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 帅 宋 词 崔 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既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也是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课程内容与实践形式等方面都应积极回应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诉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信息化建设中不断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在新时代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与实践价值。数字化转型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使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与实践价值。
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个人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并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对劳动的价值认同和尊重。与之相对应的是:数字化转型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各行各业中,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数字时代,劳动教育也需要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实现从传统劳动教育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把“劳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因此,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审视劳动教育的中国式新发展内涵成为新时代实现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劳动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境:第一,传统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缺乏社会认同感,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生活实际,因此劳动教育无法从根本上实现个体生存发展需求,这也是大多数青少年劳动价值观缺失的重要原因。第二,传统劳动教育内容存在陈旧性,其主要内容是在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思想中形成的。这样的教育内容虽然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但无法使学生认识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传统劳动教育方式存在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去体验劳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与传统劳动教育相比,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以劳动教育为载体,通过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数字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推动劳动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二是数字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劳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反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到教学内容上来,从而实现劳动教育评价手段与方法的多样化[2]。三是数字化教学工具使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终端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实现学习工具与手段的多样化。而数字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推动劳动教育内容、过程和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目标指向的变化是一个深刻的时代变迁,劳动教育在数字时代的目标指向是培养适应数字化转型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劳动技能,更要实现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个人素养、善于学习和创新、具备正确价值观与劳动观念并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
1.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以往相比,无论是教育对象还是内容、目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包括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等三个方面,不仅将其与智能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而且将其与“五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地位更加重要。
2.劳动教育在价值引领中的功能更加凸显。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通过劳动教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更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而且要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发挥重要作用[3]。在此基础上,劳动教育还将成为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劳动教育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内涵更加丰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一批新的教学活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劳动教育的内涵发展角度来观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劳动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和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从劳动意识的培养,到劳动技能的训练,再到劳动精神的培养;二是从强调体力劳动到强调脑力劳动;三是从注重活动参与到注重实践体验。
4.劳动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它既可以是思想层面的,也可以是实践层面的。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劳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理的需求;二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5.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内涵更加全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关注劳动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二是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中开展,而是延伸到家庭、社会和学校,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三是劳动教育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并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也需要为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劳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成为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价值引领体现在:一是数字劳动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数字劳动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生活规律,探索与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化劳动教育内容、方式、评价等;三是数字劳动教育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数字劳动教育要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交流;五是数字劳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字劳动教育具有价值引领功能,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发展数字劳动教育应坚持价值引领。首先,在理念上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其次,在内容上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再次,在方式上要创新教师、学生、家长协同育人的方式;最后,在评价上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劳动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但劳动教育依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我国的劳动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劳动教育的内容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想真正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就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将传统的体力劳动转变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劳动。数字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劳动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要通过信息技术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劳动者在获得新技术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新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五育并举”目标。
数字劳动教育的创新驱动,指的是通过数字劳动教育平台、工具、手段等,对传统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评价等进行创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劳动教育有三大特征:一是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的劳动教育服务,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能力;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三是通过数据分析,为教师精准设计课程方案以及学生精准培养目标提供依据。
数字劳动教育的创新驱动要求:一是以科技为手段,在数字劳动教育平台上创设生动鲜活的劳动实践场景和活动内容;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数字技术开展劳动教育,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数字素养;三是以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有效提升教师设计劳动教育课程、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要求: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数字劳动教育平台健康发展;二是建设一支专业能力过硬、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数字教师队伍;三是提升数字化劳动教育平台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在劳动教育中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五是加强对教师数据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建立安全保密制度,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
数字劳动教育的提出,旨在以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眼光看待劳动教育,这是中国式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数字劳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数字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劳动教育规律,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数字劳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数字劳动教育在课程整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劳动教育以学科课程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科内容为中心,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新要求。而数字劳动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等方式,重构劳动教育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实现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新技术、新方法的深度融合[5]。这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整合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将劳动教育课程从传统学科课程中分离出来,实现了学科课程与数字劳动教育的融合;二是将传统劳动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字劳动教育与传统劳动教育的融合;三是将传统劳动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数字劳动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的融合。这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整合是对中国式新发展要求的生动诠释。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劳动教育评价将从传统的纸笔测试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转变,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随着学校信息化的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劳动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定量和精确“画像”。具体地说,对数字化劳动教育的评价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线上劳动教育效果评价、线上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和线下劳动教育结果性评价。线上劳动教育效果评价可以采用量化或定性的方式,通过记录学生在参与数字化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行为、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量化、定性考核;线上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集等方式进行;线下劳动教育结果性评价则可以采用面试、答辩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量化或定性考核。
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理论研究,是保障劳动教育实现可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数字时代的到来,又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以更好地推动当代劳动教育。目前,我国正在从传统教学方式向数字教学方式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我国必须认识到数字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一是必须加强数字化劳动教育的学科建设,将数字劳动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并纳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及课程体系中,建立数字化劳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专门从事数字劳动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应加强数字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应深化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课程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在实践探索方面,应加强对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内涵、特征、要素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劳动教育的实践创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加强对数字环境下的劳动教育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促进我国的劳动教育的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视力度,推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6]。通过加强劳动教育理论研究,有助于推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内涵、特征、要素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关系等方面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在新时代,要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构建数字化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优化劳动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1.应加快劳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代,数字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背景下,应加快数字化劳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劳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课程、教师、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有机结合。
2.应建立健全数字化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信息技术为劳动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与途径。一方面应通过信息技术将传统的评价方式与手段进行数字化转换与升级,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中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
3.应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劳动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创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可能。应积极探索信息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劳动教育模式,提升新时代劳动教育水平。
数字化转型为劳动教育的实践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的劳动教育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载体进行有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的活动”。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学科课程中,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本质及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7]。此外,不仅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去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劳动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拓展实践活动空间,如利用VR技术等创造一个沉浸式、拟真化的劳动情境,让学生获得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创新性很强的活动,必须借助新型技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劳动教育应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构建劳动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实现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当前,全国各大中小学均已开通网络学习平台,并开始尝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支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劳动教育发展必须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打造高水平、专业化、高质量的劳动教育网络平台。该平台应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直播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实践;二是可以记录和保存线上线下劳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三是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四是可以提供线上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教师培训等。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在为劳动教育提供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要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让青少年学生在信息技术时代既能享受到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又能避免被不良信息误导与污染。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宣传,通过主流媒体、主流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提升其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监管制度,全面加强青少年学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最后,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针对青少年学生沉迷手机、过度使用网络等问题进行重点监管与控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等方式让青少年学生正确使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