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探研

2024-02-02 22:36张一夫谢倩楠易灿南皮子坤易玉枚
成才之路 2024年1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安全工程教学体系

张一夫 谢倩楠 易灿南 皮子坤 易玉枚

摘要: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是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提供建设工业强国的人才资源的重要专业。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从课程育人目标、课程育人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专业课程“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同时,着力提高、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且鲜明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关键词:高校;安全工程;课程思政;四位一体;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064-03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以流体力学为例”(项目编号:HNJG-2021-1102);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工业通风’为例”(项目编号:HNJG-2021-0227)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内容,明确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制度,其以“成果导向”为认证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为认证本质、“持续改进”为认证关键[3]。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设计与安全监测等领域的综合型应用人才,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问题,为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

笔者从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出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探索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和实施策略,从而形成一整套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课程育人目标、课程育人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四个部分,简称“四位”。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为“一体”。其中,课程育人目标为课程育人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指导思想,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围绕课程育人目标开展;课程育人内容是课程育人目标实现的载体;课程教学方法是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途经和方式;课程育人内容是课程教学方法的实施主体,课程教学方法是课程育人内容的有效措施;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效度是课程教学评价效果的评价依据。课程育人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评价效果的结论进行反馈提高,并且在课程育人目标的要求下持续改进。可见,课程思政体系就是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认证要求下,结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课程的育人效果(教学评价)进行反馈提高,并坚持持续改进,共同搭建安全工程专业“四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

1.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路径

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性质与课程结构特点,明确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取向,落实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第一,从三个维度上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出发,探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层递逻辑关系,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结合一流学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探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向,体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第二,在教学目标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强化和完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设,实现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中隐性“思政”目标的升华。第三,以课程毕业要求为依托,明确课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以“出口为导向”,落实每一门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2.课程思政育人内容的选择路径

在课程育人内容的提炼上,高校应结合课程内容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两方面特性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以解决课程思政主体元素的来源问题。第一,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性”建设。“课程思政”最为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融合性”。“融合性”是指“课程思政”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存在,必须与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环节相融合,才能体现其人生教化和价值引领意义。为保证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性”,课程思政内容要与教学内容保持高度契合,让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之间形成联动,互促互进。这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下大功夫、加大精力投入,精挑细选那些与教学内容契合度高的思政内容,并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既保证原有教学体系的完整、流畅,又使课程思政内容自成体系、完整统一。第二,课程思政内容的“思想性”和“高阶性”建设。《纲要》指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專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因此,课程中提炼出的思政元素不仅要具备“融合性”的特点,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高阶性”,更应该注重课程思政内容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教师应从课程的育人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标,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凝练思政内涵,体现思政内容的思想性、高阶性。

3.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运用路径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和把握专业课程的课程特色、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的关联,运用多维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开拓、创新课程教学思路,同时拓展和丰富教学手段,进一步推进创新性教学实践。第一,结合思政元素的隐性内涵开展思政教学,拓展思政教学的广度。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合理切入的方式灵活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领悟课程内容背后的隐性内涵。运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场景导入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拓展创新性教学方法。“因课制宜”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以课堂学习为主,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考前考后等学习环节相互补充。第二,通过课堂组织行为开展思政教学,加深思政教学的深度。要综合学情分析、授课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因素,通过课堂组织行为将思政元素“揉”进课堂教学进程中。其中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传统美德、中华文化、古代诗词中的工程原理;科学家舍身忘我、舍己为国的感人故事;港珠澳大桥工程、C919大飞机、三峡工程等案例;精益求精、实干兴邦、奉献担当。第三,把握时间主线开展思政教学,确保思政教学的延续性。跟踪整个课程思政育人的时间主线,结合思政元素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层递关系等开展深入研究,构建时间维度上的课程思政融入体系。在融入过程上,要充分考虑课程思政元素的特点,合理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过程的时空结构,保持思政元素融入的延续性。

4.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评价的实现路径

在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上,高校可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内涵性评价和外延性评价两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建立长效机制。第一,内涵性评价。内涵性评价是指为合理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方面开展的课程评价方式。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邀请多方面专家对课程进行的评价,包括课程团队内部成员间的互评、邀请学校督导小组进行评价、邀请校内其他专业同行教师进行评价等,通过评价结果及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教学结果的总结性评价是在课程结束时,对授课效果进行多方面评估,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学生满意度评价、成绩分析评价、课程达成度评价。重点考查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后,通过本课程各项评价结果进行可度量性评价。第二,外延性评价。外延性评价是学生在脱离课堂以后,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后续可持续性评价,可分别从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教育标准、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等三个方面开展。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是把一流学科建设指标与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对比,分别从学科建设成果和人才需求导向两个方面指标,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同步性评价。工程教育认证评价是把工程认证评价体系与课程思政建设标准进行对比,分别从专业认证持续改进效果和培养目标的跟踪(毕业后五年左右的职业能力)两方面指标,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追踪性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评价是通过追踪学生在大学期间自身发展情况,包括积极申请入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获得道德模范等相关奖励等情况,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进行追踪性评价。结合上述评价结果,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访谈、打分法确定权重,实现课程思政评价指标的可度量性,以建立课程思政评价的长效机制。

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构建“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即坚持“以学生中心”教与学协作关系,能有效落实具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课程育人目标。高校应以支撑《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毕业要求中的能力培养目标为引导,深入挖掘和融入具有专业特色和院校特色的思政元素,以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着力丰富教学方法,建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且特色鲜明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3-05-16]https://www.gov.cn/xinwe 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2023-04-2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 content_5517606.htm.

[3]孫晶,张伟,崔岩,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07):71-73+86.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Four in One" Course of Safety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Zhang Yifu, Xie Qiannan, Yi Cannan, Pi Zikun, Yi Yumei

(School of Safet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nan Province,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The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ajor for cultivat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providing talent resources for building an industrial powerhou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safety engineering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 curriculum education goals, curriculum education content,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to build a "four in on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At the same time,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improve and enrich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 and establish a distin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for safety engineering courses that closely combines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 safetyengineering; course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four in one;teachingsystem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安全工程教学体系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保靖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浅议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