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升
位于广东省的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首批商业运行的核电站之一,引进了法国的核岛技术装备。本图片摄于2013年6月30日。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法关系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及时就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在经贸、科技、人文等众多领域内的合作也突飞猛进,双方签订了很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合作协定和协议。在希拉克总统执掌法国政权期间,中法关系持续平稳发展、更上层楼,两国先后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体看,回看过去40多年的中法合作关系,既进行着螺旋式上升的“层级提升”,也发生着主导作用的“角色转换”,以及从传统合作形态到新兴合作形态的“辞旧迎新”。
所谓“层级提升”,指的是中法合作层面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这样不断上升的过程,而之所以說是“螺旋式上升”,则是由于这个过程尽管总体向上,但难免受历史风云和时势变迁以及具体事件影响,在一些时间点上,两国合作关系也会出现短暂停摆甚至下行的情况。
2023年4月13日,法国国宝级导演让·雅克·阿诺亮相中国上海和平电影院,与影迷畅谈《燃烧的巴黎圣母院》拍摄感想。
所谓“角色转换”,指的是在两国合作的初级阶段,基本上是由法方主导中法经济关系议程,而到了中级阶段,中法双方的议程影响力旗鼓相当,再到现在的高级阶段,则主要由中方主导相关议程。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全球政治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但经济发展水平与当时作为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影响力仅次于美国的法国仍不可同日而语。中法在这个时期的合作关系,尤其经济合作,中方在多数领域里积极向法方学习借鉴,彼时登陆中国的法国资本和技术有力助推了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而现在,随着中国工业产品和服务、科技研发与应对在世界上日益取得领先地位,法方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向中国学习借鉴,或者与中国开展合作研发。
所谓“辞旧迎新”,是指中法合作特别是经济合作已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基于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技术的模式,扩大到基于数字和智慧技术、绿色环保和减排技术等新型经济业态的模式,并且日益以后者作为合作的主要方面。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的快速更新迭代,中法之间开展合作的产业领域也随之改变,由传统的“老三样”,即核能、航空航天、高铁,逐渐切换到“新四样”,即新能源和环保产品、数字经济、绿色和数字金融,以及面向亚洲、非洲等地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
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法经济合作关系置于时间轴和方向轴上加以观察,则可概括为从初级阶段的“单向”到中级阶段的“双向”,再到高级阶段的“三方合作”模式的演变,不断筑牢两国互利伙伴关系的根基,在诸多关键产业和领域更是堪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法经济财金合作起初主要由法方向中方单向输入技术和资本,进入21世纪则是两国相互输出资本和技术,这也使得中法合作的基本盘越做越大。现在,中国在部分领域基于对法国技术和经验的学习吸收,进行了再创新,相关产品和服务反超法国,进而在第三方市场,尤其是法国曾拥有传统优势且至今仍存有影响力的国家,实现了中法双方和当地第三方的合作共赢。
中法核能合作是两国合作“层级提升”“角色转换”“辞旧迎新”的典型案例。2023年恰逢中法核能合作40周年。两国最初的合作结晶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于1984年开工建设,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是基于法国对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单向”合作。2007年签约注册、2019年投入商业运营的广东台山核电站项目,是中法“双向”合作的典范。由中国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EDF)合作建设、2015年签约并于2016年获英国政府批准的英国欣克利角英格兰西部C核电项目,则开启了中法在第三方合作建设核电站的先河。
以上三个核电项目相对应的,分别是“法方为主、中方为辅”“中方为主、法方支持”“共同设计、共同建造”的合作模式,背后则是中国借助国际合作发展成为核电技术强国的辉煌历程。如今,中国大陆商运核电机组共有55台,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5台,装机容量2904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另一个代表性的案例,是2023年底中国华为公司透露将在法国东北部的阿尔萨斯附近建厂。据法国媒体报道,这是华为首家海外工厂,预计2025年底正式投产。该工厂主要生产4G和5G基站所需的芯片组、主板及其他关键零部件,为欧洲客户提供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华为为该厂设置的目标是年产十亿台设备,提供500个工作岗位,计划在法国生产并供应整个欧洲市场。
华为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企业,与改革开放初期到中国投资建厂的法国企业一样,只是从方向轴上看“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将华为的工厂建到了法国这个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是法国的重工业聚集地、“旧经济”的典型代表区域阿尔萨斯地区。可见,中法合作的方向和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与马克龙总统通话时指出:“中方赞赏法方坚持战略自主,希望法方推动欧盟坚持正确对华认知,同中方相向而行,妥善管控分歧,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深化经贸、绿色、数字、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由此可见,未来中法合作的四大关键领域是经贸、绿色、数字和人文。
未来合作之“经贸”:从1964年正式建交以来,中法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由建交之前的年均3000万美元逐年递增,2022年达到812亿美元,约占中欧贸易额的8%。无论在商品上还是在服务上,中法两国经贸合作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如今,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技术引进国,中国是法国的全球第六大、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互为重要合作伙伴的中法两国,在未来如何才能在经贸领域实现合作的新飞跃呢?
投资在中法经贸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或《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能否批约,将直接影响到中法和中欧之间外国直接投资(FDI)数量与质量及其趋势的演变。这份历经七年35轮谈判最终达成的平衡、高水平且互利互赢的协定一旦重启,不仅能推动对法方和欧方处于困境企业的并购重组,以及为亟需资本注入的企业提供充裕的资本支持,而且能够为法方和欧方包括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在内的“新经济”提供足够的财政保障。
未来合作之“绿色”:美国在特朗普时期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马克龙执政的法国扛起了世界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大旗,国际话语权和作为度显著提升。在2021年昆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中法两国积极配合,为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进行了有力的协调,共同发挥了领导作用。在传统意义的绿色概念上,中法合作已积累起相当扎实的基础,双方应重点加强“绿色加金融”即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藉此提升两国贸易水平并减少其不平衡性。
未来合作之“数字”:与在绿色領域法国局部领先于中国相反的是,中国在数字领域领先于法国。尽管在对数字资本加强监管方面,法国已推动欧盟先行一步,通过并公布了《数字市场法案》(DMA),但无论在数字化率还是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方面,抑或在跨境数字巨头世界排名等指标上,都比中国落后一大截。因此,中法两国在数字领域的合作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当然,与绿色经济同理,除了传统意义的数字经济之外,中法也应重点拓展“数字加金融”即数字金融领域的合作,携手增强两国经济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未来合作之“人文”:中法各自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两国在文化、教育和艺术等人文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国在建交40周之际,不但分别在对方国家首都互设文化中心,而且还共同举办了历时两年的“中法文化年”,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由此也开启了中法人文交流的新常态,为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开辟了新路径。后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确立则成为中法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中法关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未来,中法人文交流与合作也存在进一步拓展与提升的空间,如何通过更为广泛的人文交流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民心相通、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欣赏,在文明互鉴的层面上为两国发展提供人文动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