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心墙坝土料分散性判别与石灰改性土的性能规律分析

2024-02-19 15:31刘彬杨伟王宁远文军何建新杨武
人民黄河 2024年2期

刘彬 杨伟 王宁远 文军 何建新 杨武

关键词:分散性土;改性试验;石灰掺量;陈化时间;物理力学性能

分散性土是一种特殊的黏土,在低含盐量水或纯水中易分解成细小土颗粒使水体浑浊,应用于大坝心墙中会使土体结构发生破坏导致工程失事。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土工科技人员首先发现分散性土,而后美国工程师发现分散性黏土会对坝体结构产生破坏并开始研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黄河小浪底河段中发现分散性土的存在。由于许多用分散性土修筑的水利工程在运行后短时间内就会失事,包括分散性黏土心墙破坏引起的渗漏而导致坝体结构破坏,因此分散性土的改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分散性土改性方法的相关研究有很多,包括粉煤灰、水泥、石灰、木质素、羟基铝溶液、仿岩溶碳酸氢钙,都可将分散性土改性为非分散性土。一些改性材料受高成本、不易拌和、运输条件差等限制,在实际工程中运用较少;石灰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土质改良材料,产量大、取材便利、价格便宜,很多工程选择石灰作为分散性土改性材料。然而,掺人石灰后的分散性土物理力学性能将随拌和后静置时间(以下称陈化时间)的延长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为此本文以坝址区天然河道河水(以下称天然河水)与石灰作为改性材料,探究其对土样分散性的抑制效果,以及不同石灰掺量与陈化时间对改性土界限含水率、击实、压缩、剪切性能的影响,以期为采用石灰改性分散性土的施工方法提供理论及参考。

1土样性质

1.1土样的基本性质

试验土样取自新疆伊犁地区某大坝坝料填筑料场,包含4个钻孔,共15组土样,土样呈浅黄色。经测定,15组土样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指标均值分别见表1、表2。

1.2土样的分散性

采用美国水土保持局(SCS)提出的双比重计试验、针孔试验、碎块试验3种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土样的分散机理,碎块试验适用于所有的细粒土,针孔、双比重计试验适用于黏粒(粒径<0.005mm)含量大于等于12%和塑性指数大于4的细粒土.黏粒含量为12%是细粒土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分散的界限。在分散性判别中,以碎块试验和针孔试验的判别结果作为综合判别依据,以双比重计试验作为分散机制的解释性试验。具体方法是,对土样先进行密度计试验,当黏粒含量小于12%时,属于物理性分散土(可称之为低黏聚性土),物理性分散土是土颗粒之间黏粒含量小引起的分散,它与化学性分散土最大的不同就是分散颗粒大小不同,物理性分散土虽然抗冲蚀能力低,但是其颗粒以粉粒为主,宜采用碎块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当土体黏粒含量大于12%时,属于化学性分散土或物理一化学复合型分散土,需要用碎块试验和针孔试验共同判别:当碎块试验和针孔试验判别结果不一致时,从工程安全的角度考虑,取分散性较强的结果作为最终判别结果。因此,由表3得到上述15组土样分散性的最终判别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15组土样中含有分散性土,使用该土料进行坝体填筑后,含分散性土的部分抗冲蚀能力很低,在运行中遇到流動的纯水或低含盐量水易发生崩解并被带走,因而有许多用分散性黏土修筑的土坝、渠道及堤防工程在降雨或渗流作用下会产生冲蚀裂隙,在土体中形成孔洞,对工程造成严重破坏,需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天然河水及石灰对土样进行改性研究。

2天然河水对分散性土的影响

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首先选取天然河水进行改性研究,探究天然河水对土样分散性的抑制效果:从上述15组试样中选取4组分散性较强的土样,采用蒸馏水与河水两种不同水质进行土样试验,河水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5。分别用蒸馏水、河水进行针孔冲蚀试验,并将河水作为浸泡溶液进行碎块试验,分析河水对土料分散性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在针孔试验中用河水不能抑制土样的分散性,相比蒸馏水制样与冲蚀,采用河水可以降低其流量、减小孔径:碎块试验中河水能将在蒸馏水中表现为分散性、过渡性的土样全部改性为非分散性土;综合针孔、碎块两种试验,河水在针孔试验过程中,改性不明显,在碎块试验中改性效果较好。由于河水中含有少量的钙、镁等阳离子,会置换土颗粒表面的钠离子,使双电层变薄,增加了土颗粒之间的吸引力,从而降低土样的分散性。由于河水改性效果不佳,因此应采用石灰对分散性土进行改性研究。

3石灰对土样分散性的影响

石灰是一种常用的改性材料,本试验所用石灰产白新疆博乐某公司,主要成分为Ca(OH)2。针对料场备选土料,选出与上述相同的4组土样进行改性研究,称取一定量试样,分别掺人灰土质量比为1%、2%、3%、5%和10%的石灰并拌和均匀,加蒸馏水至最优含水率再次拌匀,浸润24h后按0.96压实度进行制样。从碎块试验中发现,当石灰掺量为1%时,可以消除其分散性。在针孔试验中,当石灰掺量为1%时.2组土样被改性为非分散性土,2组被改性为过渡性土;当石灰掺量为3%、5%、10%时,土样均被改性为非分散性土,见表7。第10组土样试验结果对比如图1~图3所示,从3图中可以看出,石灰对分散性土的改性效果明显,原因是石灰中含有足够的钙离子,易与分散性土中的钠离子进行交换,从而使双电层变薄,增加土颗粒之间的吸引力,抑制了土样的分散。

对比天然河水与石灰两种材料进行改性试验后发现:在碎块试验中,河水与石灰均能将分散性土改性为非分散性土:在针孔试验中,河水改性效果不明显,石灰改性效果显著,因此把石灰作为改性材料进行后续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采用上述4组土样进行拌和后,分别掺人1%、2%、3%、5%、10%的石灰,拌匀后加入适量水再次拌匀,密封陈化不同时间,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

4石灰掺量及陈化时间对分散性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

按上述试验方法,分别陈化2、10、24、48、72、120、240、480h,结果见图4~图6。从图4—图6中可以看出,当土样掺人不同质量石灰后,液限增大,当陈化时间为2h时,由26.7%增大至29.2%~30.1%,塑限略有增大:当陈化时间24 h时,土样的液限增大至32.1%~33.0%,塑限随着陈化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当陈化时间为240、480h时,液限分别增大至34.10~10~34.8%、34.6%~36.2%,塑限分别增大至21.6%~23.4%、22.8%~24.6%。改性前后塑性指数在不同陈化时间内均介于10.7%~16.4%: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液限上升,最终趋于某一固定值,塑性指数变化较小,与杨志强研究的低液限黏土加入石灰后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掺入石灰后,使其中的钙离子与分散性土颗粒表面的阳离子发生交换,增加了土颗粒之间的吸引力,小颗粒迅速靠拢,并聚集成团粒,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效果更明显,需要更多的水进行软化分解,从而使改性土液限、塑限值增大。

5石灰掺量及陈化时间对分散性土击实性能的影响

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进行轻型击实试验后,得出不同石灰掺量的土样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见表8);受材料限制,仅选取不同石灰掺量土样的最优含水进行配置并拌匀,密封陈化时间分别为0、1、2、4、6、8、10、12、24、48、72、120、240、480h,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见图7。当土样中未掺加石灰时,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明显;当土样掺人石灰后,最大干密度立即降低,并随石灰掺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同一石灰掺量下,陈化24h内无明显变化,当陈化时间超过24h时,最大干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20h后降低速率减缓。土样掺入石灰后,土体中的细颗粒之间形成团粒,增大了孔径,随着时间的延长持续发展,从而导致土样的最大干密度降低。可以看出,在相同石灰掺量下,陈化时间对土的压实性影响显著,在施工过程中,石灰掺入分散性土后宜在24h内完成碾压。

6石灰掺量及陈化时间对分散性土压缩、剪切性能的影响

采用击实后的成型试样,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进行压缩、直剪试验,压缩试验结果如图8、图9所示。从图8、图9可以看出,未掺人石灰的原土压缩系数、压缩模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掺入石灰后,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在72h内变化不明显,当陈化时间超过72h时,压缩性开始增强。石灰掺人土样后,与土颗粒发生反应,改变了土的颗粒级配,降低试样的干密度,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干密度降低,孔隙增大,导致压缩性提高。

直剪试验结果见图10、图11,从二图中可以看出,当土样掺人石灰后,黏聚力明显增大,内摩擦角减小:且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黏聚力增大、内摩擦角减小。试样加入石灰后,石灰中的Ca2+与吸附在土粒周围的低价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使得Ca2+约束在土粒表面,土颗粒的双电层被减薄,改变了土的带电状态,交换的结果使得土颗粒迅速靠拢,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并相互胶合,从而提高了黏聚力。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土体中Ca2+含量升高,这种离子交换作用更明显,并随陈化时间的延长持续反应,到120h后开始趋于平缓。

7结论

1)黏粒含量为12%是土样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分散的界限;当黏粒含量大于等于12%时,以针孔、碎块试验的结果为依据,当两者结果不一致时,以分散性较强的結果为准:当黏粒含量小于12%时,以碎块试验的结果为准。综合分析,15组土样中分散性土占46.7%。

2)天然河水中钙、镁等高价离子含量较低,对土样的分散性有部分抑制效果,但不能彻底抑制;石灰是一种有效抑制土样发生分散的材料,当石灰掺量大于等于3%时可完全消除分散性。

3)加入石灰后会提高分散性土的液限、塑限、含水率、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和黏聚力,且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液限、塑限、黏聚力增大,内摩擦角减小;击实性在24h内无明显变化,而后变差,分散性土宜在加入石灰后的24h内完成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