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人

2024-02-02 15:52瓦尔特·本雅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瓦尔特本雅明讲故事

[德]瓦尔特·本雅明

趋向于实用的兴趣是许多天生讲故事者的特点。一个故事或明或暗地蕴含某些实用的东西。这实用有时可以是一个道德教训,另一情形则是实用性咨询,再一种则以谚语或格言呈现。无论哪种情形,講故事者是一个对读者有所指教的人。如果“有所指教”今天听起来显得陈腐过时,那是因为经验的可交流性每况愈下,结果是我们对己对人都无可奉告。说到底,指教与其说是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不如说是对一个刚刚铺展的故事如何继续演绎的建议。

长篇小说在现代初期的兴起是讲故事走向衰微的先兆。长篇小说与讲故事的区别(在更窄的意义上与史诗的区别)在于它对书本的严重依赖。小说的广泛传播只有在印刷术发明后才有可能。史诗的财富,那可以口口相传的东西,与构成小说基本内容的材料在性质上判然有别。散文的体式有神话、传说,甚至中篇故事。

小说与所有这类文体的差异在于,它既不来自口语也不参与其中。这使小说与讲故事尤其不同。讲故事的人取材于自己亲历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转化为听故事人的经验。小说家则闭门独处,小说诞生于离群索居的个人。此人已不能通过列举自身最深切的关怀来表达自己,他缺乏指教,对人亦无从教诲。写小说意味着在人生的呈现中把不可言宣和交流之事推向极致。囿于生活之繁复丰盈而又要呈现这丰盈,小说显示了生命深刻的困惑。

小说人物的“生命意义”只有在死亡的一瞬才显露。但一部小说的读者确实是在寻找他能从中获得生命意义的同类,因此,无论如何他必须事先得知他会分享这些人物的死亡经验,若有必要的话是他们象征性的死亡——小说的结局,但更佳的是他们真实的死亡。人物怎么才能使一位读者明白死亡在等待他们?一个确切的死亡,在一个确定的地点?这是个永葆读者对小说事件浓烈兴趣的疑问。

因此,小说富于意义,并不是因为它时常稍带教诲,向我们描绘了某人的命运,而是因为此人的命运借助烈焰而燃尽,给予我们从自身命运中无法获得的温暖。吸引读者去读小说的是这么一个愿望:以读到的某人的死来暖和自己寒冷的生命。

(来源:瓦尔特·本雅明著,张旭东、王斑译,《启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版)

猜你喜欢
瓦尔特本雅明讲故事
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流水的特工,铁打的瓦尔特
众生喧哗中的记忆星光——本雅明记忆理论及其视域下的《红高粱》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听冬神讲故事
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
《面纱》:博弈到最后,“死的却是狗”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