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PT靶向目标教学法”在交通运输类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24-02-21 02:04任国志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甘肃兰州730050
物流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桥梁工程课程体系道路

任国志(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工程系,甘肃 兰州 730050)

1 “6PT 靶向目标教学法”简介

“6PT靶向目标教学法”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及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中针对交通运输类课程探索出的具有精准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6PT指“六个精准目标”(6 Precise Targets),即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课程体系的精准规划、动手实操的精准设计、上岗情景的精准还原、专业竞赛的精准配合、学术氛围的精准营造,如图1所示。

图1 “6PT 靶向目标教学法”系统化顶层设计思路

“6PT靶向目标教学法”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训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不仅要考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还要考虑为学生纵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摒弃单一的技术理想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成才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最终达到“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的目标。[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群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必须直接有效地与行业企业对接,最大限度为经济社会服务,才能具有持久活力。教学改革的目标,就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就业岗位,毕业时就可达到岗位的能力要求,实现无缝对接。

2 项目研究解决的教学问题

实现人才培养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对接;教学过程还原道路、桥梁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堂、工地交织穿插,建立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从图纸到实物的思维转换能力;拟采用“齿轮驱动法”构建实训体系;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各类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3 项目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精准定位人才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决定了某种教育性质,也决定了该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为确保这一目标实现,就必须走出去,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论证、调研,和企业交朋友、开展座谈,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集合多方力量,反复论证、制定方案、实践检验、修订完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形成道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与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育符合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2]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课程体系的精准规划、动手实操的精准设计、上岗情景的精准还原、专业竞赛的精准配合、学术氛围的精准营造,服务“中国制造2025”、服务“一带一路”、服务“技能甘肃”、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3.2 精准规划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通过精准规划的课程体系方能实现。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按照学分制体制,建立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基本素质教学课程模块、专业教学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四个课程模块,进一步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施工类课程、设计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实训类课程六种类型,如图2。精心设计课程前后衔接关系,并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建立课程标准,设立单项能力训练模块。专业课程优化组合,提高教学效果。[3]

图2 课程体系逻辑图

3.3 精准设计动手实操,重构课程内容

实训模块按照理论→设计→构造识图→手绘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手工建模→3D建模,一系列实操环节,环环相扣,为学生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标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通过这种齿轮驱动的实训体系设计,将《工程识图与制图》《auto CAD》《结构设计原理》《桥梁施工技术》《midas结构分析软件》《同望公路造价软件》等专业课程中对道桥专业学生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的要求贯彻道桥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将碎片化的实训内容进行串联和一体化设计,使课程间相互融通。[4]

以《公路工程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为例,如图3,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教学团队围绕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质量员岗位和工程质检技术领域的核心技能,对接质量员岗位标准、《路桥工程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1+X”路桥工程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取证要求,参考国家及省职业技能大赛项目,重构教学内容,以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锚杆长度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技能培养为主要任务,构建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检测、锚杆长度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等五个基本无损检测项目,分解出16个工作任务的课程架构。

图3 《公路工程无损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

3.4 精准对接模拟上岗

教学过程还原道路、桥梁的施工全过程,通过全真项目,下达任务书,组建项目部,通过施工方案制定、技术交底、物资算量、采购、编制施工进度、交工验收过程,为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了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计、能力提升方法等教学核心问题。课程体系和实训模块接近施工现场实际、理实衔接顺畅、还原桥梁施工全过程,通过设立虚拟项目部,企业人员、教师、学生三方角色扮演,还原企业管理和技术管理要点,突出理实重点难点,如图4。[5]

图4 桥梁主梁钢筋骨架制作实训流程

3.5 精准配合专业竞赛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职业教育的要求,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同时促进形成面向供给侧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高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2020年、2021年、2023年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土木工程无损检测赛项的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通过参加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动手能力及思维的创造力。

3.6 精准营造学术氛围

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良好的教师队伍,将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请进校园,并选派教师下工地锻炼、外出培训、交流学习。专家不定期来校给师生做学术报告,介绍行业发展前景和国家交通发展战略、道路、桥梁、隧道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新材料。每场学术报告结束后都安排学生和专家互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对专业发展更有信心,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此外,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桥梁结构建模与创新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在这种学术氛围下,课题研究期间,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共取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研的厅级科研项目1项。

4 项目研究成果

4.1 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公路工程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为例,通过实施“6PT靶向目标教学法”,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建立课程综合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考核,加入增值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包括作业、学习通在线讨论与互动、课堂实训成绩及平时考勤,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按项目和任务,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学生自评(25%)、互评(25%)、教师测评(50%)。在综合评价成绩方面,85%的学生达到80分以上。

4.2 新生录取情况(见表1)

表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近3 年新生报到率

近年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院校新生录取分数较高的专业,绝大部分是经全国统考择优选拔出来的。从总体上说,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生源质量好,学生基本素质高、能力强,多年来该专业录取分数普遍高于学校平均录取分数。

4.3 毕业生就业情况

多年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例一直保持在1:3左右,形成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逐年上升,如表2。

表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近3 年就业率

4.4 用人单位反馈信息

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试验设备操作、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工作认真细致、踏实肯干、善于学习、肯于钻研、接受能力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况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顾全大局、团结同志、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

4.5 毕业生评价

院校针对各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专题调研,麦可思和新锦成研究院等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近3年的就业率为94.42%,全院排名位居前列,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3%,离职率较低为6%,说明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整体满意度高。

5 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6PT靶向目标教学法”在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六方面的精准定位,为提高学生素质、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凝练形成以下三个创新点。

“六大精准”塑人才。解决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设计、能力提升方法等教学核心问题。课程体系和实训模块接近施工现场实际、理实衔接顺畅、还原桥梁施工全过程,通过设立虚拟项目部,企业人员、教师、学生三方进行角色扮演,还原企业管理和技术管理要点,突出理实重点难点。

专业竞赛促教学。组织制图大赛、学规范大赛、建模大赛等各类专业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纵深发展的可塑性。

“实训模块按照从理论→设计→构造识图→手绘制图→计算机辅助制图→手工建模→3D建模”,一系列实操环节,环环相扣,用“齿轮驱动法”构建实训体系。实训模块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掌握、提升的发展规律;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参与学生从认识实习、单项能力训练、综合实训到顶岗实习的全过程。

6 应用效果

“6PT靶向目标教学法”在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研究,可以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中的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就业中推广应用。提高学生的双证书取证率,拓宽其就业渠道,提升企业满意度。

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学生的综合业务素养,提升企业认可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分析近几年“6PT靶向目标教学法”在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中的实践研究,本成果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就业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交通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持续提高、双证书取证率稳步上升,拓宽了就业渠道,企业满意度较高。经评估,此教学法在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兄弟院校相关专业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达到预期效果,此做法值得在其他相关专业中推广。

该教学法在专业群的其他课程体系中起到示范推广效应,带动专业群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其社会服务能力。课题组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任务书、教材、申报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申报科研项目;团队参与企业技术培训、国家注册资格证培训,开展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危险性评估、施工图设计、试验检测、勘察设计等社会服务。依托交通运输类行业协会、甘肃建筑职教集团、甘青宁新协作体等平台,与兄弟院校进行多层次多途径的交流与合作,在兄弟院校及其他专业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猜你喜欢
桥梁工程课程体系道路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桥梁工程设计在BIM技术中的应用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