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1-31 19:59赵晶
甘肃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政课大思中华

赵晶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广大中小学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担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实践中增进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厚植中华文化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主阵地,中小学要扎实开展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利用传统节日和主题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开展中国武术大课间展示,非遗文化、书法、国画社团展演,民族音乐传承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亲近中华经典,领会中华优秀文化内涵,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中华优秀文化根脉。

建设好“大思政课”,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要把中华优秀文化与红色经典阅读融为一体,让“大思政课”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有滋有味”。积极探索实践一校一策“大思政课”主题教育,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围绕“传承长征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红色故事讲演、中华优秀文化课例展示、红色经典思政微课展演等,将红色精神等融入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将中华优秀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如,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班团会和相关主题活动。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征文大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真正把中华优秀文化与红色经典阅读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中,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

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拓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空间。中小学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突出学校文化体系建设、阵地建设。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核心思想理念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培育之中,深入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服务场所等社会资源,精心设计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提升文化育人水平,打造中华优秀文化协同育人機制,深化文化育人内涵,提升学校文化气质。

构建家校社共育机制,筑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根基。中小学要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纳入家校共育机制。积极开展创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系列活动,形成“班级—学校—家庭—社区”为主线的四级“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育人机制,构建由班级带动学校、由学校辐射家庭、由家庭延伸社会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新模式。通过“家长讲堂”“亲子经典诵读”等活动,进一步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家校共育全过程,筑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根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学校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让师生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从而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猜你喜欢
政课大思中华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