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这一波快到退休年龄的在职教师,当初学的专业就叫“普师”,培养目的就是毕业之后所有学科都能教。当时学了各种各样的专业课,包括音乐课需要的声乐训练和钢琴伴奏,体育课需要的喊口令和自编操,美术课需要的素描和国画,主打一个博而不精。
—张跑(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太缺老师了”,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
我参加过的婚礼,有走个形式当场交换彩礼与嫁妆的,女方给9999嫁妆寓意长长久久,男方给10001彩礼寓意万里挑一,彩礼压嫁妆2块钱,等于给到男方家面子。这种就可以说纯粹是意思一下,图个吉祥喜庆又不违婚礼传统。但背后两家买房买车装修婚宴之类的,该谈还是要谈。就算真的彻底取消彩礼嫁妆,那些十分重男轻女、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地区,家族还是会以其他形式去要求不叫彩礼的彩礼,适龄女性数量少的现实就摆在那,男性结婚还是照样难。再加上现在生活成本高,赚钱难,就算彩礼真的消失,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
—周小猫铲屎官(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彩礼的存在是结果,而非原因》)
突然想起高考时的地理最后一题·旅游地理题,各种优势分析,那时候会写加大网络宣传……但一个地区的爆火绝不仅限于宣传,在宣传之前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体系,乃至地理区位优势、景点集散程度、景点稀有程度、交通是否便捷等,都是一个景点“出圈”的原因。利用网络流量吸引游客是一时之策,如何让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才是“真本领”。旅游城市打造是一个需要时间、需要真抓实干的过程。把游客吸引来看什么,让游客深刻记住、以后还想来甚至潜移默化地记住“体验XX”要来这里,这就需要深入挖掘本地的“独特性”。如我的家乡诸多小城市,宣传自己有历史景点,却没有宣传到历史景点的独特性和价值;宣传自己有温泉,可是山高路远、交通不便……
—小星星(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局长们别急,一急就太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