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千
1月24日,央行决定于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自2024年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春节前降准,可满足跨年流动性需求。据介绍,本次降准预计将释放流动性1万亿元。短期来看,春节假期期间居民提取存款需求或较为旺盛,本次流动性释放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农历跨年资金需求。
2024年开年全面降准落地,结合此前四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以及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行,均有助于缓解2024年内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也为LPR调降留有空间。更重要的是,政策有望接续加码,经济预期迎修复窗口,财政政策仍有发力空间,若可形成政策合力,有望改善经济预期,从而利好市场整体以及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
回顾历史,自2020年以来,央行进行了多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本次降准力度较大,超出预期。此前定向降准的方向主要包括普惠金融和城商行、农商行(包括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此次降准为2024年以来第一次降准、2022年以来第五次降准,超过了前四次各自25BP的下调幅度。
此次央行降准50BP,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释放流动性。根据2023年三季度其他存款性公司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规模245.1万亿元测算,若降准0.5个百分点可以释放的总资金规模为1.2万亿元;其中,上市银行可释放资金规模为9458亿元,上市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释放资金规模分别约为6708亿元、1962亿元、618亿元、170亿元。
从现实条件来看,本轮降准十分及时且必要。2023年12月金融数据显示,虽然社融保持同比多增,但是人民币贷款总量与结构均走弱。具体来看,12月社融增量同比多增6169亿元,主要为政府债券所驱动。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
在企业端,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3498亿元,是信贷增量最主要的拖累项,这已经是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第6个月同比少增;在居民端,由于楼市需求仍较弱,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整体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有待提振,宏观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的阶段。
从资金面来看,国债增发、地方债发行、信贷需求的季节性增长等因素可能导致流动性缺口加大。降准将有效补充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确保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从银行净息差角度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73%,低于自律监管机制1.8%的警戒线,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的必要性增强。
受市场预期偏弱的影响,近期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1月22日,上证指数下跌2.68%,深圳综指下跌4.47%,沪深300下跌1.56%。本次降准释放万亿元流动性,有助于改善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同时提前应对春节前居民资金需求和春节后政府债发行对流动性的消耗。总体来看,此次全面降准时点和幅度均超预期,旨在释放流动性,利好市场预期稳定,从而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
具体来看,此次降准幅度为0.5个百分点,力度均超过2023年两次降准。从宏观层面来看,本轮降准释放了稳增长的积极信号,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同时,降准有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为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提供有力的支撑。
对银行业来说,一方面,降准将直接增加银行的可用资金,从而使银行具备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同时在资金运用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推动银行各项业务稳健发展。另一方面,降准有利于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结构,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因LPR下行、首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化解地方债风险等带来的净息差压力,使银行有能力、有意愿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静态测算本次降准释放存款准备金,可提振上市银行净息差0.3BP。对银行而言,降准释放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可以实现对成本相对较高的MLF的置换。目前1年期MLF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之间利差为0.88个百分点,按照2023年上半年存款平均余额数据静态测算,本次降准释放的存款准备金,可使42家上市行共计节约利息支出79亿元,对应可提振2024年净息差0.3BP。
除了货币政策外,央行还表示支持优质房企改善流动性状况,可积极关注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情况,把握预期与信心扭转的关键期。若后续各项托底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将从根本上改善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后续经济指标的积极变化或将成为银行板块修复的重要催化剂。
根据中泰证券的分析,本次降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短期来看有利于缓解市场对于资金面的担忧。
1月份是银行“开门红”投放的重要时间点,又是春节前现金需求比较大的时间段,而本月MLF和LPR利率保持不变,市场预期落空,因此,市场对资金面有一定担忧,体现为月初以来DROO7波动上升,截至1月24日,DROO7加权均价较月初上涨11.7BP至1.88%。此次降准时点为2月5日,临近春节,年前降准有助于稳定货币市场流动性供求,缓解市场流 动性紧张问题,帮助市场跨越春节假期的影响。
二是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了资本市场的稳定问题,会议强调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本次降准力度超预期预计和稳定资本市场也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降准,本次还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了结构上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重视。支农支小再贷款是央行创设的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的长期结构性货币工具,再贴现是央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票据进行贴现的业务,重点用于支持扩大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融资。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继2021年年底调降至 2%后再次调降25BP至1.75%,而再贴现利率继2020年年中调降至2%后也再次调降25BP至 1.75%,降幅均与上次相同。这些结构性货币工具利率的下调体现了央行不仅从总量上释放了流动性,在结构上还更加偏重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
而且,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降,或为LPR调降打开空间。在降准的同时,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降至1.75%,也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成本支出。且2023年12月国有六大行引领了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多措并举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或为降息预留了空间,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LPR下行。”
未来,政策有望持续加码,经济预期或迎来修复窗口。一方面,多类措施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LPR调降留有空间,货币政策工具的搭配使用,或将能够更有力刺激信贷市场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根据央行行长潘功胜的表态,“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总体债务规模并不高,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有较好的空间。”基于此,后续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若可形成合力,则经济预期有望修复,从而利好市场整体及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
根据中泰证券对降准对银行收入影响的测算,行业降准0.5个百分点,对上市银行息差提升在0.7BP左右;对利润增速提升0.8%。
首先,银行息差提升0.7BP:通常释放出的流动性,银行将用于投放更高收益资产,降准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资金用于投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贷、债券投资、同业资产,对资产端收益率拉动0.7BP。
利差推算如下: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在1.62%,考虑投向高收益资产的情形,高收益资产的收益率用贷款利率和债券投资收益率平均值。分银行板块来看,农商行资产端收益率提升程度最大,国有大行其次。农商行由于存款占比不低,仅次于国有大行板块;加上客户也比较下沉,资产端综合收益较高,因而释放的中长期资金缓释的贡献较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息差分别提升0.73BP、0.69BP、0.69BP和0.77BP。
其次,降准对上市银行利润影响的测算:降准0.5个百分点,上市银行通过资产端收益率提升0.7BP,对2024年预计税前利润增速拉动0.8%。与资产收益提升程度匹配,对利润贡献度最高的是农商行板块,其次是国有大行板块。由于农商行营收端主要是传统利息收入,因而成本缓释对利润的敏感度更高。降准0.5%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2023年税前利润提升分别在0.79个百分点、0.74个百分点、0.72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有望继续加力,且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央行2024 年工作会议明确将继续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于1月4日-5日在京召开,关于2024年货币政策计划方面,会议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可持续较快增长。价格上,兼顾内外均衡,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3年12月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且下调幅度大于以往,为降息打开空间。国有大行于2023年12月22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1年及以内、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部分中小银行跟进。本轮是首次调低1年 期以内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幅度大于以往,长期利率已进入“2%”以内,且调整时间略早于市场预期。
目前,经济内生动能较弱,降息也有助于改善居民和企业的预期,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尽管2023年GDP增速超过5%,不过经济内生动能仍然较弱。2023年12月CPI同比下降0.3%,前值为-0.5%;PPI同比下降2.7%,前值为-3.%,CPI已同比连续3个月负增长,PPI 同比降幅收窄但仍偏弱,反映出居民和企业需求恢复的较为缓慢。
数据来源:央行,万得资讯,万联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央行,万得资讯,万联证券研究所
12月社融新增1.94萬亿元,新增规模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2.06万亿元。新增贷款 1.17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少增2300亿元;信贷余额同比增长10.6%,增速环比继续下降 0.2个百分点。
从信贷结构来看,PSL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为增长主力,不过居民中长期贷款仍同比少增,反映出居民预期仍未有效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超预期降准有助于改善预期,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强调了社融、M2的增长要兼顾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目前,物价水平持续走低,CPI指数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体现了需求的回升仍然比较缓慢。股票市场同样表现偏弱——2024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为5.18%,深证成指跌幅为8.85%。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积极主动作为,能够提振市场信心。
在需求回升缓慢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主动作为,提振市场信心。市场资金面收敛,降准利好银行降本增额,呵护银行合理利润。四季度以来,资金面有所收敛,央行加大MLF续作,以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从数据看,MLF净投放多次超额续作,且创新高,这主要是为了支持增发的万亿国债以及满足春节前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但对银行来说,MLF成本更高,而本次降准直接释放银行长期流动性资金,不仅降低银行长期负债端成本,也能够为银行腾挪更多的流动性,助力银行投放更长久期的资产。
以上市银行2023年三季度数据进行静态测算,本次降准对上市银行息差平均正贡献1.29BP,预计带来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幅提升1.14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降息降准仍在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一方面,目前美国降息预期升温,外部因素对中国的掣肘即将减弱,货币政策即将迎来时间窗口。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预计2024年会出台更多逆周期调节政策,推进贷款利率等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因此,后续有望继续降准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性降息对缓解年初银行重定价压力、呵护息差有积极意义。本轮降息主要集中小微、民营和三农等重点领域,并且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形式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从而间接达到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效果。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年初信贷开门红期间集中重定价,同时信贷结构以对公、基建类贷款等低收益资产为主,叠加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点,净息差层面面临较大压力。截至2023年9月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同时依据ifind数据,42家上市银行中有23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低于1.8%,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4%,为近年来低点。
因此,相比于全面降息,通过结构性工具进行定向降息更能起到稳定银行息差、维持银行合理利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作用。在不考虑增量信贷投放的情况之下,根据银河证券的测算,降准预计改善银行净息差0.1BP,叠加增量信贷投放影响之后银行净息差改善1.16BP,同时结构性降息大致改善银行净息差0.2BP,这些有望向贷款端利率传导,进一步降低小微、三农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
综合来看,后续LPR下调概率增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政策導向不变,将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稳中有降。2.11-12月,国内主要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叠加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有助于推动LPR下行。3.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客观上也有利于国内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降准降息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兼顾银行开门红期间降低负债端成本、稳定息差的需求,有助于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总体来看,稳增长政策延续,经济企稳概率增强,市场流动性有望保持合理充裕,有利于进一步改善银行业经营环境。财政政策发力、信贷结构优化、稳息差以及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持续化解,都将为银行的业务扩张和资产质量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从投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随着稳增长诉求下的财政持续发力,可继续关注国有大行和优质区域中小行。在监管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国有大行继续担负起加杠杆的任务,有望持续“做优做强”;部分优质区域中小行受益于本地高景气信贷需求以及成熟的经营模式,有望继续在重点业务领域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