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榕
【摘要】古诗词在语文学科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时,需要创新设计,借助任务群展开教学组织,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教师从不同维度出发展开教学组织,以提升任务群设计针对性,促使学生顺利启动学科思维,主动展开古诗词研学行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任务群;设计
古诗词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借助任务群展开教程设计,能够创造更多教学成长点。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语言优美、意蕴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需要自觉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高中学生占有丰富古诗词资源,其学法积累也比较丰富,教师利用任务群展开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规划清晰思考路线,提升古诗词鉴赏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确立任务群议题,调动生本古诗词讨论兴趣
1.筛选任务群议题素材
议题是任务群设计的基本内容选择路线,教师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提炼出任务设计路线,结合更多素材推出讨论题目,调动学生阅读思维,主动展开深度学习。任务群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教师充分把握教情和学情,其任务设计带有更强针对性。
教师设计任务群需要有統筹意识,这样才能发挥任务群的统摄作用。如教学曹操的《短歌行》,教师给学生准备的任务有:其一,听范读,注意诵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画出诗句的朗读节奏;个人自主朗读,读出韵味和平仄。其二,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归结描写鉴赏方法,理清鉴赏程序,准备参与集体研讨活动。其三,知人论世,通过阅读鉴赏,了解曹操其人;揭示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三个任务群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两个来操作。从任务群设计情况能够看出,教师将诵读、鉴赏、情感、主旨等多种学习内容都融入任务之中,为学生带来更多探究学习机会。特别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是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任务设计覆盖性很强,其训练价值也极高,无论学生选择哪些任务,都能够对这首诗展开深度研学,形成鉴赏体验。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做任务设计,推出诸多任务群,给学生带来更多锻炼的机会。
2.明确任务群设计目标
古诗词鉴赏学习关涉内容众多,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时,要对学习目标进行细化处理,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径。学习目标带有导向性,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实际,设定带有分层教学意识的目标体系,让不同群体学生都有学习体验的机会,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任务群目标设计要体现适中原则,教师根据任务推进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很有必要。
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时,不仅要理清学习目标,还要给出一些学习启示,让学生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研学效率和品质。在教学杨万里的《插秧歌》时,教师设计系列学习任务:第一,划分节奏,尝试自由诵读,体会作者表达情绪。学生对朗读节奏划分比较熟悉,很快就给出准确答案:“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第二,选择适合的角度展开鉴赏学习,展示自己的鉴赏操作过程。学生对这项任务比较熟悉,回馈快速积极。例如:“首联涉及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具体平实,写出劳动者的娴熟技术。”再如尾联:“这里生活形象写出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诗句带有口语化,显得亲切自然,具有更高的感染力。”第三,选择这首诗中的一个人物,为其写一段心灵独白,200字左右,准备提交班级。学生对诗中人物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写作对象,任务执行进展顺利。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任务明确,要求目标也比较清晰,学生学习操作进展也比较顺畅,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二、创建任务群情境,唤醒生本古诗词研学思维
1.整合任务群情境资源
古诗词学习需要有鲜明具体的任务,教师设计任务群之后,需要给出一些具体的提示,或者是利用媒体手段进行更多展示,以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带来一定感官触动,进而形成学习动力。学生对教师辅助设计比较看重,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分析,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具体安排,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确保更多学生能够主动进入研学环节。
教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阅读能力做出准确判断,还要对古诗内容做专业解析,以提升任务设计品质。如教学杜甫的《登高》,学生对杜甫最为熟悉,教师利用诸多名句领起,课堂导学环节借助媒体手段展示杜甫的资料,具有更多带入感。《登高》这首诗,关涉的景物有很多,为我们提供更多鉴赏的机会。教师推出鉴赏任务:找出这首诗关涉的景物名称;提取描写景物的词语,感受其情感赋予;杜甫被誉为诗圣,梁启超先生却认为杜甫是情圣,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的评价?写一段读后感,参与集体研讨活动。这首诗关涉景物众多,如风、天、猿啸、渚、沙、鸟等。这些景色描写带有鲜明的情感,如风急,使人感觉到凄冷;天高,让人感觉孤独;猿啸,让景物带有悲怆感。教师指导学生展开个性鉴赏学习,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任务群设计有多种选择,教师从景物描写展开突破设计,为学生带来直观鉴赏体验。学生对诗词中的景物比较敏感,能够快速做出定位,确保鉴赏顺利展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本身就是诗歌的常用方法,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多鉴赏启迪。
2.创设任务群执行环境
教师执行任务群教程需要有随时调整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古诗词任务群方案需要有明确的方案、目标、程序、要求等要素,教师在执行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具体的评估,以便做出必要的教学调整。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展开教学调查,获取最新的学情信息。
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这首诗共分四段,教师展示四幅图,要求学生观察图画,展开对应阅读鉴赏,可以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重点分析,写出鉴赏总结,提交到班集体。学生开始观察图片,结合相关诗句展开对应鉴赏讨论,对琵琶女的生活、命运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逐渐形成鉴赏结论。教师适时介入学生鉴赏学习之中,重点推荐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要求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鉴赏处理。“琵琶女”的命运是悲惨的,作者何尝不是呢?面对生活的艰难,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教师对学生鉴赏情况进行归结评价,及时给出一些鉴赏建议,确保鉴赏学习活动顺利展开。学生进入古诗词鉴赏学习环节,教师投放一组图片,而且是一一对应的图片,给学生系统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深度鉴赏学习时,教师及时介入,给予一些学法支持,其助学效果显著。教师直观引导,学生鉴赏学习有了更多观察机会,无疑能够形成一些助学契机。
三、優化任务群活动,强化生本古诗词探索体验
1.推出任务群活动方案
任务群不是简单的任务罗列,这些任务带有内质联系,教师设计推出任务群,需要对接学生思维,观照学生基础学力。学生对任务群呈现形式也有不同期待,教师对此要做好评估,针对学生学习要求,推出一些新颖的,带有思考性的任务群,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和互动,在充分研学中建立学科能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词作,教师直接用《三国演义》主题曲打开教程,学生感官得到更多冲击。学生先聆听配乐诵读音频材料,教师做学习点拨:情感表达是诵读的关键因素,诵读古诗词需要追求抑扬顿挫技法,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渗透情感因素。学生进入诵读环节,对作者情感有了一些感知,教师继续设计:上片选择了哪些意象?下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交流,最终达成学习共识。学生持续阅读和思考,接收到合作学习任务后,开始互动交流,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倾听学生个性观点。学生大多能够结合课外阅读展开深度思考,其感知理解呈现多元化,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历史资料,为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提供素材支持。在成果展示环节,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拿出一些学习观点,课堂互动获得圆满成功。教师设计诸多问题组织任务群,为学生提供集体研讨的机会,这是典型的合作学习。
2.优化任务群活动组织
古诗词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规划活动程序,理清活动目标,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做方案调整,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学习的机会。如古诗词鉴赏活动,教师要求学生筛选古诗词名句,然后借助多种辅助手段搜集相关素材信息,找到鉴赏的角度,进行鉴赏分析。在实际操控中,学生角度寻找不顺利,鉴赏程序设计不合理,教师及时介入,列举一些现成的鉴赏案例,为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学生反馈良好。
教师对古诗词学习活动进行优化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示。如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教师设计鉴赏任务、话题讨论任务、阅读反思任务,学生进入任务执行环节,课堂学习气氛逐渐浓重起来。特别是话题讨论,由开始的讨论,进入到后来的辩论。教师趁机推出话题辩论活动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展开辩论学习。辩论的话题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正面观点:陶渊明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选择了隐居生活,体现其高尚的思想品质。反面观点:陶渊明隐居本身就是一种逃避行为,他不敢与恶势力进行斗争,也不能直面现实问题,而且选择躲避,这当然不是什么积极的做法。教师深入到学生对话之中,对学生个性观点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思考。教师适时调整教程,特别增加了辩论学习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小组辩论能够创造更多互动机会,教师从更多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学生回馈积极,课堂教学进入良性互动环节,任务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四、延伸任务群训练,培养生本古诗词鉴赏能力
1.精选任务群训练内容
古诗词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以任务群形式展开组织,为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化训练任务,让学生结合辅助材料,或者是利用网络展开延伸阅读、对比阅读,以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学生对延伸性训练任务比较熟悉,其认同感很高,教师需要做好优化处理,以提升任务群设计品质,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
教师从学生认知基础出发展开古诗词训练任务群设计,能够有效触动学生学科思维,创造更多探索契机。《声声慢》是李清照的词作,教师对李清照词风做重点介绍,让学生认识李清照不同的情怀。虽然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作大多表达的是闺怨愁绪,但李清照的民族国家情怀也是极为强烈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这样的豪言壮语中可以感受李清照的爱国情怀是多么炽烈。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词作之后,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找出叠词,品味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这首词作用韵比较有特点,做专业鉴赏分析;作者情感表达带有步步深入的味道,试做专业分析,感受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借助网络搜集相关鉴赏文本内容,向其他同学做推荐。学生接受任务后,训练程序自然打开。教师设计诸多训练任务,其任务带有系统性、关联性,学生积极回馈,训练程序顺利启动。学生研学过程带有渐进性,教师借助训练任务进行调动,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任务群渗透于训练环节,教师需要做出明确要求,学生学习操作有清晰路线。
2.创新任务群训练形式
古诗词训练没有固定形式,教师不妨吸纳学生意见,推出一些新颖的训练任务,以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如网络素材搜集、网络交互、学法座谈、小课题研究、读后感等,都属于古诗词训练范畴,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设计一些训练任务,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可以为更多学生带来训练机会。
如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布设训任务:其一,这首词陈述几个历史事件?什么是“用典”?这首词用典效果如何?思考问题,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其二,辛弃疾是爱国诗人,他还有哪些忧国忧民的诗词?利用多种信息搜集相关内容。其三,自行选择一处古迹,回忆自己的观赏经历,来一次怀古,说说你的感受,列出发言提纲,准备参与小组讨论活动。从任务活动设计情况能够看出,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展开组织。先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然后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辛弃疾的爱国诗词,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任务。因为学生对网络信息素材搜集比较熟悉,操作不存在什么问题,教师提出具体的筛选要求,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学科认知。列出发言提纲,这是比较有创意的任务,学生发言大多没有列提纲的习惯,发言讨论带有自由化特征,如果准备了发言提纲,这个的讨论则更为正式严肃,学生也会更为重视。
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比较有感觉,教师从任务群设计角度展开教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学习体验。任务群内容丰富,可以是聆听诵读,也可以是质疑讨论,还可以是读写和反思,教师精选任务群内容,创新任务群呈现形式,组织学生主动进入任务群学习程序,都可以创造一些学习契机,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启动。
【参考文献】
[1]郑锦云.专题融合拓广度 比较参对见深度——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古诗词专题阅读和比较阅读教学例谈[J].中学语文,2021(03).
[2]王艾.古诗词学习任务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以“杜甫诗三首”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33).
[3]刘东明.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20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