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落实好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有利于培养国防后备人选,有利于国防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强军梦和中国梦。成功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创造,贯穿于国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并且初现成效。本文在分析成功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从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五个方面阐释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的有机统一,力图为高校国防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功能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教育内容的纷繁复杂,教育者难以全部传授,受教育者也不可能通盘接受。然而,国防教育却是这样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需要教育者认真教,受教育者努力学。毕竟,国防教育不仅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根基,而且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方法。并且,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毋庸置疑,高校国防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前者缩小了国防教育的外延,也就是说,高校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部分高校创新推行成功素质教育,通过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引导,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达到了有机统一。
一、观念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观念是人们对事情的主观和客观认识的系统化的集合体。显而易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观念的集中体现。其中,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三观中起着统帅作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此谈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国防教育蕴含的世界观主要是政治观,它包括国家观、公民观、法律观、外交观、军事观五个方面。高等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学校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借助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军事训练、军事讲座、红色主题征文、先锋追梦——军营故事我来讲等形式引导学生固化国防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学生座谈会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这些形式的国防教育对他们的观念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大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树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观和公民观,形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观,养成了和平共处的外交观以及强军兴军的军事观。如前所述,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可以为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奠定良好基础。高校采用“三全育人”的模式,充分发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核心引导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使学生的政治观念日益增强,并且这一观念也促使学校不断丰富和完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事半功倍,故观念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二、品格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特质,它主要包括人格、道德、性格、心理,体现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品格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的存在能直接发挥作用,而无须借助任何手段。以军人为例,他们的品格一般包括精忠报国、纪律严明、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甘于奉献。
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格是高校的重要职责,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除了让大学生有正确的政治观念素质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他们具备军人高贵的品格素质。同观念一样,品格也显得比较抽象,要使学生掌握品格的知识且属不易,让他们内化于行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校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例如,军训期间,学校要求辅导员全程参与,陪学生一起体验军旅生活,教师们的身教重于言教深深感染了学生,打消了部分学生怕吃苦、意志不坚定而消极军训的想法;学校积极发掘先进典型,评比军训标兵和军训优秀学员,激励大家学习这些模范的可贵品质;学校除了让教官组织军事训练外,还召集学生集体观看军事方面的视频、听取军事方面的报告;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退役复学的学生讲述他们的军营故事,用身边人激励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热情,为学生塑造军人的品格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了他们参军报国的爱国情怀,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入伍的积极性高涨,学校入伍率逐年提升。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经验表明,一方面,国防教育可以有助于大学生锻造出军人一样的可贵品格;另一方面,利用军人可贵的品格是高校有效开展国防教育的途径。因此,品格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三、知识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我们都知道,知识是通过学习或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知识对一个人很重要,然而,知识并不等于知识素质,这如同汗牛充栋并不意味着学富五车,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并会运用知识,即已经“内化”为自身组成部分的实践知识或理论知识才是其知识素质。[3]
根据知识的含义,我们不难发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教官)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高校不仅注重教师的“教”,而且侧重于学生的“学”。教师不再是“唱独角戏”的教书匠,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记录员”,教与学实现了互动,从而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就国防教育而言,高校一方面邀请军事院校经验丰富的教官从严执教,用心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发挥教官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切实把学生当作军训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军训中。军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学生却学到了诸如国防安全、军队建制、兵器装备等国防知识以及军队内务整理的技巧,类似的通识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通识素质,使他们在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另外,高校為所有专业的新生开设了“军事理论”课程,通过一学年军事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国防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讲授中国国防、国家安全,结合概念的理解及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典型案例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引导学生增强国防意识和能力,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作为,不断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国内外军事思想的对比学习,了解军事思想的魅力及其蕴含的智慧,引导学生形成规则意识,提升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了解国内外的军事思想,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规则意识,树立国家总体安全观。关于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的教学,教师重点运用典型案例法,激发学生不断创新,关键时刻完善自身才是硬道理。同时引导学生珍惜和平,拥抱和平,明确时代主题。学习现代战争及信息化装备,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科研开发和科技发展,明晰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
开展国防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了国防的一系列通识知识,而且使学生内化国防知识,让知识武装头脑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最终,知识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四、能力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能力,指达成目的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一个人要想达成某种愿景,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最基本的有五种,即利用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得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特种技术的能力。毫无疑问,能力与知识密不可分,能力是知识的升华。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国防方面的能力。换言之,学校不仅仅要让学生有保家卫国的观念、热爱祖国的品格、渊博的国防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献身国防的能力,否则,所谓的观念、品格和知识都显得有些虚化。高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国防教育中,突出培养的是学生的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毕竟,学校军训的时间比较短且很紧凑,训练强度也较大,并且是大规模集体训练,要想保证军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何分配时间和体能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军事理论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国防能力。通过观看学校组织的“先锋追梦——军营故事我来讲”活动、参加学院组织的退役学生座谈会,从退役复学的优秀典型中,学习他们携笔从戎、投身国防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鼓励大学生征兵入伍,保家卫国。另外,观看优秀军事题材电影,从影视作品中接受熏陶,学习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将爱国与自己今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弘扬军人不畏艰险的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一些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徒步实践活动,通过每天的徒步打卡,使学生认识到坚持的意义。
前期,需要在观念、品格、知识方面对学生做有力引导,使得在能力培养上变得水到渠成。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后,从平常的学习和社团活动中可以看出,他们利用资源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逐步提高,集中表现在合理分配时间以及团结协作方面。诚然,这和方法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高校的国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这也促使学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国防教育。从而,能力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五、方法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所谓方法,就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方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它也是高校国防教育中很关键的因素。高校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辅导员对学生观念、品格、知识、能力的引导,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都包含着方法的引导,这浸染着教师辛勤的耕耘和无私的奉献。正确观念和高尚品格的高大上,渊博知识和卓越能力的精尖强,这些要真正掌握,不讲究方法是很难行得通的。就国防教育来说,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要求入学新生进行不少于14天的军事训练,从而严格落实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职责。军训前期,学校成立军训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军训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军训开始后,学校会进行军训动员大会,让全体师生对军训有一个正确的共识。在正式军训期间,学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诸如站立军姿、整理内务等基本的军事技能技巧,而且保卫处通过邀请知名军事学者举行讲座、团委开展军训征文等形式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国防知识,培养合作及自理等能力,塑造爱国和敬业品格,增强国防观念。军训结束时,学校还会组织军训汇报表演暨开学典礼,总结军训的成绩和不足,为新生的大学之旅起航。后期,学校还会通过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演讲比赛、不定期查寝并评比星级寝室等形式巩固军训的教育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军事理论课程在国防教育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发挥了杠杆作用。现在很多高校将国防教育纳入学分制,实行量化考核,出台过程考核和质量考核、军训优秀学员和标兵加思想品德素质学分等办法,有效地规避了传统高校对国防教育的弱势评估,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高校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政策和教育方针,积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众不同的是创新探索方法推行国防教育,让方法渗透在观念、品格、知识和能力的引导中。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国防教育的成效与日俱增,学生不仅提高了国防素质,而且吸取了国防教育中的方法精华,合理迁移,以至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不断创新,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因此,方法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有机统一。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動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领导体制机制改革,设立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筹划举行一系列重大庆祝纪念活动,极大地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不断提升,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指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4]。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背景下,基于成功素质教育研究高校国防教育机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利益的政治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举措。[5]高等学校要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必须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成功素质教育之所以可以和高校国防教育嫁接并开花结果,是因为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这五者构建了一个完备的、科学的教育体系。其中,观念和品格释疑了高校国防教育“为什么”的问题,知识和能力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方法则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综上所述,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使高校国防教育的功能和途径达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程涛.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恽安平.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及培养对策思考[J].江苏高教,2013(6):90.
作者简介:秦姗姗(1988—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