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2024-02-18 14:26宋龙艳
投资北京 2024年1期
关键词:消费中心

宋龙艳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首都的功能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为城市副中心发展指明了方向。《意见》提出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功能基本形成;到2035年,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完善成熟,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两年来,对照任务清单,城市副中心一步一个脚印,撸起袖子加油干,两翼联动不断强化,科创要素加快集聚,生态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幸福温暖的民生之网有序编织……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拔节生长、魅力初显,城市副中心正朝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阔步迈进。

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通州区与北三县空间紧邻、联系紧密,协同发展需求迫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地区。深入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对于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首都发展格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保障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3年9月,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委会正式揭牌,执委会成立后,主要负责研究拟订制度规则、重点规划、工作要点、支持政策、改革事项、重大项目等,协调各方面推进落实,标志着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迈出重要一步。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城市副中心聚焦交通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探索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集中力量实现区域协同新突破,城市副中心扮演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角色日渐突出。

2023年12月15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河北段第六台盾构机在三河市燕郊镇潮白大街站北端顺利始发,标志着项目全面进入盾构施工状态。22号线(平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是高质量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标志性线路,建成通车后从燕郊到城市副中心仅需9分钟,到达北京城市中心仅需29分钟,届时中心城区、副中心、三河市和平谷区将实现轨道交通快速互联互通,对促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厂通路潮白河大桥(河北段)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引桥上部结构施工。这是一条加强京冀两地公路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打通道路堵点,加强跨省通行能力,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全力推动与北三县的交通一体化,跨界道路通达性不断提高,进出京通行效率持续提升,目前已建成跨界道路10条,跨潮白河桥梁5座,开通跨界公交线路21条,主要道路和交通节点逐步串联成网。

交通一体化为产业协同提供了便利。2023年底,2023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举行,北京50个项目签约落地廊坊北三县,意向投资额首次超过400亿元。会上,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创新中心的北京东雷恒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下了一个大项目,公司将携手香河,建设年产500套的水处理环保装备制造项目。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走出北京在香河建厂,对公司发展有很大帮助。不仅把北京的优秀技术人才引到香河服务当地,也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相信公司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一批制造业和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疏解项目落户河北,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产业合作不断传出好消息。据悉,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已连续举办四年,累计签约项目16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

产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也得益于通州区与北三县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2023年以来,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相继开展了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业务智能办理、跨省通办等工作,打破区域界限,区域通办进入2.0版,市区两级3600余事项全部纳入通办范围。此外,北京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与三河开展合作办学,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等央属、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持续推进合作……三地居民共享协同发展带来的果实。

创新驱动六大产业积聚成势

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是城市副中心着力发展的六大产业。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城市副中心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集聚成势,催动着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

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助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相继制定、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關于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全力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地标。如今,春立正达、甘李药业、福元医药、四环制药等企业都已成为副中心先进制造业闪亮的金名片。目前城市副中心规上医药企业已达25家,其中产值超十亿元医药企业3家、居全市第四,成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第五极。此外,新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1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282家。

2023年2月24日,北京市2023年元宇宙科普嘉年华在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举办,多款“元宇宙黑科技”在会场上惊艳亮相,为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科普体验盛宴。“元宇宙”是近两年的产业热词,在城市副中心元宇宙产业率先实现开局。2023年4月启动运营的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成为副中心范围内唯一以元宇宙为产业定位的空间载体。此外,城市副中心还制定了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加快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若干措施,发布元宇宙北京城市副中心1.0成果、《城市建筑元宇宙蓝皮书》等,元宇宙企业累计达86家,成为城市副中心科创队伍的生力军。

现代种业创新要素在城市副中心加速集聚。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历经十余年培育发展,已成为首都农作物种业创新主体最集聚、人才最集中、要素最活跃的平台,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种业科技特色基地。近年来,园区成功转化一批科研成果,育成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种100余个,在国际上首创中国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体系,运用航天搭载技术育成新品种100余个,在与国际种业的竞争中展示了强大的力量。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和先正达集团中国、法国利马格兰等6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中关村”,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北京贡献”。

再把目光投向运河畔,有处胜景叫五河交汇。北运河与通惠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汇聚,见证千年漕运兴衰的燃灯塔也坐落在此。而今,古塔脚下崛起了金融新高地——运河商务区。作为首都金融功能布局“双核”中的重要一核,运河商务区近年来围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四大主导功能定位,落地了一批重点企业。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自2021年8月开业至2023年6月,已撮合各類交易10.2万笔,涉及金额28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发展进一步提速,佣金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上田八木只是运河商务区吸引优质金融企业落户的一个缩影。截至2023年9月底,运河商务区已吸引入驻企业两万余家,注册资本金近5000亿元,企业总数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3.73%。引进来、走出去,内练产业发展大格局,外练品牌优化硬功夫,一座运河金融城已经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上。

国际消费中心加速崛起

近年来,通州区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融入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聚焦国际文旅度假消费提升、都市滨水休闲消费扩容、文旅商体科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消费新地标、解锁消费新场景、营造消费新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数据显示,2022年通州区总消费增速全市排名第一,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逐月攀升,1—10月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8亿元,同比增长2%,消费在稳增长中持续发挥基础性作用。

2023年暑期,高温下的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持续“升温”。在“环球酷爽夏日”的水上舞台,明星嘉宾与功夫熊猫阿宝、变形金刚大黄蜂等同台演出,电影首映礼与水上表演首次结合,舞台下人们身着雨衣,伴随动感音乐热烈起舞,点燃夏日激情。北京环球度假区自2021年9月20日盛大开园以来,接连推出了“环球中国年”、龙虎新年秀、王者荣耀花车巡游等季节性主题活动,备受市民喜爱。2023年以来,北京环球影城指定1.5日门票、2日联票同比上一年销售增长近5倍,酒店+门票的套餐产品增长228%,游客打卡热度有增无减,已经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炙手可热的消费地标之一。

2023年6月30日,备受瞩目的运河商务区远洋乐堤港正式开门迎客,其入驻的项目品牌具有鲜明首店特色,为城市副中心注入鲜活的商业动力。截至2023年9月,运河商务区六大商业综合体开业面积已达35万平方米,场内开业品牌260余家,首店及旗舰店近50家。此外,爱琴海购物公园整体投入运营,新光大大融城一期已经开业,富力广场、新光大中心、合景悠方天地、首开万象汇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除了环球影城和运河商务区两大商业中心,城市副中心也积极布局多元消费版图,激发商圈活力,高品质商业网络不断织密。北苑商圈万达广场调整升级品牌,东8yeah巷酷乐潮玩特色商业街全新开业,引入沉浸式、体验式新消费场景。九棵树商圈打造特色网红美食“拾味街”,培育了一批具有新IP、引领消费风向的新消费业态。月亮河休闲小镇与华业东方玫瑰步行街区、华远好天地消费商圈共同形成了三条环球影城周边的特色餐饮带,点燃副中心夜经济消费活力。

此外,城市副中心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结合“一区一河三镇”文旅商消费版图,助力消费提质升级,推进景区消费向全域消费、日间消费向全时消费、传统消费向新兴消费转变。

2023年8月8日晚,大运河消费季在城市副中心运河文化广场开幕。活动持续的两个月以来,潮趴、潮玩、露营、潮流音乐等特色活动为市民带来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灯光秀、儿童乐园、非遗文创市集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体验。在运河两岸,通过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实施“微更新”工程,增强新型消费体验,景区旅游消费、绿色休闲消费蔚然成风,形成人气消费新场景。此外,城市副中心成立文旅商体共创平台,打造了“遇见·运河”、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大运河“开漕节”等系列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副中心特色的有影响力的文旅融合活动品牌,并推出“运河有礼”系列文创产品。通过开展“微度假、微旅行”探访线路等主题活动,推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22个“北京城市副中心网红打卡地”,多方位呈现副中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消费活力。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围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六个方面,狠抓重点领域减污降碳,一幅生机勃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美丽画卷正在大运河畔徐徐展开。

在城市副中心的“一带一轴”交汇处,有一片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里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是一座“天然氧吧”。以这片“绿心”为焦点,城市副中心的公园绿地已串联成环、连绵成片。台湖万亩游憩园、大运河森林公园、东郊森林公园、马驹桥湿地公园……细数城市副中心的大型公园,一双手都数不过来。近年来,生活在通州区的人们不约而同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变化,空气越来越好,家门口的小型公园越来越多,推窗见绿。目前,城市副中心已成为全市首个平原地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7年来,新增造林面积近14万亩,实现370多公里绿道纵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东西部生态绿带初现雏形,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逐渐闭环,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24%。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4.5%,生态岸线、亲水岸线比例分别达90.9%、81.9%。

同时,在城市副中心,绿色能源的广泛应用正以低碳之笔,将绿色写入城市副中心的基因中。

在位于张家湾镇的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机器人手臂正在检查充电桩的安全性,其智能化和精确度令人惊叹。该基地成立于2023年8月,主要致力于支撑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建设的科研攻关与实验验证,服务保障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将在智慧零碳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城市副中心陆续推进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中深层地热利用、天然气压差发电等多样化新技术场景应用。在全市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首批项目共核减二氧化碳排放2000余吨,还发布了首个副中心地方标准——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

在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也已成为标配。其中,运河商务区启动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星级设计认证。新光大中心位于运河商务区核心位置,该项目按照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的定位,以绿建三星标准建造,采取雨水收集渗透技术,实现回收超90%雨水,减少80%固体悬浮物,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在建筑选材方面,选用低VOC(挥发性有機化合物)建筑材料,确保室内环保健康,玻璃幕墙选用高透射玻璃,配合室内精装选材和色彩,有效利用自然采光,节电低碳环保,全方位打造绿色建筑及绿色运营体系,目前已获得LEED(LEED认证体系目前在世界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体系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被称为绿色建筑界的“奥斯卡”奖)金级认证。此外,运河商务区的远洋乐堤港、保利等项目均已获得LEED金级认证,超高的LEED渗透率,让运河商务区成为全国“绿化”程度较高的商务区之一。据了解,城市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三星级标准,84个项目获绿色建筑标识。

在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市民们的共识和日常。2023年,区发展改革委以“低碳行动·赋能未来”为主题,开展了2023年城市副中心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在全区掀起了节能热潮。旧物交换、互动游戏等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深度参与,副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绣花功夫”绣出人民幸福底色

通州区由远郊区县成长为城市副中心,城市面貌万象更新,城市元素兼收并蓄,城市活力朝气蓬勃,每个人都对这座千年之城怀着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安居就是人民幸福的基点,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建设宜居之城。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了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推进职住平衡为基本原则的住房供应体系。目前已累计建设筹集2.9万余套公共租赁住房、8300余套共有产权住房和2万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通过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非居住建筑改建、企业自有用地、存量闲置房屋等方式持续增加土地供应,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不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前,各类政策性住房项目已惠及群众约45万人,城市副中心正朝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稳步迈进。

居住要安心,生活也要舒心。作为落实北京新总规、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个重点医疗项目和通州区首个三甲综合医院,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五年间,医疗服务总量逐年递增,门急诊总量达391.2万人次,出院患者11万余人次,完成手术超过4.23万例。2023年12月22日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再传好消息,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的二期项目全面开诊,项目设置急诊医技楼等功能用房,开诊运行后,相应配套设施将更加齐全,医疗环境和诊疗秩序将更加完善。同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门诊、病房等区域已全部完工,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不仅是医疗,城市副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育高质量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近年来,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荣海小学相继投入使用,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景山学校通州分校高中部实现招生,北京二中通州校区改扩建项目基本完工。跨区教育集团成员校累计达到12所,区内一体化办学学校累计达6所、教育集团12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0%,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提升。

此外,还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梯次推进,特别是备受瞩目的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建筑北临大运河,西临六环高线公园,与行政办公区隔大运河相望,是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设计方案均通过国际征集产生,且出自世界一流建筑设计团队之手。前不久,三大文化建筑开门迎客,三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成为副中心文化新地标,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组织文艺表演、照顾年迈老人,街区级家园中心根据属地优势,为城市副中心居民带来各具特色的生活服务;“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通过微更新、微改造、微利用、微修补、微治理,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城市副中心从细节入手,从实事做起,围绕精致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拿起城市管理的绣花针,绣出城市副中心的幸福底色。从2020年起,城市副中心年度投资从“百亿级”跃升至“千亿级”,2021年、2022年分别完成1000.6亿元、1005.5亿元,位列全市第一梯队,建安投资连续4年排名全市第一。副中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构建起城市的“四梁八柱”,生活服务设施加速补齐,为居民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城市副中心如今展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人们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的想象。千年之城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需按照《意见》规划的蓝图砥砺前行,久久为功。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正迈着坚定有序的步伐向前推进,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消费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