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优化探微

2024-02-02 22:36肖静
成才之路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高考教学问题高中历史

肖静

摘要:新高考提出“选科分班”,为高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课时讲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文章基于现实教学情况对新高考进行分析,提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目标优化、资源整合、教法创新、评价优化等四个方面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优化;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101-04

过去高考科目按照文科、理科分别设置,采取固定班级模式授课。新高考背景下,传统的固定文理分科转化为自主选科,固定班级授课也被“走班制”取代。因此,为保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序推进,教师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准确把握新高考要义,立足教学现状反思当下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并根据新高考要求优化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水平[1]。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唯分数论”也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了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有必要通过多种科学手段选拔能力出众的人才。因此,高校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势在必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在此之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文件相继出台,为新时代高考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持。

新高考改变了传统高考的人才选拔模式,以“一核四层四翼”为人才选拔核心。其中,“一核”指的是“核心功能”,由“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三部分构成,可被理解为新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层”指的是四种层次的考查内容,由“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部分构成;“四翼”是对高考内容的补充要求,即考查要注重基础,体现综合,强调应用,凸显创新。此外,新高考强调将“情境”作为考查学生的载体,要求高考命题将生活实践资源融入题目当中,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动分析、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

传统的文理固定分科教學模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丰富,容易限制其综合思维的发展[2]。根据新高考提出的方案,高中教学包括两种选科模式,即“3+3”模式与“3+1+2”模式。其中,“3+3”模式为“3科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与3门选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任选3门)”;“3+1+2”模式为“3科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1门首选科目(从历史、物理两门科目中任选其一),2门再选科目(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科目中任选其二)”。选课制诞生以后,固定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选科学习需要,“走班制”应运而生。“走班制”不要求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当中,主张学生根据所选科目走进不同的教室流动上课。新高考改革的综合性较强,选科模式、走班制度的落实不仅能推进高中教育改革,而且能在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多元人才选拔效率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1.教学目标导向作用不明显

教学目标用于指导教师厘清教学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3]。新高考背景下,要确保高中历史教学有序推进,就需要提前设定科学、合理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引导组织知识、技能、素养培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未能明晰新高考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要求,单纯以提高应试成绩为教学第一要义。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导致课程教学活动的单一性与匮乏性,限制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2.教学内容呈现碎片化特征

研究发现,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具有图文并茂、学习聚焦的特点[4]。但是,现阶段部分教师未从顶层设计出发分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只按照教材课时顺序组织教学内容。此外,部分教师只重视重点、考点、疑点的教学,忽略教材给出的引申内容。这样,教学内容往往呈现碎片化特征,难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整体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教学评价标准综合性不强

新高考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三个问题,提出高考要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情况[5]。在传统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常以学生的阶段性应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在新高考背景下,部分教师对“一核四层四翼”的认识不够充分,在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时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手段,仍然以学生的应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参考,评价标准的综合性不强。这种教学评价不符合新高考理念,难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夯实基本技能、发展核心素养,导致其仍以“唯分数”的学习心态应对高中历史学习任务,难以提高综合能力。

1.明确目标,指明历史教学方向

《意见》对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指出要以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与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考试题目,确保学生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被充分考查[6]。根据《意见》可知,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以“一核四层四翼”为核心,强调学生基础、综合、应用、创新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教师可基于相关要求设计教学目标,促进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在具体备课时,教师要结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考试的考查目的、内容与要求设定教学目标,以此为课程的有序实施提供导向依据。一方面,教师要围绕考查目的设定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等教学目标,对应新高考关于“一核”的考查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围绕考查内容设定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目标,对应新高考关于“四层”的考查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这两方面内容制定综合性教学目标,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指明综合发展方向。

例如,在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时,在开展教学工作前,教师可以依据新高考的相关要求,让学生预先了解相关历史内容。如让学生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銅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基于具体要求,教师要围绕“一核”与“四层”制定教学目标。“一核”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核心价值观。“四层”包括:让学生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明确相关知识,形成唯物史观;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中国石器时代境内文化遗存发展状况,明确生产力发展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形成时空观念;让学生学会运用文献、图片等资料从整体上认识夏商周各朝代的基本情况与演变过程,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形成历史解释素养;让学生明确中华文明的发展概况,形成家国情怀。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围绕新高考制定教学目标,为落实“一核、四层”的培养目标指明方向。

2.整合资源,完善历史知识体系

(1)整合理论资源,培养系统学习思维。新课标强调高中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以此实现立德树人[7]。人教版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在课程栏目设置方面新增导入内容、学思之窗、课后探究等部分内容,以此响应新高考号召。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从整体层面出发将各栏目教学内容有机串联,并根据新高考的相关要求收集、整理课外教学素材,将其纳入理论教学体系。要通过完善理论资源满足学生认识、理解、分析等学习需要,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

例如,在教学“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一课时,教师可以围绕课程主线整理教材内外有关隋唐盛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五代十国的形势和特点、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演变过程以及相关史料,由此丰富课程内容。之后,教师可将相关史料按照时间顺序融入课程,由此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使其能够基于确切史料进行时空定位,分析隋唐盛世民族关系的发展以及五代十国的历史演变进程。这样,一方面基于教材内容开展基础知识的讲解工作,另一方面融合课外历史研究文献的相关史料对教学内容加以佐证,可指导学生从史料实证、时空定位等角度出发回顾历史,形成综合性的历史学习思维。

(2)整合习题资源,发展迁移应用思维。新高考要求高考历史试题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在此背景下,众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试题不断出现,用于考查学生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关键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丰富学生的高考应试经验,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选编与课程配套的试题,通过课上随堂练习、课后跟踪练习丰富学生解答不同类型试题的经验,在夯实学生学习基础的同时提高其答题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收集近几年高考历史真题、市联考历史原题等,并对其进行改编、优化,编入课程配套练习内容当中,确保学生吃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命题特征,提高迁移、应用历史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时,教师可基于课后的“探究与拓展”栏目组织学生应用新知解释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然后,教师可将目光聚焦新高考试卷,提炼经典试题,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可整合习题资源,以确切史料为基础,围绕课程教学主线设计问题,以丰富问题的内涵,为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学习机会,确保其能够在分析、解答相关问题时具有一定解题经验。

3.丰富教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走班制”虽然能够满足新高考关于学生自主选科的个性发展需求[8],但是“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能存在不足,如教师不能明确学生的发展情况、采取不恰当的教学手段,或是学生分层问题加剧。为避免以上问题,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由此丰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针对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开展“走班”教学,教师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有机运用到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延伸课堂教学等多种手段减弱“走班制”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负面影响,确保不同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为此,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情感因素,基于其综合情况灵活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与历史教学内容的深度交互,提高其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时,在课前,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借助微课指导学生在课前了解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使其带着问题高效进行课堂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在课上,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一边播放《康熙微服私访记》等影视片段,由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一边结合戴逸先生所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提出问题:这时期的历史真相是什么?由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清朝前中期的历史真相的探究兴趣,促进其深度学习。在课后,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史模型,要求其将重大事件凸显出来,使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整体回顾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及家国情怀。

4.优化评价,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从新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与考查要求三个层面出发,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体系》明确提出,高中教学评价要实现高考的“三个转变”:在评价功能方面,由单纯的终结性考试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发挥“以评促学”功能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在评价理念方面,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的单一评价理念转变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多重评价理念;在评价维度方面,由基于考卷测评的一维评价转变为基于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多维评价。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优化评价方式。一方面,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将教学评价贯彻历史课程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及时改正。另一方面,基于新高考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考查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价值观、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予以弥补,促进其快速成长。

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一课时。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注意观察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为综合运用过程性、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可参照《体系》中教学评价的相关要求优化评价标准。如关注学生根据示意图学习重要理论知识的情况,评价其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情况;关注学生解读教材中文字、图片等史料的情况,通过提问、考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关注学生基于课堂所学知识解答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等解题情况,评价学生知识掌握与迁移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此外,教师要及时运用适当评语将教学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帮助学生锚定新的发展方向,使其在教学评价的指导、管理作用下调整学习策略,纠正学习问题,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新高考提出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自主选科需要,提出围绕“一核四层四翼”设计并应用新的教学体系指导学生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基于高中历史教学发展要求优化目标体系,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作出贡献。教师要優化历史教学资源的组织设计,并综合运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此外,教师应切实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新高考背景下有效实施新历史教材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45):159-162.

[2]汪应洲.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0):93.

[3]陈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30):81-83.

[4]姚昌杰.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历史复习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2(40):137-141.

[5]翟晓亭.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2022(36):42-43.

[6]郑昱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J].试题与研究,2022(30):94-96.

[7]刘颖.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追求与实践路径[J].中学教学参考,2022(25):73-76.

[8]陈牡丹.新高考背景下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J].高考, 2022(22):6-8.

Exploration of the Optimiz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Xiao Jing

(Tongren City No.15 Middle School, Guizhou Province, Tongren 554300, China)

Abstract: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es "subject selection and class division", which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 this context, how to use limited class hours to explain historical knowledge and impart professional skills has become a question that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need to ponder deep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roposes the main problem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combines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rom four aspects: goal optimiz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nd evaluation optim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senior middle schoolhistory teaching.

Key words: new 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senior middleschoolhistory;optimization; teachingissues;teachingstrategies

猜你喜欢
新高考教学问题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