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区森林保护与产业协调发展策略

2024-02-17 23:24张雅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林区森林资源东北

□文/张雅楠 何 宇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沈阳)

[提要]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原始林区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东北林区存在采育脱节、乱砍滥伐等不良现象,导致森林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等危害。为此,应当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恢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增加区域内森林面积,促进林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东北林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我国东北地区凭借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重要的森林生产区域,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对森林需求的不断增多,使得森林生产速度远远超出森林更新速度,结果导致东北地区森林可开发总量的减少。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生态、环境、经济和谐共存的道路这一难题摆在眼前。对森林的开发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同时注重保护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做到封山育林,方能永续利用。

一、东北林区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一)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分析。东北林区是我国现有三大林区中面积最大的、具有重要生态屏障和丰富资源的原始森林区。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地带,山地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林区类型多样,形成集群生态系统。东北森林形成的完整森林、草原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较一般林区具备的涵养水源、防止洪涝、净化空气等方面生态功能更具延伸性、拓展性、多样性。东北森林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天然原始林区,阻挡了西伯利亚寒冷气流的长驱直入,天然的防风林带高达3~5 米,有效地减弱地表风速并削弱沙尘。森林在雨季削弱洪峰流量,在旱季增加枯水流量,达到“消洪补枯”的作用。因此,东北林区被称为“祖国北方的生态防线”。东北林区不仅对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及东北亚具有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甚至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东北林区海拔水平多层,适宜多种树木生长,形成寒温带针叶阔叶林和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两个完整的森林植被区,与其形成的伴生资源成为全球生态系统循环的关键一环。东北林区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区,东北平原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承担着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责任。对于我国践行“3060 目标”、完成碳中和任务、履行国际义务,树立大国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从自然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东北林区天然防护林形成的绿色屏障守护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木场的粮食安全,其涵养的水源浇灌着广袤平原农田、草原畜牧业,庇护着东北林木业的风调雨顺,对国家粮食产量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东北林区繁衍的珍贵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保持了林下生物体系多样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木材需求量与日俱增,寻找有效的木材生力军和后备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东北地区作为三大林区之首,森林覆盖率高,活立木蓄积量大,木材质优,就大兴安岭而言,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1/6,被誉为“绿色金子宝库”。因此,东北林区对维护国家木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建设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要基地。

二、东北林区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

东北森林采育失调加剧了森林资源的消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森林资源枯竭。近百年来,随着东北人口数量的急增,毁林开荒、大规模掠夺性的砍伐使东北森林面积迅速下降。东北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层见叠出。

(二)水土流失加剧。“森林植被通过截留降水,调节地表径流量,来固结土体及改善土壤的性状”,从而有效的阻挡水土流失。降水时,密布的树冠能够截留15%~40%的降水量,同时其林下的枯枝落叶森林也吸收了大量水分。据实验,500g 枯枝落叶层可吸收1,000g~2,500g 雨水,林中空气湿度的增加,进而凝结成雾、霜、露等水平降水。而植被大量破坏消损后,降水和土壤难以固着土层,降水形成的径流量直接侵蚀裸露土地,地表水和土同时流失。辽西地区解放前,土壤表层每年受雨水冲刷损失0.2~1cm,有的地方土层流失厚度甚至达2cm。土壤表层下的土地难以滞留水分、发挥肥效,导致土壤地力下降,成为弃耕荒地。辽西丘陵便深受水土流失之困,造成地形地貌千沟万壑的斑驳景象。

森林植被的大规模破坏也造成了河道淤积,河流航运能力下降。随着水土流失的加重,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对裸露地表侵蚀作用强,从而携带大量泥沙,造成河床抬高、河流横断面缩小、河道周围浅滩流沙堆积不断增多。就辽河流域而言,清末前未进行大规模砍伐时,一直是东北地区航运命脉,舟楫穿梭频繁往来。而现今,森林面积的大为缩小造成水土流失,泥沙俱下全部流入辽河中,致使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已达总面积的1/3 以上,航运能力已大不如前,水道运输今非昔比。

(三)自然灾害频发。《汉书》载: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东北森林植被面积的大规模减少,造成水旱灾害时有发生。水旱灾害的发生频次与森林面积缩减之势直接关联,并有不断加剧之势。清中前期辽宁森林覆盖率高,开发进程缓慢,水旱灾害偶有发生,频次相对较低。“自1801 年至1900 年,百年之间,水旱灾害发生十四次,灾年频率14%。自1908 年至1972 年,仅64 年间,森林覆盖率由1925 年的70%下降至37%,春季水旱灾害发生57 次”,甚至出现两年接续发生水旱灾害的情况。原始天然林砍伐后,地下水无法储蓄致水分亏损,入夏后不能大量蒸发水分调节空气湿度,致使旱灾频发。东北旱年还伴随着受灾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的特点。1926 年,东三省大旱,颗粒无收,“受灾人数超过14,000,000 人”。尤以开原县旱情最为严重,据《申报》所载:“实二十年未有之旱灾也”。青山绿水不再,十涝九旱常现。

三、东北林区综合开发与保护

面对东北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现状,培育和恢复森林植被是东北林区的首要问题。东北森林作为祖国北方的生态防线,不仅具有林产工业品丰富的重要优势,还有森林生态服务、维持物种多样性等多方面功能和效益。经济发展不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贫守青山的“缘木求鱼”。扩大东北林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东北林区的后续生产力,转变以原木经营为主体向多目标经营方式发展,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既发挥了东北林区的生态效益,又提高了森林的经济产值,持续全国林业基地之首的区位优势,助推东北振兴。为实现东北林区的兴林富民,应采取以下三个具体措施:

(一)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通过东北林业采伐史明晰,森林虽是可再生资源,但当森林遭到过量滥伐超过林木繁殖速度,会造成当地林区资源枯竭。因此,科学合理采伐森林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采伐应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以现有森林蓄积量定采伐量,遵循“消耗量低于生长量,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的规则制定森林采伐额度,同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森林法》,对过度采伐林区实行封山育林、休养生息。2014 年4 月1 日起,黑龙江省内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业性砍伐,转而发展境内森林资源新优势,通过生态旅游产业、森林食品等方式铸就经济增长“新引擎”。

森林资源的更新造林措施主要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即指利用森林自然修复力完成更新,最终形成幼林的过程。人工更新即掌握林木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种植等方式在原有迹地上恢复森林的过程。天然更新较人工更新而言,具有造林成本低、树种类型多样等优点。人工林的益处主要体现在更新造林时间成本低、质量高,但其要求投资较多,且深受政策、技术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实际森林资源造林工作中,多采取人工更新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人工辅助措施调和土壤营养成分,减少森林病虫害,利用生态演替规律加快森林演替速度,实现生态功能多样化。

(二)加强品种选育和技术引进。我国东北林区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块:一是大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省东北部,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椴树等,其中兴安落叶松是分布范围最广、数量之最的特产木材;二是小兴安岭林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主要树种有红松、冷杉、水曲柳等针阔混交林,是全国优质木材林红松的重要繁衍基地;三是长白山林区,位于吉林省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树种繁多,出现其他林区未有的沙松、长白赤松。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林区生态气候条件各有细致差异,林木种类各有侧重。因此,在品种选育及造林技术择取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度分析造林范围内给定的环境特点,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研究出区域内最适合生长的树木种类,通过调查研究保证树木存活率,使林区人工更新造林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东北林区传统的林业生产科研投入不足、产出效率低,整体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科研、实验、推广一体化进程,采用的是粗放型营林方式。难以平衡林业发展的长期性与增加经济收入的短期性的矛盾,生态林业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通过科技创新增强林地生产力,同时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学校和研究所引入林业机械开发项目,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完善生态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统一,解决林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实现东北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在东北林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工业生产等经济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退化,也成为制约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森林资源开发不仅为林产工业提供经济优势,还能保护环境提供生态功能服务优势。东北在发展林区经济时,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根据林区特有属性优化林产业经济结构,维持生态资源转换为利益链条的动态平衡,实现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东北林区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林业经济,释放特色产业的巨大潜力。首先,充分利用生态功能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优质旅游区;其次,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新产品开发,以“东北三宝”知名度打造东北自主农业品牌,发展林下经济,对珍贵草本植物加以培育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最后,实现木材加工业的合理配置,降低传统林业在生产中的比重,实现木材的精细加工,为东北林区经济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供重要支撑。

猜你喜欢
林区森林资源东北
记游哈林区(节选)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大东北的春节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其评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