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全
曾几何时,寒假还是中小学生心心念念的渴望和期盼,渴望在上课和考试之后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期盼在大自然中和运动场上的畅快淋漓。我庆幸自己的童年和青春时光里充满了这种渴望和期盼。今年的寒假开始了,看到学校空荡荡的操场,我時常想现在的学生是如何度过假期的,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双休日比平时累,放假比上学累,放假还不如不放。尽管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显性的校外集中培训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隐性的“攒班”和“一对一”补课仍然普遍存在,利用假期恶补文化课仍被看作是实现 “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于是,学生的假期被大量的补课和作业挤占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事半功倍,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产生身心健康问题。
学生的假期应如何度过?如何还学生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近日,杭州市一所小学全面取消传统的寒假书面作业,取而代之的是为学生们精心定制了多样化的“寒假生活指南”,建议学生走出家门看世界,或是阅读各类书籍、观看具有艺术性的影视及戏剧,或是坚持锻炼、参与家庭劳动、体验社区服务劳动等。对此,光明网发表时评指出:“创新寒假作业形式,是教育改革应有的样子。换言之,这项举措对学校和老师也是一种有益的提醒,幸福的童年不该被太多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一“寒假实验”的改革勇气值得肯定,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胆探索。“双减”政策出台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被视为发展儿童和青少年体育的重要契机。然而,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强制性减少并不意味着体育活动的必然增加,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效协同。家长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引导、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评价导向,以及社会的体育文化氛围和条件保障均需要有效提升。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只追求学业成绩,成长离不开健康。学校体育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其育德、育智、育心的功能尚未被家庭、学校和社会充分认识,而学生的体育锻炼在假期里更容易被忽视。为此,一些学校和体育教师设计了假期体育作业,本期《体育教学》也设置了“假期作业设计”专题。布置假期体育作业的初衷是好的,但“作业”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还要进行“打卡”或评价,未免会让学生感到仍是一种负担。
如何设计和提供有吸引力的假期体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其中?科学研究表明,被动要求的体育锻炼与主动参与的锻炼活动会产生不同的身心效益。活动可以是有组织的体育主题冬令营或夏令营,可以是某一运动项目的冬季联赛或夏季联赛,还可以是亲子露营、远足或者越野挑战赛,也可以是某一运动主题嘉年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假期里运动场上到处是孩子们比赛、奔跑的身影,雪地里、冰场上到处是孩子们飞驰的英姿,田野山间到处充满着孩子们嬉戏的笑声,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也许我们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只需要带着孩子走近自然、走进运动场,剩下的交给孩子,让他们自由地追随自己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去玩耍,因为运动和游戏本就是孩子们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