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洪流中,锻造独一无二的杂志灵魂

2024-01-31 22:34:20
记者观察 2023年12期
关键词:漫画杂志

2023年,是“纸上青春”频繁告别的一年。

今年5月,已发行697期的《知音漫客》与《漫客绘心》《漫客绘意》一道与读者暂别,而以青春文学著称的《爱格》也于10月发布停刊公告。

不止今年,一度号称女生文学代表杂志的《意林·小小姐》在2021年就宣布进入无限期休刊状态;还有很多杂志,连公告都没有发布,就匆匆消失在读者的视线之中。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5年前,那时候,报刊亭的书架总被铺得满满当当,从漫画、青春文学、学习资料到科普读物,各具特色的封面和艺术字体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附近的街角,总能听见放学的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着杂志连载的新内容。

时光荏苒,那批放学的身影换了又换,杂志也不再是他们话题的中心。曾经被视为街头一景的报刊亭,如今也随着杂志的纷纷停刊而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曾经红极一时的杂志为何走向休刊?杂志涨价背后,纸媒行业遭遇何种冲击?数字化浪潮下,“消失”的杂志又该如何转型复归?

杂志停刊一代人记忆的落幕

近年来,《爱格》《知音漫客》《桃之天天》等多本杂志接连发文宣布休刊,大众在唏嘘的同时也不免感慨,还没来得及好好告别,那些与杂志产生的美好记忆却就此画上了句号。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杂志是他们青春路上的重要陪伴者。

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璃安还记得,小时候她最爱看的就是《意林·小小姐》。每次一上新刊,她总是班级里第一个买到的。除了短篇文章,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期排在最后的“读编会”小栏目。里面记录着一个个杂志编辑们的日常小故事,不仅有趣,还让她对编辑这个职业心生向往。

来自河南的阿亭也说,上学的时候,一本杂志会在全班传阅。自己常看的言情类小说,虽然现在看来其中的一些故事不乏套路化,不同人设的男女主角总谈着相似的恋爱,但当时读起来却总是津津有味。受其影响,她曾亲自动笔,在天使论坛上投过不少稿件。

大约在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杂志发展的势头不断向好。2008年,中国文学期刊十强的年度评选中,《最小说》超越《收获》等一众传统文学期刊夺得桂冠。2007年,《中国图书商报》推举“中国十大最具原创精神的期刊品牌”,《漫友》是唯一入选的动漫期刊,并且在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新闻出版总署选为“优秀少儿期刊”。

然而十几年过去,这些留下了宝贵阅读记忆的“老朋友”,纷纷选择与读者告别。“听到《意林·小小姐》告别的消息,内心涌动的全是酸涩与不舍。”璃安在读完《意林·小小姐》的告别刊后写道。

这些子纸媒的黄金时代出现,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逐渐落幕的杂志,最终与一代人的记忆一起落下了帷幕。

涨价背后是时代浪潮的裹挟

价格是市场供求状况的晴雨表,杂志价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发展状况。

《矢口音漫客》在2009年改版为周刊后,每期100多页的全彩杂志只卖5元,其高性价比的底气,是高达几百万的月发行量。然而随着读者的不断流失,《知音漫客》在2020年改为半月刊,其价格也从6元涨至10元一本,涨价的同时,其质量却没有相应提升,因而遭到了一些读者的诟病。

杂志价格突然上涨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它是杂志为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比如,2021年《萌芽》发表调价公告,表明其涨价是受纸张、印刷、人工费持续上涨的影响,杂志的制作和出版成本大幅增加;读者传媒发布的公告也称,《读者》及相关期刊价格上调是受上游成本增加的影响。

然而,多重考量下的涨价仍无法扫除杂志的颓态。究其原因,涨价只是杂志下坡路上的一个缩影,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萧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28亿人,占10.8亿网民整体的49%。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场景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读者更倾向于从手机、平板等新媒体端获取资讯。

除了读者群体的大量流失,传统杂志还面临着纸刊成本上涨、广告收入下降等困境。多方压力之下,杂志被时代浪潮裹挟,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黯然退场 还是与时代共进?

停刊后的杂志,就像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海螺,即使脱离了原本的环境,也有机会在某个瞬间被人拾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曾经小说、漫画发布的主要渠道,各杂志通过签约作者、购买版权、投稿办赛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热门IP。《那片星空那片海》《如果巴黎不快乐》《南风知我意》……这些在《爱格》上连载过的小说都相继被改编成了电视剧;一度掀起独特文风的“小四文学”:《爵迹》《小时代》和《悲伤逆流成河》,也经历了由杂志到荧屏的改编旅程。

相比之下,漫画的影视化之路则更加特殊。一方面,由于漫画类杂志本身极受青少年欢迎,漫画改编往往被寄予厚望,如《斗罗大陆》和《斗破苍穹》的电视剧版在开播之时就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漫画文本的信息结构和叙事方式与小说不同,且读者对于漫画人物的形象已经非常熟悉。一些真人改编无法还原漫画人物形象,很容易引发原著党的不满。

即使成功还原了作品、提高了演员和IP的知名度,也依然无法化解杂志本身读者流失、销量锐减的困境。为了生存,传统杂志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迎接数字化的东风。申请微信公众号、建立门户网站、开通微博、开发手机APP……为了抢占电子屏、布局新媒体,各类杂志可谓是各显神通。其中《三联生活周刊》《知音漫客》和《瑞丽时尚先锋》的转型较为成功。

作为生活咨询类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紧跟社会热点。据观察,《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头条阅读量普遍突破10万+、微博粉丝共计2456.2万,甚至还建立了门户网站,持续发布新闻、销售电子刊和播客音频,在巩固忠实读者的基础上吸引了不少新生代受众。

《知音漫客》與飒漫画、杭漫文化、漫言星空等工作室合作,开设了同名APP和漫画网站,一举突破杂志的页数限制,使读者接触到了悬疑、穿越、漫改等多种漫画题材;聚焦服饰、妆发及娱乐领域的《瑞丽时尚先锋》在停刊后则依然保留电子版杂志,依托瑞丽官网发展电商业务……

除此之外,不少杂志还根据不同平台和自身优势拓展了新业务。据了解,《爱格》在抖音直播间出售往期杂志、言情书籍和签名海报;《中国国家地理》结合科研活动和旅游需求,开创“科考旅游团”,如滇越铁路文化线路考察、冰岛梦幻极光与蓝冰洞探险等。

可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光把白底黑字搬上电子屏幕对杂志来说还远远不够。相反,只有顺应社会潮流、借助媒介特性、持续产出符合新时代大众需求的优质内容和服务,杂志才可能转型成功。

在数字媒介的帮助下,停刊不是终点,而是一次新的出发。浸润着成长记忆的杂志,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和一代人的青春遥相呼应。

未来杂志的新生与消亡,或许正如《万象》原主编俞晓群所说的那样,“会像饭馆的开张关闭、商业产品的上架下架一样正常”。只是不知道若干年后,当我们不再阅读杂志时,是否还能瞬间回想起记忆中那个陪伴我们度过青春岁月的“老朋友”。

(应受访者要求,璃安、阿亭为化名)

摘自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

猜你喜欢
漫画杂志
《食品科学》杂志征订启事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2020年杂志订阅单
杂志介绍
漫画二则
领导文萃(2016年6期)2016-12-26 10:14:31
漫画11幅
劳动保护(2016年11期)2016-12-23 13:29:35
MINI漫画
知识漫画
百科知识(2016年18期)2016-10-28 00:17:35
漫画4幅
妇女生活(2016年10期)2016-10-12 19:23:20
漫画与幽默
读者(2016年20期)2016-10-09 09: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