策。此外,吉林省流出人口呈现非农户籍比例高、年龄偏向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特点。

四、新时代推动吉林省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针对吉林省人口净流出、低生育水平、深度老龄化的基本现状,应从促进就业、提高生育率、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着手,推动吉林人口高质量发展。

(一)清晰认识吉林省人口流出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吉林省人口流出问题

为从根本上破解吉林省人口大量流失的困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合理引导劳动力在本地就近就业。吉林省就业机会不足,促使人口更多流向其他就业机会更为充分的地区,尤其是高学历人才在大学毕业后主要流向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此,政府应下大气力改善大的就业环境,不断激发吉林省的经济活力,建立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形成完备的劳动保护体系,鼓励劳动力自主创业及非正规就业,同时加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引导人口在本地就近就业。

二是提高工资待遇,缩小吉林省与其他地区的工资差距。目前,吉林省各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工资待遇,在全国处于非常靠后的位置,这也是导致吉林省人口特别是高学历人才流向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政府应在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提高各行业的工资水平,缩小吉林省同其他地区之间的工资差距,减缓甚至阻断人口外流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外流的趋势。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使一产、二产业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到第三产业就业。吉林省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多年来产业结构偏重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偏低。而吉林省流出人口主要从事第三产业,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来。吉林省应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产业“筛选功能”,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乘余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来就业,缓解吉林省的人口流失。

四是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增强人口吸引力。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吉林省无论从区位优势还是土地资源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发展并推广现代农业。未来,应下大气力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将当前吉林农产品以“原字号”为主改为以“创字号”为主,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发展绿色有机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创造更多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就业机会,增强人口吸引力。

(二)准确把握吉林省低生育水平的复杂性,着力破解吉林省人口低生育水平问题

低生育率问题是影响吉林省人口均衡发展、地方经济振兴的重大战略问题。未来,吉林省在提升生育水平上依旧面临很多困境,如育龄妇女人数减少且年龄老化、叠加人口迁移移动、人口增长负惯性持续强化等。在三孩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下,应不断完善托育服务市场、提高生育保障水平、促进育龄女性职业发展,以此提高吉林省的人口生育水平,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完善托育服务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回应社会需求、提升生育意愿的重要举措。要制定托育行业服务规范,从严格市场准入、提高托育服务质量、强化行业培训等多方面发力,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托育服务。对达到国家标准且具有专业资质的托育机构,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社会力量开展托育服务。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托育人才队伍,跟进市场需求,提供优质托育服务,切实推动三孩政策落地。

不同生育主体在生育期间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如何是影响社会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这涉及生育的经济保障、健康保障等不同范畴,需要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社会资源的支持与倾斜。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生育津贴、生育保险的可报销金额,提高经济补助标准,尽量减少因生育产生的家庭负担。要扩大生育的健康保障范围,建议将心理健康纳入其中,关注并支持育龄女性解决因生育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没有固定工作以及没有当地户口的外来流动人口,要保证这部分育龄女性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享受到当地的生育保障福利,尽力缓解其因生育而产生的经济和健康问题。对于有生育需求的男性也要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如适当延长育儿假、增设陪产假等,逐步拓宽生育保障的受益人群范围。

制定促进育龄女性职业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主要是将因生育产生的相关风险进行合理转移与规避,推动该群体提升生育意愿。对于支持女职工生育行为的用人单位,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财政补助,使用人单位、女职工之间因生育行为而产生的女职工职业中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合理补偿。对于男职工,可规定其同样享有育儿假和专门的陪产假等,使男女职工的用工成本渐趋一致。要倡导用人单位对女职工采取男女平等态度,对恶意辞退有生育行为女职工的用人单位要进行追责和惩罚,对正在经历生育行为的女职工要给予一定的职业待遇补偿。只有尽可能减少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才能为育龄女性争取更多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缓解其职业发展和生育之间的冲突,提升其生育意愿。

(三)深刻理解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

吉林省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龄程度持续加深、适龄劳动力逐年减少,造成人口结构老化、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年抚养比增加、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既增加了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也给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不利影响。但应看到,人口老龄化也促进了银发经济发展,扩大了老年产品市场规模和养老服务消费。未来,吉林省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促进吉林省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住人口红利期的机遇加快发展,科学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发展经济、积累财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为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吉林省要科学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突出人才、科技、教育、产业、质量、环境、医疗等要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将人口老龄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决策因素加以落实。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公共服务,积极支持老年产品市场和老龄产业发展。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技术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推动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促进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二是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构建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对吉林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投入,探索设立养老财政专项资金,按老年人口增加的速度和幅度增加投入,作为养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养老基础设施和适老化改造的资金来源。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将老年保险服务、老年照料服务、老年健康服务、老年医疗服务列入现代服务业重点鼓励发展名录并对民资、外资开放,同时将其列入招商引资重点产业名单,全方位筹集老龄产业发展资金。要建立健全养老、医疗、长期护理三项涉老保险制度,特别是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出台长期护理险实施办法。要大力推行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重点解决“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的基本养老兜底保障。

三是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要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人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为依托、以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多样化的养老安居模式。要逐步形成“以老人自立、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辅,机构养老兜底,社会服务支持”的多层次养老格局。要调整优化机构养老的功能和布局,不断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在规模、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引导示范和窗口作用。要以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或政府采购的方式,逐步培养和建设一支为老服务的职业化日常看护、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队伍,鼓励志愿者、义工参与为老服务,积极发挥低龄老人、家庭、市场、非营利组织等老年保障责任主体的作用。要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制定有利于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政策法规,增加劳动力供给,同时正确处理低龄老年人就业与年轻人就业的代际关系,加强对老年就业模范和先进分子的宣传表彰,营造老有所为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李强蔡奇丁薛祥出席[N].人民日报,2023-05-06(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3][8]刘厚莲.认识和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J].人口与健康,2023(6):16-18.

[4-7]王晓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3(11):7-8.

[9]魏洪英.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8:46-48.

[10]陈显友,宋雯,靳延安.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2(3):59-69.

[11]陈显友.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及应对策略——以国外发达国家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4(5):83-87.

The Practical Path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Population 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Taking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ei Hongwei

Abstract:High qual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CPC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new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population development,deeply grasp the laws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and adapt to and lead the new normal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is a modernization with a huge population and common prosperity.To support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with high-qual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we should not only deal with the difficulty of social governance caused by the huge population size,but also face the systemic population risk problems such as the working age population deficit and the increasing aging caused by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High qual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policy supply side is limited to population policies,but should also include education policies,employment policies,social security policies,etc.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pulation,it is necessary to handle and grasp major relationships such as quantity and quality, total quantity and structure,supply and demand,mobility and distribution,development and security.In the new era,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in Jilin Province,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population outflow,create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improve wage benefits,imple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build a modern agricultural system,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outflow in Jilin Province in a targeted manner;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the complexity of low fertility levels in Jilin Province,improve the childcare service market,enhance the level of fertility security,promote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and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low fertility levels in Jilin Province’s population;we must deep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in Jilin Province,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y and accumulate wealth,develop the elderly care industry,establish and improve a socialized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and scientifical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population aging.

Key words:high qual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population mobility;aging

(責任编辑:刘亚峰)

收稿日期:2023-11-11

作者简介:裴红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股票投资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保体制改革与社保基金投资运营。

①文中涉及吉林省的数据来自:《吉林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上、中、下册),吉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省统计局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2022吉林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年;吉林省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猜你喜欢
吉林省生育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