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臣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江苏 扬州 225800)
化学学科是学生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等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及掌握应用的基础自然学科.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不仅涉及宏观层次的用途及性质等,同时也与微观层次的物质结构及物质组成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也应当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开展教学,有效保证化学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1-2].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充分融入教学当中,以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当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及掌握化学知识中的宏观辨识,以及微观探析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3].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业较多,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不仅要采取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不断优化及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从字面意思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其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质.而在教育教学当中,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逐步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对物质的性质进行观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对物质本质进行分析,以不同的角度认识、学习化学知识.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当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通过观察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宏观表现,对物质以及化学反应等进行有效分类.例如,对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混合物两个类别,而纯净物类别中又可以分为单质、化合物两大类别,其中单质又可以细分为金属、非金属单质.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对应性的分类,便于将不同物质进行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化学知识.②在化学中,可以使用化学符号对一些化学反应进行表征,化学符号是独属于化学的“语言”,通过符号对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等进行表达,有利于学生学习及掌握化学知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熟练掌握化学符号,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③可以从物质的微观层次对物质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理解.由于物质的组成需要大量的“微粒”共同构成,而这些“微粒”无法仅凭肉眼去发现及观察.对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宏观角度、微观角度都能够有效观察物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基于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视角下的教学,初中化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等进行综合性分析.针对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加强对整体性教学的创新改革,逐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有效规划,从而有效落实对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实际的化学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以整体性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同时也要根据化学内容中的实际教学知识等进行综合性教学,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思维方式,针对性地整理知识内容,有效衔接化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学习.在实现关联性学习的期间,首先要对初中阶段的教材课本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实现以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目标,在制定化学课堂教学计划时,也可以在单元整体性教学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是要对单元知识内容中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关性、逻辑顺序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等进行有效融合,确保各个教学阶段的化学知识内容有效衔接,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例如,在教学《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两章节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在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案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从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角度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对空气的组成及成分物质等进行有效认知及理解,同时也要对空气当中的各种成分物质的作用进行理解性学习,并且要理解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以及氧化物概念.在微观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纯净物及混合物,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氧气形成的原理、制氧原理及有效方法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从微观、宏观角度去学习、理解化学知识,进而应用化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2.1以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对宏微辨析的兴趣
化学学科知识内容涉及较广,知识容量较多,且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属于文字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课业较多,在面对比较抽象化的知识以及难度性较高的知识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逃避克服困难的负面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学习特点等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于化学中枯燥乏味的文字知识内容而言,图片及视频形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片及视频对视觉的直观影响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开展关于“溶液的酸碱性”知识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等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关于无色透明液体稀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的实验操作视频,通过观察视频中的操作及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通过视频中展示无色透明液体稀盐酸与NaOH溶液充分混合,教师让学生确定溶液混合并未发生任何反应后,以溶液反应情况作为教学引入点,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有关化学知识,并且共同对相关化学反应结果进行验证.教师还可以通过向NaOH溶液当中滴入酚酞,带领学生对酚酞遇到碱溶液时可出现变为红色的化学反应知识进行巩固学习,在NaOH溶液颜色变红以后,再次向溶液中滴入稀盐酸,直至红色变为无色状态.通过视频学习及实际的验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领学生了解、认识物质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2.2以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宏微辨析意识
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若教师只重点针对理论内容开展教育教学,则会导致学生对实验知识学习缺乏,不能够很好地从宏观、微观这两个角度去对物质进行探索.基于此,在实际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情境教学,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对化学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解,激发学生的宏微辨析意识.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开展实验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相应的实验操作现场观看学习,帮助学生对实验中的化学反应知识进行了解学习,并且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化学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分组学习,教师在对实验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及演示后,向学生布置实验问题,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学习掌握,通过实验情境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宏微辨析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及学习化学知识内容,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在化学教育教学中,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