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王硕艺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我国大力开展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力求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打造现代生态文明城市。对于城市滨水景观来说,其不仅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有力工具,更是诠释城市精神的重要空间。地域文化作为具有显著地区特色的文化,包含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将其融入城市滨水景观视觉传达设计,将有效增强城市滨水景观的文化特色和生态特征。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一书精选了伊利盆地公园、洛杉矶滨水区、糖果沙滩等46个滨水景观的设计案例,展示了设计师面对不同的设计挑战,是如何设计出独特而富有创新的滨水景观的,通过丰富的照片展示、专业的设计图纸和清晰的文字描述,充分展示了滨水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法。结合书中内容,本文对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融入策略展开探究。
立足于城市滨水景观的基本功能,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水景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融入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创新性原则。地域文化的融入从本质上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守正指结合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基本定位,在保证滨水景观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增添文化元素,增强其文化属性,即不脱离实际需求去搞创新、搞设计,否则将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创新指敢于突破传统的设计思想,广泛参考其他优秀设计案例,通过对多种文化元素的巧妙利用和相互融合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二是生态性原则。以因地制宜为核心理念,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来制定设计方案,尽量保持水域和湿地的原有地貌,对于原有的植被、地形、水系应加以保护利用,并且尽可能使用可循环利用、无污染的材料,使设计方案适应生态环境,而不是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来满足设计需求。三是人民性原则。城市滨水景观凭借其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怡人的景色,成为人民群众休憩娱乐的场所,在融入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时应选择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巧妙利用绿色植被。绿色植被有净化空气、减小温差的作用,而且对绿色植被进行合理布局还可以构建独特的自然景观,巧妙利用绿色植被能够充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生态性和审美性的建设需要。在设计时应重视使用绿色植被,选取当地具有特色的植物并结合植物的具体功能来进行设计,比如黄河流域的柳树、沙棘等植被.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黃河治理中,黄河流域的城市通过种植这些植物来保护土壤、调控径流,能够增强城市滨水景观的稳定性,并且还能凸显城市在植树造林、治理黄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此外,在对绿色植被进行布局时应注重色彩的搭配,可以参考当地民族艺术中的色彩搭配特点,或者利用不同颜色的植被组成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图案,以此来彰显地域文化。
其二,巧妙利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创新设计的必然选择,将进一步丰富地域文化的融入渠道、提升景观的观赏性、推动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挥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对地域文化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多媒体投影、灯光秀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或者沿景观道路播放当地优秀民歌、经典故事等,注重人们的听觉体验,展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二是发挥科学技术在增强美感方面的优势,通过灯光投射、强调、映衬、明暗对比等手法,使景观内的植被和建筑更为美观,另外可以利用灯光来凸显景观内的地域文化细节,使人民群众在其中更容易发现设计的巧妙之处。三是发挥科学技术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优势,景观的能源供应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并在进行景观修建时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对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消耗。
其三,巧妙利用人文景观。人文景观在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人文景观融入城市滨水景观视觉传达设计中,既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又能为人民群众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进一步增强城市滨水景观的实用功能。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应适当加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设施,例如水车、亭台、廊桥、名人塑像、文化宣传墙等,景观建筑也应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例如黄河流域的土墙建筑、两湖地区的干栏式建筑等。此外,应建设景观文化广场,将其作为人民群众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表演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节目,例如陕北地区的秧歌、东北地区的二人转等,以此来营造景观的文化氛围,有效增强城市滨水景观的地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