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辉,刘琳琳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河南 许昌 461000
分娩是女性特有的生理过程,在分娩过程中,会产生生理疼痛,其程度与产妇自身的耐受力、情绪变化、胎儿体重、痛阈等密切相关[1-2]。这种疼痛还会导致产妇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增加产妇基础代谢和需氧量。此外,分娩疼痛还增加了分娩的难度,造成剖宫产率升高,影响了母婴的安全[3-4]。因此,临床上一直提倡无痛分娩,常见的镇痛方式包括注射麻醉剂、音乐止痛、催眠等。其中,硬膜外麻醉因给药简单、能够安全地阻断神经痛的传播、对母婴几乎无影响、对宫缩无影响等优点成为理想的镇痛方法之一[5-6]。盐酸罗哌卡因能够阻滞感觉神经活动,而舒芬太尼起效快、镇痛作用强,这两种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7]。本研究探究在产妇分娩镇痛中,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后的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4 月在许昌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分娩的184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年龄21~34 岁,平均年龄(28.63±2.44)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9.52±0.86)周。观察组年龄21~33 岁,平均年龄为(28.13±2.64)岁;孕周37~40 周,平均孕周(39.16±0.75)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单胎头位妊娠,产前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产妇有意识,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自愿接受无痛分娩;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有妊娠并发症,感染人群,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存在硬膜外麻醉禁忌,不适合自然分娩,胎位异常,有心、肺、肝、肾、脑及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史。
待产时查询产妇各项生命指标,观察产程,两组产妇在麻醉前均未接受止痛药。当产妇进入分娩活动期,即宫缩容指后,需建立静脉通路,给予1 0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随时行胎儿心脏检查。
对照组产妇单纯应用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具体措施为产妇宫口开3~4 cm 时,随后选取L3~4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连接自动镇痛泵,注入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75 mg/10 mL)作为诱导麻醉,观察5~10 min,如无异常,给予产妇100 mg 0.1%盐酸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泵注,保持8~10 mL/h的速度,直至宫口全开,关闭镇痛泵。
观察组产妇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消毒后,在患者L3~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连接自动镇痛泵。给予患者0.1%盐酸罗哌卡因联合0.33 μg/mL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混合,共4 mL。注入硬膜外腔,观察5~10 min,如无异常,需再次注入上述混合物,共8 mL。
(1)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统计每位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2)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参考刘丹丹[8]的镇痛效果评估,并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疼痛等级分为4级,Ⅲ级:有剧烈疼痛、呕吐、吼叫等强烈反应,且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Ⅱ级:有明显的疼痛、紧张、抑郁等反应,伴有过度换气反应。Ⅰ级:对疼痛较为耐受。0 级:没有明显疼痛。分别在镇痛30 min后、宫口全开时进行评估。(3)比较两组产妇的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空腹血糖(Glu)指标,采集产妇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OR、NE,使用氧化酶法测定Glu,分别在分娩前1 h及分娩后进行评估。(4)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包括剖宫产、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等情况。(5)比较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产后出血、尿潴留、血压降低等。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情况(±s)min
表1 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情况(±s)min
组别观察组(n=92)对照组(n=92)t值P值第一产程346.69±22.69 368.31±24.75 6.176<0.001第二产程35.96±10.36 48.16±10.31 8.006<0.001第三产程7.98±2.40 14.62±3.84 14.065<0.001总产程518.63±12.36 556.30±18.42 16.288<0.001
镇痛30 min 后、宫口全开时,观察组产妇疼痛0 级率高于对照组,疼痛Ⅲ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镇痛情况例(%)
如表3 所示,分娩后,两组产妇的COR、NE、Glu 均上升,但观察组产妇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产妇的应激反应指标情况(±s)
表3 两组产妇的应激反应指标情况(±s)
组别观察组(n=92)对照组(n=92)t值P值COR(ng/mL)分娩前1 h 130.69±25.69 135.62±25.31 1.311 0.191分娩后186.32±28.63 234.61±28.52 11.462<0.001 NE(ng/mL)分娩前1 h 268.31±27.63 230.61±27.44 9.286<0.001分娩后325.63±29.31 364.30±31.62 8.603<0.001 Glu(mmol /L)分娩前1 h 4.45±0.53 4.48±0.47 0.406 0.685分娩后5.95±0.65 5.26±0.59 7.539<0.001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情况例(%)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例(%)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分娩带来的疼痛会削弱产妇分娩的意志力,从而延缓产程;同时,疼痛还会导致女性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因此,产科医生应基于维护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来进行无痛分娩,阻断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神经传递。目前通常采用麻醉药物联合硬膜外麻醉作为分娩镇痛的手段,可有效产妇减轻疼痛程度,缩短第一产程[9-10]。在镇痛药中,盐酸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作为常用药物,其镇痛作用存在差异,不同的剂量和给药方法也表现出不同的镇痛效果。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主要用于术后镇痛和产科麻醉,麻醉作用明确,可有效抑制痛觉传导纤维。此外,虽然盐酸罗哌卡因的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但由于该药物运动阻滞时间短、控制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不易影响产妇的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但在临床实践中,单用盐酸罗哌卡因起效较慢,且不能明显缓解分娩疼痛,导致产妇分娩时易产生紧张、抑郁等不良分娩情绪,延长产程。因此,本研究在使用盐酸罗哌卡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苯基哌啶衍生物舒芬太尼,该药物麻醉作用强,镇痛效果远比芬太尼明显。目前,舒芬太尼被广泛应用于产科,主要作用于μ 阿片受体,并通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由于与μ 阿片受体具有较强的强亲和力,舒芬太尼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和更长的持续时间[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这与魏霄[12]由于产妇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后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单用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报道结果较为一致。镇痛30 min后、宫口全开时,观察组产妇疼痛0 级率高于对照组,疼痛Ⅲ级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提供了更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能有效减少分娩时间,确保产妇分娩顺利。原因是本研究中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即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减少局麻药浓度、缓解药物对分娩产妇运动神经的抑制作用等优点。且盐酸罗哌卡因的长效作用与舒芬太尼的速效作用相结合,弥补了彼此的缺点,起到了双重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分娩后,两组产妇的COR、NE、Glu 均上升,但观察组产妇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镇痛应用能有效改善产妇的COR、NE、Glu 水平,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其原因是,有效的镇痛作用有效地抑制了应激激素的分泌,COR、NE 的活性下调,降低了产妇分娩疼痛引起的强烈应激,还能有效缓解疼痛引起的微血管收缩和痉挛,有利于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波动[13-14]。此外,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不具可比性。这说明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降低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也有临床研究[15]表明,舒芬太尼的安全范围比较广,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安全性很高。
综上所述,在产妇分娩镇痛中,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和提升镇痛效果,从而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应激变化,利于分娩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