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新闻主责 深耕传媒主业

2024-02-08 23:03赵青张倵瑃
传媒 2024年3期
关键词:杂志社舆论受众

赵青 张倵瑃

网络给传播带来了显著变化,使“传受”之间的“主—客”关系转变为“主—主”关系。在传统媒体时代,由媒体向受众发送内容、传播信息。互联网普及之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出现,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创制内容、发布信息,人人都是“麦克风”成为现实。在当下的舆论场中,各种信息相互交织,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强调,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坚守新闻主责、深耕传媒主业的“定盘星”,秉持鼓舞斗志的初心不变、服务受众的真心不变、拥抱世界的决心不变,将政治使命、社会使命、事业使命扛在肩上,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持续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舆论的力量绝对不能小觑,关系立国之本、兴国之要、强国之魂。好的舆论可以成为道德的“风向标”、社会的“黏合剂”、发展的“助推器”,不好的舆论则会撕裂社会、搞乱人心、破坏发展。从“东欧剧变”到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再到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触目惊心又令人深思。主流媒体必须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舆论工作的坐标,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个刻度,做到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

紧密围绕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领域各方面诸环节,充分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全党、全国人民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开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局面。常言道,山无脊梁要塌方,人无脊梁会垮掉,思想就是人的脊梁。主流媒体要懂得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创制精品力作,发挥立根固本、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引导全党、全国人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近年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在党刊、党网、党端等全媒体平台上常态化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专题,第一时间转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署名文章、活动报道等,邀请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知名专家学者联合创制的上、中、下3册主题教育党课特辑,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党课特辑、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党课特辑,成为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的工具书。

坚持服务大局。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长期考验。例如,社会矛盾相互叠加、社会问题集中显现,这个时候,一些模糊的认识、一些错误的观点就容易滋生,存在事实被扭曲、决策被误判的风险。主流媒体的基本职责之一是服务大局,要通过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主题宣传,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社会热点进行内容创制,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其背景、经验和价值,守住人心、守住阵地。这些年,重庆主流媒体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主题进行宣传,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显示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主题教育期间,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推出相关作品1000余件,传播量超5亿人次,其中,10万+作品超50件,1000万+作品3件,6个系列作品被纳入重庆市主题教育宣传方案,关于中央第八指导组与重庆同题共答的专题报道《入心见行 “渝”见成效》获重庆市领导肯定。

主动开展监督。受偏颇看法的影响,不少人把舆论监督报道叫负面新闻。事实上,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鼓舞斗志、推动发展。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排斥问题、回避矛盾,不能因为正面宣传而忽视舆论监督,要防止习惯性“失明”、选择性“失语”。主流媒体要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医治顽疾。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意见大反映多的问题,要积极关注报道,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心理预期,推动社会发展。要始终站在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立场上,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全面、客观地呈现情况、反映问题。换而言之,主流媒体要敢于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但在发表批评性报道时,一定要坚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不能把自己放在“裁判员”的位置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经典节目《焦点访谈》、山东卫视的典型栏目《问政山东》等,都是值得学习的舆论监督报道范式。2023年8月,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研究制定了《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细则》,着力探索建立党的思想建设调研基地、乡村振兴研究基地,鼓励全媒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把“上意”与“下情”连接起来,深化“七一智库”建设,通过资政报告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打造智囊团、思想库的内容平台。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加剧舆论主体多元化,一些具有商业属性的媒体、自媒体为了“出圈”,开始盲目地追求“眼球经济”“流量变现”,使舆论场出现“泛个性化”“泛情绪化”“泛娱乐化”的风向,凝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主流媒体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共识的着力点。怎样抓住着力点?应准确把握互联网给舆论生态带来的新变化、新特征,根植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植融通思维、受众思维、传播思维。

厚植融通能力。传媒领域学者提出,全媒体人才要具备“高概念能力”。“高概念能力”是指艺术美和情感美的创造力、构思故事与重组观点的创新力、发现机遇的敏锐力。通俗地讲,这是一种驾驭不同内容、不同技术、不同平台的融通能力。应对舆论场“泛化”的风向,不仅全媒体人才要具备融通能力,主流媒体更要具备这种能力。凝聚共识的基础是把牢话语权。这些年,国家推动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差异化、集约化的媒介资源,来满足多元舆论主体的需求,从而牢牢把握话语权。主流媒体要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培育融通技术、流程、机制的能力,用活媒介资源,让全媒体传播体系真正地融入互联网,实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场。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致力于深化“3+4+N”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产品形态、采编流程、考核机制等方面的融通,努力实现传播体系“1+1>2”的效果,目前,《当代党员》《党员文摘》《党课参考》全国月邮发量稳定在130万册左右,新媒体矩阵粉丝量已超6000万,其中,七一客户端下载量突破2220万,“重庆党建”强国号订阅量达到3767万。

抓住受众痒点。为什么有的媒体付出诸多精力创制的内容产品,却不被舆论场“买账”?因为没有抓住受众的痒点。从本质上看,凝聚共识是从“我”到“我们”的过程,先要引起“我”的关注,才能形成“我们”的共识。在全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快节奏、内容创制的海量化,受众在舆论的浪潮中,只愿意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富有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具有互动参与感的内容产品。主流媒体想把“我”变成“我们”,不仅要解决好“说什么”“报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怎么说”“怎么报”的问题,讲艺术、找共鸣,让内容产品更轻快、更鲜活、更亮眼,增强对“我”的吸引力、感染力。近年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通过创制短视频、开通直播等方式,来提高内容产品的感染力、吸引力。例如,打造“七一小剧场”,由全媒体采编人员撰写脚本、参与演出、独立拍摄,以创制情景剧的方式,借助年轻受众喜欢的可视化表现手法,宣传法律知识、弘扬传统文化。2023年11月,杂志社与重庆市公安局合作,开展“警营开放日——走进重庆刑侦”网络直播活动,通过镜头实现受众与采访现场的“零距离”接触,受众纷纷点赞。

把握传播特征。优质的内容,如果缺乏有效的传播渠道,是难以吸引、感染受众的,更不用说凝聚社会共识。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让传播日益呈现出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例如,当一名受众把内容产品分享到朋友圈后,被一个朋友转发,被另一个朋友收藏……一直到第N次转发、收藏,这一个内容产品就会形成爆发式传播,带来公共话题,影响受众认知。创制内容产品的目的是传播内容产品,主流媒体要抓住这一特征,不仅要注重第一次传播、第二次传播,还要谋划好第N次传播,使内容产品的推送从“传播流”变为“信息流”,再变为“影响流”。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对“去中心化传播”进行了探索,把内容生产、品牌建设与大众传播紧密结合起来,让受众主动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使内容产品从创制到传播都有“网感”。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之际,杂志社与西部航空公司合作,开展“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主题航班活动,围绕微宣讲组织有奖问答,录制国庆祝福视频,赠送主题教育党课特辑,既扩大了《党课参考》的品牌影响力,又实现了党课特辑的N次传播。

在心理学范畴中,有一个概念叫作“社会印象”,是指在对社会刺激物各种属性、特征的感知和认识基础上,在认知者大脑中综合形成一种关于认知对象的记忆形象。当前,我们国家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在世界上的形象仍是以“他塑”为主、“自塑”为辅。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这是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得出的深刻教训。话语权影响着主动权。如何不断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听到听清中国的声音?如何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读懂中国?主流媒体要把树立国家形象的责任扛在肩上,通过内容生产,创制社会刺激物,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改变在国际上“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尴尬境地。

主动设置议程。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事实上,国家形象是全体国民呈现给外界印象的总和。外界通过国际舆论场来获取国家印象,树立印象既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又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中央主流媒体与地方主流媒体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不能缺位国际舆论场。具体来说,要有主动设置议程的能力,让该热的话题能够热起来,让该冷的信息能够冷下去,让该说的观点能够说到位,把国内关心的主流舆论转变为国际关注的舆论焦点,不被西方媒体牵着走。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抓住全国两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重大节点、重要会议、国际展会、国际赛事,主动设置国际传播议程,充分发挥区域媒体在国际传播上应有的作用。例如,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杂志社设置了“外国留学生看两会”议程,通过采访来自俄罗斯、柬埔寨、牙买加、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创制推出系列短视频,被中国日报网、Bridging News等转发,传播量超800万。

嵌入叙事生态。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主流媒体要具备解决国际舆论场里信息流“逆差”的能力。根植这种能力,要嵌入国际叙事生态中,做到“软件”与“硬件”并重。从本质上看,叙事生态是指国际内容产品创制、运营、传播的环境,“软件”涉及话语体系、文化逻辑、产品形态、品牌价值等,“硬件”包括平台、技术、研发基地等。像中央媒体陆续组建徐泽宇工作室、王迪迩工作室,在脸谱、推特以及Tik ToK等平台上开通账号,运用AI等技术手段,向海外推出“破壁”内容产品的做法,是值得其他主流全媒体借鉴的经验。近年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努力探索融入国际舆论场的路径,一方面,深化建设2018年投用的数字出版基地,打造摄影创制功能区,引进数据画像、热点抓取等新兴技术,为国际内容产品创制提供硬件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与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联动,拓宽“借船出海”的渠道,逐步增强“造船远航”的能力。

加强人才支撑。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投入平台建设的资金、优化内容创制流程的精力,还需要一大批熟悉国际文化、了解国际规则、掌握国际语言的国际传播人才。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无论是国际传播议程的设置,还是国际叙事生态的融入,新型主流媒体想要在国际舆论场中脱颖而出,就离不开专业人才。主流媒体要高度重视国际传播人才“造血”功能的培育,就像不同厨师炒同一盘菜,会炒出不同味道一样,专业人才就是可以炒出符合国际舆论场需求的“大厨”,这样的“大厨”多多益善。近年来,重庆当代党员杂志社围绕“引进”与“激活”做文章,努力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一方面,大力引进具有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背景,或者具备外语表达能力的全媒体人才,不断壮大国际内容产品创制与传播的“储备”力量。另一方面,努力激活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资源,通过深化七一客户端“七一号”等功能,着手建立一支国际内容产品创制与传播的“外联”团队。

作者赵青系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党课参考》编辑部副主编

张倵瑃系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高级编辑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杂志社舆论受众
焊接杂志社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