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发酵乳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
——以MN 公司为例

2024-02-21 02:04王新华段小红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物流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乳制品冷链乳酸菌

王新华,段小红(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0 引 言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正在不断改变着社会结构及消费格局。居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升,对食品质量愈发关注。由于低温发酵乳制品具有保质期短、有益菌保存困难等特殊性,冷链物流成为了其关键的运输方式。自2019年起,国家为加速推进冷链物流发展出台了很多的政策。

除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对冷链物流进行了深入研究。学者蒋浩洋[1]等分析了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如“新零售冷链物流”“生鲜产品冷链运输”“电商冷链配送”等;文勇[2]等研究员结合大数据智能物流平台的发展,探讨了冷链物流运输的优化问题;学者霍青梅[3]结合乳制品行业分析了冷链物流发展的全过程。

1 低温发酵乳制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在国标物流术语中有明确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冷链”指的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物品的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需要指出的是,物流网络是指由组织、结构和数据组成的配送系统。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CCL) 是一种运输生鲜食品的技术,与传统的运输方式不同,它需要在低温和非冷冻的条件下进行,有助于保持生鲜产品的新鲜度[4]。

2 冷链物流温度变化对低温发酵乳制品的品质影响

本次实验通过模拟产品运输及储存环境,模拟产品在冷链、轻微脱冷、严重脱冷及暴晒环境下,从下线到过保质期期间的感官状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关键项目的变化趋势,用以评估确认实验期间低温产品各项指标的稳定性。

检测项目:pH值、乳酸菌、粘度、感官品评。

试验产品:MN欧式炭烧风味发酵乳、MN北欧芝士酸奶

2.1 冷链物流温度变化对产品pH 值的影响

pH值是衡量低温乳制品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通过pH值来表示低温发酵乳制品的酸度,有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了解酸奶的品质和口感。试验采用MN欧式炭烧风味发酵乳,依据GB 5009.23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酸度的测定》第二法中的pH计法,标准≥4.3~4.6。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如表1)可知,低温发酵乳制品pH值的变化速度会随储存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表1 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低温乳制品pH 值的变化

2~6℃冷链物流环境下,21天内pH值一直保持在≥4.3的酸度范围内。

6~15℃冷链物流环境下,第7天后pH值就下降至4.3左右。

在超过或等于25℃冷链物流环境下,低温发酵乳制品的pH值会迅速下降,在存放1天之后,pH值就会下降到4.0左右,在放置2天时pH值就降到3.8左右。

2.2 冷链物流温度变化对产品中乳酸菌活性的影响

乳酸菌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的作用,因此在酸奶的加工过程中,乳酸菌数量也是检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项关键指标。试验采用MN北欧芝士酸奶,依据GB 4789.3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乳酸菌活菌数的标准为≥1.0×106CFU/g。

通过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如表2),表明,运输储存温度对低温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强弱有直接影响,如在低温冷链下进行储存运输,乳酸菌数在整个保质期内可处于较高水平。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表2 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低温乳制品中乳酸菌总数的变化(CFU/g)

2~6℃冷链物流环境下,28天内乳酸菌活菌数可以一直维持在1.0×108CFU/g以上。

6~15℃冷链物流环境下,28天内乳酸菌活菌数可以维持在1.0×106CFU/g以上。

25℃环境下储存的产品,在第14天乳酸菌活菌数可以维持在1.0×107CFU/g以上,到第21天时,乳酸菌活菌数急剧下降,降到1.0×105CFU/g 以下。

36℃环境下的产品,7天以后其乳酸菌活菌数低于标准,活菌数降低到50以内。

2.3 冷链物流温度变化对产品粘度的影响

粘度是影响酸奶口感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低温发酵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粘度的测定非常重要,可以为酸奶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也是保证酸奶品质的重要手段。试验采用MN欧式炭烧风味发酵乳,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进行检测,粘度标准为4 000~9 000mpa.s之间。

如表3所示,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粘度指标,具体情况如下。

表3 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低温乳制品粘度值的变化

2~15℃冷链物流环境下,28天内其粘度一直维持在标准范围之间,粘稠度适宜。

在25℃的环境下储存,随着时间的延长,产品粘度有所提高,当储存时间到达25天时,粘度值将超出标准范围。

25~35℃环境下储存的产品,当储存时间达到7天时,其粘度已超出标准范围,已不适宜饮用。

2.4 冷链物流温度变化对产品感官的影响

产品脱冷会直接导致产品感官、滋气味等指标发生改变,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同时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会造成消费者投诉并损坏品牌形象。

试验采用MN欧式炭烧风味发酵乳,对不同温度下产品的流动性、颜色、组织状态等感官指标进行测试。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分析(如图1),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感官变化如下。

图1 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低温乳制品感官变化趋势

2~6℃冷链物流环境下,28天内产品的感官状态、乳清状态、品评均合格。

6~15℃环境下,在第14天料液出现产品颗粒问题;21天后出现乳清析出,析出量3~5mL。

25℃环境下,产品在第14天出现酸味;第21天组织状态出现结块及豆腐脑状,同时出现乳清析出,析出量5~6mL。

25~35℃环境下,产品在第7天出现严重酸味;在第21天出现析水,析水量6~12mL。

36℃环境下,产品在第14天出现析水,析水量6~14mL。

2.5 不同温度环境下发酵乳制品的质量变化趋势

由上述产品脱冷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脱冷会直接导致产品的感官、滋气味、微生物、乳酸菌等指标发生改变,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而冷链是保障产品高品质的最有效的措施,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保障。

3 MN 公司冷链物流的运作

3.1 MN 集团概述

MN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在中国拥有41个生产基地。同时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设有生产工厂,在全球共有68个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超过1 100万吨。

MN作为中国乳企的代表性品牌,冷链物流一直是掣肘其物流运输的一个难题。MN始终贯彻和坚持“民以食为天,食以奶为本,奶以安为先”的理念,在冷链运输中长期实行“全程冷链保障”,从奶牛挤奶到奶罐车运输、从工厂生产到合格出厂、从物流运输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都是在低温冷链环境下进行,以有效的储存条件和最短的时间完成的。

3.2 MN 低温冷链物流的管理办法

为保证低温产品的质量,MN乳业在冷链物流运输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3.2.1 打造数字化冷链物流管理平台

从2021年起,MN乳业为确保高质量的配送服务,在自有工厂仓库中投资建设了高速制冷设备、在线速冷工艺和自动温控系统,将冷链管理效率提高了三至四倍。通过数智化温度监控系统在冷链产品运输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掌握运输产品的动态温度及相关运输信息,在终端销售环节开发了先进的网络温控平台,对所有经销商、直营公司和商超等业务部门的温度信息进行及时管理和在线共享。

通过以上全链条打造数字化冷链物流管理平台,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树立全程冷链物流的概念,建立MN公司的运输要求,构建了MN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

3.2.1.1 运输过程实施冷链信息化

首先,保证运输低温乳制品的车辆均为冷藏车辆;其次,所有冷藏车都必须配备GPS定位和温度跟踪系统。MN公司推行的冷链GPS过程管理项目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就实现了100%的线路监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记录并分析运输产品的温度、配送冷藏车的车速及行驶路线,并将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到调度中心,让管理者能够随时随地看到每一个运单货物的实时温度,这样当某个空间的温度超过标准时,物流中心就会及时预警,并查找温度超标的原因。

3.2.1.2 终端销售实施冷链数据化

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终端冰柜上,冰柜的温度读数就能及时传送到中央控制室,测量数据便能显示在中央控制室的电脑屏幕上,这样可以使监控人员及管理人员全面掌握产品冷链的实时温度,使终端冰柜的情况一目了然。如果温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范围,系统就会迅速发出警报,以有效防止温度变化导致的低温乳制品变质。

同时,对温度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够有效提高运行效率。与人工控制相比,信息化系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平台数据采集间隔时间短、采集数据准确、监测数据可定时传输并随时返回、对冷冻库的定点监测比人工临时测量更加稳定和准确。可以说信息化数据平台的自动采集、自动监测、自动预警等功能已成为乳品行业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3.2.2 与具备专业冷链物流系统的企业合作

2016年MN与京东冷链达成合作意向,京东冷链为MN低温产品开放了覆盖全国的冷链仓储网络与主营的B2B网络,并从冷链仓储管理、包装运输、产品品质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创新。2023年,MN低温事业部与顺丰冷运签署合作协议,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双方还在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等领域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高品质、高效率、高安全性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能够更快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低温乳制品,减少搬运次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的“脱冷”风险,助力MN服务品质再升级,共同推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6]。

3.2.3 整合资源建立MN 自主配置模式

目前,一些大型超市与MN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部分需要进行冷链物流运输的产品由MN直接供货。之所以利用MN的资源直接将产品运送到超市或冷库,是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脱冷问题,防止产品质量下降,以及避免因此导致MN公司的声誉与经销商的信誉受到严重损害的不良后果。随着与客户合作的稳定发展以及不断整合和完善自有工厂的冷链资源,MN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逐渐变得越来越完善、专业经验也随之提高。

3.2.4 培训赋能

搭建赋能平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赋能,针对各环节的物流运输人员、装卸人员及终端销售人员制定统一的赋能培训材料,内容需涵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制度标准要求、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知识、乳制品物流运输标准、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应用、经销商质量管理标准、终端设备维护标准及设备故障处理、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同时将培训内容录制成标准课件,在培训后下发至各业务单位,保证所有从业人员均可以随时学习,以达到提升冷链作业效率的目的。

4 结 语

当前,随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飞速发展,乳制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伴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品质及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冷链物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猜你喜欢
乳制品冷链乳酸菌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禽用乳酸菌SR1的分离鉴定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
图形在乳制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