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帅 余顺行
(平高集团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人们生产、生活对电能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配电箱作为变配电系统的重要设施,如果在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不仅会影响供配电质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传统配电箱整体结构缺乏标准化设计,结构设计随意性较强,并且布局混乱、容量小、性能差、功能少。同时,部分配电箱由于建设时间较为久远,没有预留出智能化改造的智能网关接口,实现整体改造升级难度较大。本文围绕传统配电箱的现存问题,以简单性、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智能性为改造目标展开设计。
配变低压综合配电箱是10/0.4kV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接受、分配电力资源的低压配电设施,通常在户外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安装该设备。配电箱中主要包含的硬件设施有:开关装置(负载开关、隔离开关等)、断路器装置(配电断路器、进线断路器、内部保护断路器等)、避雷装置、计量装置(互感器、电能表等)、电容器[1]。在乡镇配电网系统和特殊生产企业内部配电网领域中,配电箱使用十分广泛,大多数配电箱安装在10/0.4kV变压器杆架上,主要实现的功能有低压负荷配电、低压负荷计量、无功补偿等。
主流的户外变压器配电及无功补偿是由二个箱体或一个总箱构成的,主要有三种设置方法:
(2)将无功补偿、计量、断路器等均在一个简单的总箱中安装,只通过简单布局布设、无分隔室,导致不同元器件之间相互影响非常强,如果某个元器件产生故障问题,会直接影响其他元器件正常运行,特别是带有无功补偿功能的电容器,相比其他元器件故障概率更高。
(3)将无功补偿、计量、断路器均采用独立隔离设置,三种元器件呈水平布设,这样虽然不会产生故障联动、降低了元器件间相互影响,但布局缺乏合理性,占用空间大、材料耗费多。
除了上述提到的布局不合理外,很多配电箱没有预留智能网关接口,难以实现智能化改造,增加了配电箱的管控难度、影响检修实时性,因此智能化改造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1.1 标准化及模块化设计
配电箱改造应以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为基础。其中,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保证不同元器件的独立性,还能够节省内部空间、提高配电箱性能,实现更加灵活的安装方式。模块化改造设计不仅要求组装结构的模块化,同时也要求系统功能的模块化。改造成果如何离不开严格的设计标准以及作业流程,通过标准化把控实现最终的改造目标。在改造设计中,应结合防护差异化、环境适应性原则,减少自然环境对配电箱运行的负面影响,从而保障整个配电箱系统运行的可靠性[2]。
2.1.2 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配电箱运行安全是保障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基础条件。为了判定配电箱运行是否安全,应前期做好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校验。在进行硬件优化、空间优化的同时,积极应用智能化技术,通过加强控制来提升配电箱运行安全。考虑到户外环境的随机性,应考虑各类极端天气情况,针对环境因素进行适配校验,从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安全运行。
例2.Maybe she is born with it,maybe its Maybelline.(Maybelline)
配电箱总体设计目标有: (1)高安全性及稳定性;(2)拆卸方便,人工操作成本低;(3)高抗压、防爆、防撞性能,环境适应性强;(4)布局合理,融合性强。
本文所提出的改造方案以标准化、模块化为核心,包括多样化安装方式、模块化系统功能、标准化安装尺寸等。在配电箱防腐、密封改造方面,将配电箱框架更换为304无磁不锈钢,该材料具有承重性强、耐腐蚀性强等特点。配电箱顶棚外壳采用非金属SMC绝缘复合材料(碳硅组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抗水、抗油、抗汽、耐盐、耐酸等优势,在酸雨、酸碱土壤的腐蚀下依然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可应用于高污染场所。防水槽使用具备闭锁功能的高强度密封橡胶防水槽,不仅能够保证内部散热功能,其防水、防尘、防沙性能也非常好。门锁采用三点式扣合门锁,可保证门板锁紧的紧密性[3]。
以上改造方案,可以满足配电箱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安全运行、保证元器件使用性能,延长配电箱的整体使用寿命。通过对配电箱进出线部分进行重新改造设计,进出线通道改为备用组合方式,线路设计结构更加紧凑,一改传统单选进出线结构的弊端,让进出线方式选择更加灵活,提升进出线安装和后期改造的便捷性和通用性,节省后期运行成本。
某区域10/0.4kV供电系统的配电箱在投入运营中,电容器等元器件故障频率高,检修人员频繁往返各个配电箱展开维护。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该配电箱采用了整体设计,各个元器件均安装在一个简单结构的总箱体中,并且箱外锈蚀严重,线路存在绝缘老化,甚至是虚连现象,局部板材有破损,无法保证防雨、防水、防尘性能。对此,当地电力企业决定对该区域配电箱进行改造升级。其改造方案如下:
本次设计采用标准统一、功能独立、分布式结构理念。采用304不锈钢、SMC材料通过模块化组装箱体,包括SMC顶盖、SMC侧板以及不锈钢焊接骨架,在箱体两侧设置具有通风功能的百叶孔,箱体通过隔板的方式划分元器件功能区,如图所示,包括无功补偿区、出线区、网管区、总进线区、计量区等。该设计方案简化了配电箱内部结构,各个板块使用不锈钢螺钉安装,后续装卸十分便捷。
图 配电箱视图
配电箱主体共有前、后、左、右、顶部5个面板,前面板包含了上面板、下面板,并且两个面板之间设有横梁,横梁两侧分别连接左、右侧面板,左、右侧面板在箱体两侧均安装固定条用合页连接。SMC材质顶盖通过模块化拼接而成,不锈钢架、SMC模块拼接成侧板,顶盖为一体式设计,增加箱体的整体防护等级[4]。
针对某区域配电箱密封性较差问题,对此进行了以下改造设计:
(1)门板、侧板均使用304无磁不锈钢材料,搭建配电箱骨架,以提高配电箱的承载性、耐腐性。
(2)顶棚、外壳使用SMC绝缘复合材料,抵抗环境中的酸、碱、汽、水等侵蚀,确保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
(3)使用高密封性泡发胶条,安装在门板处,保持门板衔接位置的防水性能。
(4)使用三点式扣合门锁,保持门板锁紧的紧密性,同时保持锁杆操作轻便性,避免出现卡阻等情况。
本次改造设计将配电箱等级提升到了IP55防尘防水标准。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依然可以保持安全、正常运行。
针对某区域配电箱进出线布设问题,决定采用复式互为备用的组合式进出线设计方案,可实现侧进侧出、下进下出,增加了进出线方式,提高了进出线设计的通用性。本次设计的进出线方式主要优势见下表。
表 配电箱改造进出线方式优势对比
配电箱作为给电气设备提供电能的配电、控制装置,其主要功能包括配电、电源切换、过载保护、开关控制、设备控制等。某区域配电箱体积庞大、笨重,控制器、电容器等元器件为多个供应商提供,增加了后期整改、维护难度。大部分配电箱无对外通信功能,智能化改造难度大。主要采用了3-10级有级补偿,电力能源浪费严重,且补偿精度不高,三相治理平衡不理想[5]。本次改造最大的突破就是配电和控制装置重新设计,投入使用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网关、智能设备,实现配电箱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3.4.1 主开关
主开关部分的功能元器件包括断路器、电流保护开关、继电器。断路器为箱体的总开关,电流保护器负责保护配电箱运行安全,防止火灾隐患和漏电隐患,继电器负责放大电路信号与负载,带有电磁保护功能。增设负荷管理模块,与所有功能元器件联动,从而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开合的作用。
3.4.2 计量与负载管理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新增内嵌式智能开关,可以根据用户用电设备进行用电区域划分,每个模块对应一个区域,保持分工明确。所有模块均配置独立开关,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各个模块间相互不影响,提高用电安全性,并且更便于后续检修工作。各个回路中均配置独立的检测模块,负责检测各个模块的用电量,如日用电量、周用电量、月用电量、年用电量,也可以检测每日最大、最小用电量区间。在模块设定中可根据需求自行设置,调整灵活度更高。
3.4.3 无功补偿
将传统的有级补偿改造成智能无功补偿,增信智能电容器和SVG,通过结合补偿方案提高补偿性能。在电容器和SVG之间设置RS485通讯模块,通过该通讯模块实现SVG对电容器的智能投切功能。如果系统检测到无功缺额,此时SVG会自动启动输出容性无功,待到容性缺额稳定或>1s时,自动投入电容器[6];检测到补容超出情况则系统控制自动切除SVG,再切除电容器,SVG输出感性无功。设置换向开关和控制器改善三相不平衡问题,可通过无功调节功能实现不断电情况下平衡配电网负载,配电网计算机网关与智能换相开关联动,按照计算机网关控制标准执行相应动作。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某区域配电箱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运行风险高、环境适应差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10/0.4kV供电系统优化改造策略,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理念,将性能较差的材料更换为综合性能更强的材料,包括304不锈钢的箱体框架、SMC的顶棚与外壳等,同时优化了配电箱的进出线模式,改造了配电与控制装置,丰富了配电箱的整体智能化功能,为保障配电箱安全运行、便于后期检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