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斌,付从贵*,贺宏达,郭 锐,陈华锋,张 秀,冯友仁
(1.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天津 300380; 2.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 300192)
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技术工程。天津市是全国较早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地区之一,设施农业面积主要分布在武清、西青、蓟州、静海、宝坻。设施农业种植品种主要涉及蔬菜、食用菌及花卉等,其中蔬菜面积超50%[1]。蔬菜种植偏向于茄果类、瓜类等高产、经济效益突出的蔬菜生产,但随之出现了连作障碍严重、生产投入高、种植效益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鲜食玉米属禾本科,是一种集果、蔬、粮于一体的高效栽培作物。鲜食玉米与茄果类、瓜类蔬菜等浅根系作物轮套种有利于对肥料、土壤中养分的平衡利用,减轻瓜果类蔬菜重茬类病害的发生,可促进保护地土壤可持续发展[2-6],是一种优良的设施农业轮茬作物。随着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设施栽培成为有效延长鲜食玉米供应期、调节鲜食玉米上市时间的重要途径,因此“玉米+蔬菜”一年多茬高效设施种植模式特别适合城郊商品蔬菜基地及粮、经争地的地方实施。莴笋是我国重要的高产蔬菜品类之一,是天津大棚的主要栽培品种,种植区域分布广泛,市场需求大。关于玉米和莴笋的轮作虽然已有一些报道[7-9],但适合天津地区的设施栽培模式尚没有相关技术总结,本研究对适于天津地区的“鲜食玉米+莴笋”一年多熟的设施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总结,该模式具有产值高、上下季茬口衔接较松、劳动力不密集、易于操作、便于复制推广等特点,为进一步促进天津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及设施农业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莴笋-鲜食玉米-鲜食玉米”和“莴笋-鲜食玉米-莴笋” 冷棚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产量及效益见表1、表2。这两种高效种植模式各有优势,从单位收益上分析,第二种栽培模式的产值高于第一种栽培模式,但由于第一种栽培模式的人力成本投入较小,技术环节简便,容易掌握,便于推广,茬口安排与品种选择更灵活,既适合规模化蔬菜设施种植合作社,也适合家庭劳力投入为主的小规模农户生产,故以下重点介绍“莴笋-鲜食玉米-鲜食玉米”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
表1 莴笋-鲜食玉米-鲜食玉米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产量及效益分析
表2 莴笋-鲜食玉米-莴笋一年多茬高效栽培模式产量及效益分析
第一茬莴笋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前一年的12月开始在大棚里做苗床小拱膜进行莴笋育苗,农历新年后在大棚里开始移栽定植,至4月初莴笋采收完毕。莴笋采收后即刻整地直播鲜食玉米,可采用棚内地膜双膜种植或直播种植,4月上旬完成春季鲜食玉米的播种,7月上旬—中旬成熟采收。第三茬夏季鲜食玉米播种时间在7月底至8月初完成,9月底至10月上旬第二茬鲜食玉米完成采收。
1)品种选择。春莴笋品种建议选择早中熟、耐寒性好、产量较高、品质好的圆叶类莴笋品种,如不易抽苔、抗病及高产的青皮绿肉园叶品种。
2)播种育苗。浸种催芽。播前浸种催芽有利于出苗,一般采用冰箱催芽法。将种子用清水浸泡12~24 h,捞出搓洗干净后,用干净湿纱布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区催芽,保持温度在3 ℃~5 ℃,经过24 h冷藏后置于室内不超过20 ℃通风处进行催芽,当种子开始露白时即可播种。整理苗床。选择水肥条件好、背风向阳的冷棚地块做苗床,提前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 kg/667 m2、磷酸二铵30 kg/667 m2和磷酸二氢钾30 kg/667 m2旋耕整平,整成高20~25 cm宽1~1.2 m的畦,做到畦面土壤细、平、实。整平畦面浇足底水,待水下渗至畦面无明水时即可播种。适期播种。春莴笋播种时间在12月份中下旬至1月初。每亩大田需种50~80 g,播后覆盖细土,覆土厚度控制在1 cm左右,以完全覆盖种子为宜。覆土后轻压扫平畦面,覆地膜保墒,畦面上搭设小拱棚。
3)移栽定植。冷棚移栽于农历春节后,即2月上中旬定植,适宜移栽苗龄期40 d左右。适当定植密度为行距40 cm、株距30~33 cm,每667 m2定植5000~5600株。定植时建议分开大小苗,栽植深度以子叶节刚入土为宜。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促进幼苗尽快成活。
4)定植后管理。水肥管理。定植浇2遍缓苗水后进行中耕,以利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缓苗后即追施肥,生长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中后期配合磷、钾肥。定植田定植前可施氮磷钾复合肥25~30 kg/667 m2做底肥,缓苗后配合浇灌追施尿素15 kg/667 m2,茎开始膨大时进行2次追肥,每667 m2行间穴施或冲施三元复合肥10 kg,以利笋茎肥大。温湿度管理。莴笋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11 ℃~18 ℃,20 ℃以上生长不良,易窜苗。定植后,天津2月份整体气温偏低、日夜温差变化大,要做好大棚温度管理,尤其是寒潮到来时闭棚覆盖保温材料。当茎部开始膨大至收获前,棚温白天15 ℃~20 ℃,超过24 ℃通风,夜间应不低于5 ℃。在适宜温度下尽量加大通风,在湿度偏大的情况下及时通风散湿,减轻病害发生。病虫害防治。大棚莴笋因通风透光较差、湿度大,主要病害为霜霉病、菌核病、灰霉病等。早期预防可使用种子质量3%~4%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苗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防治2~3次。发病后可使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菌核病和灰霉病可使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和斑潜蝇等。可用2%阿维菌素3000倍或75%灭蝇胺7500倍或20%啶虫脒8000~10 000倍液防治。
5)适时采收。莴笋从定植到采收大约需55 d,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即可采收。
1)品种选择。春季鲜食玉米宜选用口感好、产量高的春播或春夏播兼用鲜食玉米品种,以选择天津地区生育期(出苗到采收)不超过80 d的早熟、中早熟甜糯玉米品种为宜,如津鲜糯365、彩甜糯2号、田蜜三号、华耐甜玉782、奥弗兰等。如散粉期处在撤棚膜后,应注意不同类型品种之间需要做空间隔离300~500 m种植,以免品种之间串粉造成鲜食玉米品种的口感品质下降。
2)整地及播种。春季鲜食玉米的播种时间在莴笋收获后,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 kg、磷酸二铵35~40 kg、硫酸钾5~10 kg。进入4月份,冷棚内15 cm地温稳定达到或超过10℃即可冷棚内直播或覆地膜直播。采用行距60 cm、株距33~35 cm等行距种植,种植密度控制在3100~3400株/亩。使用正规包衣种子,降低后期瘤黑粉及丝黑穗病的发生率。
3)春季鲜食玉米管理。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早间苗、适时定苗,一般玉米3叶期可开始间苗,去弱留壮,每穴留1~2株,5叶期定苗,每穴留1株,缺苗处可适当留一穴双苗。中后期管理。早熟鲜食玉米肥水以早促为主。除了施足底肥外,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散粉初期结合灌溉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对于易产生分蘖的玉米品种需去除分蘖,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玉米苗期适宜生长温度为18 ℃~20 ℃,棚内白天温度超30 ℃,需打开大棚侧帘及两头通风换气降温。玉米中后期的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22 ℃~28 ℃,至5月中下旬,依据大棚日最低温度稳定在16 ℃以上时揭去棚膜,方便温度管理。如鲜食玉米吐丝散粉时大棚膜仍未完全揭除时,需注意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保证玉米籽粒正常授粉发育。 虫害防治。天津地区春季鲜食玉米的主要虫害有玉米螟、红蜘蛛及蚜虫等。玉米螟发生时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在大喇叭口期提前使用8000 IU/μL的苏云金杆菌悬浮剂750倍液喷雾生物防治或在玉米螟发生初期每667 m2使用6%甲维盐虫螨腈+5%虱螨脲10~20 mL常规化学防治。红蜘蛛高发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危害期可用1.8%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全株均匀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玉米采收期前20 d停止使用残留期长的农药。及时采收。鲜食玉米的适宜采收期比较短,近采收期时应每天查看玉米灌浆情况,一般甜玉米在吐丝授粉后20~22 d,最佳采收期一般是通过记录散粉时间推算,早熟糯玉米吐丝为授粉后18~22 d,甜糯玉米吐丝为授粉后21~23 d。早了籽粒太嫩、晚了籽粒太老,都会影响鲜食玉米的口感。可通过观察玉米苞叶的网纹及颜色变化确定是否采收,当玉米果穗不再增粗、苞叶网纹最大时,苞叶绿色开始发暗发灰,需及时采收上市。早熟(甜)糯玉米适采期较短,应在2~3 d内采收完毕,甜玉米采收不要超过5 d。
1)品种选择。夏季鲜食玉米选择适宜夏播的中、早熟品种,如津鲜糯380、金冠597、锐福99、津鲜糯386等。需注意与周边不同类型玉米进行种植隔离,通过后期棚膜隔离、300~500 m空间隔离或20 d以上的时间隔离。
2)播种及密度。夏季鲜食玉米播种时间在春季玉米收获后,为争取时间,可直接在收获春季玉米行间顺原行直接播种,种植密度以不超过3500株/亩为宜。冷棚栽培条件下,一般在7月30日之前播种中、早熟品种均可完成正常成熟采收。
3)田间管理。苗期管理。夏季鲜食玉米播种时正值天津雨季,光、温条件好、出苗好,可采用精量播种。苗期生长快,间定苗可合并在3~4叶期一起进行。玉米3~5叶期喷施甜(糯)玉米专用苗后除草剂防治杂草,每667 m2可使用25%硝磺草酮·莠去津油浮悬液180~220 mL或30%苯唑草酮悬浮液5~6 mL全田喷施。中后期管理。如夏播鲜食玉米是在原茬基础上直播,在小喇叭口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10 kg,随后浇水。吐丝散粉期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随着气温下降,日夜温差变大,至9月中旬,可覆盖棚膜进行温度调节,白天棚内温度超30 ℃可通风降温,夜晚闭棚保温。如后期玉米吐丝散粉期处于棚膜覆盖状态时,需在玉米吐丝散粉期,每天上午9—11点进行1~2次的人工辅助赶粉操作。病虫害防治。夏季鲜食玉米的主要虫害有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黏虫、棉铃虫、玉米螟、红蜘蛛、蚜虫、飞虱。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 kg与细土15~30 kg混匀制成毒土,撒于地表。棉铃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用提前使用8000 IU/μL的苏云金杆菌悬浮剂750倍液喷雾生物防治或发生初期使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或用25%天达灭幼脲1500~20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喷雾防治。红蜘蛛、蚜虫和飞虱可用2%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进行防治。适时采收。夏季鲜食玉米乳熟期处于气温下行,日夜温差变大时期,籽粒灌浆速度变慢、时间拉长,采收期也相应变长,甜玉米采收标准一般以手掐穗部中上籽粒呈乳白浆液、糯玉米以手掐籽粒呈浓浆状为适宜采收期。
夏季鲜食玉米收获期在9月底10月初,此时天津地区冷棚仍有近2个月的闲置时间,市场前景看好情况下可开展第4季耐寒性好的叶菜类蔬菜生产,如小香菜、小白菜等种植效益更高。
利用早春鲜食玉米提前上市的价格优势,春季莴笋收获后立刻播种,选用极早熟鲜食玉米品种,采用种子催芽、地膜覆盖、大棚膜覆盖等促早栽培技术措施,使春季鲜食玉米提前到6月中下旬上市[10],以获取较7月上市更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增加种植效益。第二季鲜食玉米的播种时间调整到7月底或8月上旬,具体播种日期按照选用批量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使夏季鲜食玉米采收时间延续到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利用此时本地露地鲜食玉米供应期结束,有效延长鲜食玉米鲜穗市场供应期,取得更好的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