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24-01-31 15:11白小路胡仕坤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桃花节西华县乡村振兴

白小路 胡仕坤

摘 要:以河南省西华县黄桥乡“桃花节”为例,探索该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黄桥乡“桃花节”2005年举办以来,带动了当地就业增收,推动了其他特色产业共同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品牌效应不足,融合发展缺乏深度、广度,产业链不够完善等一系列困境。为此,提出了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高知名度;因地制宜,坚持创新,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多元主体参与,共同赋能乡村振兴等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文化产业;西华县;“桃花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大做强乡村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成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河南省西华县黄桥乡桃树种植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05年至今,黄桥乡裴庄村已组织举办了19届“桃花节”,吸引了数百万名游客前来观光赏花。近年来,西华县注重发挥文化优势,着力挖掘特色“桃文化”,黄桥乡也积极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以生态旅游、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打造桃花源生态风景区,取得了显著成就。2022年11月,裴庄村荣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但是,以“桃花节”为载体的“桃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品牌效应不足,融合发展缺乏深度、广度,产业链不够完善等一系列困境。如何推动“桃文化”产业发展,以此推动西华县乡村振兴,笔者特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思考。

一、西华县黄桥乡“桃花节”概况

黄桥乡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地处西华县中部,东与娲城街道接壤,距离西华县城8千米,乡域面积46平方千米,农用地5.3万亩。黄桥乡境内沟河纵横,颍河、东风运河,东西南北贯穿全境。黄桥乡自种植桃树以来,经过19年的发展,如今的桃花源生态风景区已经横跨黄桥、迟营2个乡镇,覆盖8个行政村,桃林面积达2.1万亩,种植蜜桃、油桃、蟠桃、黄桃等79个优质品种,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连片桃树种植基地。近年来,西华县依托黄桥乡“万亩桃园”,着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黄桥乡裴庄村举办的“桃花节”活动内容不仅仅是赏花,在白天,“桃花跑”马拉松、“桃花缘”相亲大会、“桃之梦”戏曲摄影书法诗词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可以供游客游玩消遣,也可徜徉在花海之中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缘戏;在夜晚,裴庄村顺应“夜经济”的潮流趋势推出夜间文艺展演,有打铁花、民乐、豫剧、川剧变脸、灯光秀等项目,游客看完文艺演出,还可到夜市上品尝美食。除此之外,游客还可到村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牛棚咖啡屋、非遗产品展示区、农家乐及名优特产展示区参观品鉴。裴庄村在发展原有农特产品产业的基础上,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的多元业态,精心打造“一园、一岛、一河、一村、一中心”的文旅布局,以花为媒、以节会友,致力以桃花源旅游品牌带动乡村振兴。

二、西华县黄桥乡“桃花节”取得的成就

(一)赋予乡村活力,带动就业增收

自举办首届“桃花节”以来,西华县委、县政府和黄桥乡党委、乡政府依托“万亩桃园”的视觉盛宴,文旅产业品牌效益逐渐显现。裴庄村积极推广“休闲农业+农户”联农带农模式,针对老旧房屋较多的现状,开展资产清查,统一收归村集体所有,改造成博物馆、民俗馆、农家乐、牛棚咖啡屋等,实现变废为宝。一系列文化产品的改造,留住了部分乡愁记忆,留住了村里部分年轻人,更留住了前来观光旅游的人。游客不再是拍完照就走,也会在村里四处参观,住民宿、品花酒、购买农产品。目前,该村休闲农业从业人员1 254人,其中,农民868人,返乡创业人员386人,带动农户4 820户。裴庄村从最初的“空心村”到如今的人来人往,农民不用远离家乡就能有可观的收入,赋予村庄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增值创收

如今,以裴庄村为核心的“万亩桃园”种植面积愈发广阔,辐射带动黄桥乡8个行政村、迟营镇2个行政村及黄泛区农场,主要生产蜜桃、油桃、蟠桃、黄桃等79个优质品种,发展合作社83个、家庭农场65个,带动3 600多户农户种植桃树,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实现线上线下年收入1.9亿元。除了种植桃树,裴庄村还着力发展“农业+文创”新业态,生产桃花酒、桃花茶、桃木制品等产品;同时发展休闲农业,带动葡萄、小西果、草莓、桑葚等特色种植发展,以及金蝉、桃胶等农产品品牌培育,带动物流配送、彩印包装、文化旅游、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收入5.6亿元,直接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发展“农业+旅游”新业态,带动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桃花节”活动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赏桃品桃,裴庄村还打造了乡村振兴产业大街,在这里,各乡镇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展示其特有农产品,参展的农产品主要有黑木耳、红薯干、黄豆酱、小番茄、卤猪蹄、糖炒栗子等,游客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参观购买。除了游玩乡村振兴产业大街,游客还可以带着孩子到以农耕为主题的稻草人乐园,这里能让孩子看到农耕农收场景,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除此之外,在非遗文化展区,“高群生胡辣汤”“刘氏蛋雕”“李家石磨香油”“刘氏糖画”等西华县特有的非遗产品也可以看到。以特色农产品展销为契机,同时举办招商引资专项活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努力实现以文旅带动农产品销售,尽力做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以“桃花节”为载体的“桃文化”产业面临的困境

(一)品牌效应不足,缺乏知名度

从最初的种桃、卖桃到赏花、卖景,再到产业融合发展,以“桃花节”为载体的“桃文化”产业在一步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仍然存在着品牌效应不足的问题。桃树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而以桃花为媒介举办的“桃花节”活动更是遍地开花。黄桥乡“桃花节”活动虽然已经举办了19届,但是知名度却仅限于周边市区,提起西华县,可能人们最先想到的仍然是逍遥镇胡辣汤。黄桥乡虽然有桃花酒、桃花茶、桃木剑等“桃文化”产品,但这些“桃文化”产品缺乏地域特色,也没有一个产品能做到当地独有,在其他桃树种植地区甚至在一般的超市、商店都能买到。没有特色产品知名度就无法提升,知名度不高就无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广度、深度不够

每年的“桃花节”持续时间是10~15天。“桃花节”举办之前,乡政府建设了码头、戏台、美食街、迎宾门等一系列设施;随着“桃花节”落幕,各种设施就一并拆除,村庄变得空空荡荡,外地游客没有可玩之处,也就不再停留。裴庄村虽然打造了天工开物馆、食艺载道馆、牛棚咖啡屋等一系列文化场馆,然而就“桃花节”之后的发展情况看,明显后劲不足,基本没有游客前来参观,民宿、饭店等也成了一年仅用十几天的场所,一系列设施闲置,造成了浪费。同时,裴庄村以休闲农园为主的康养项目,以采摘、观赏为主要内容,亮点不明显,供给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粘贴复制型”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也无法展现人文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乡村新面貌。此外,西华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不仅有“万亩桃园”,还有杜岗会师纪念馆、盘古女娲创世文化园、逍遥古镇等游玩景点。黄桥乡并未抓住“万亩桃园”的地理优势,与周边黄泛区农场、五七干校旧址、杜岗会师纪念馆等旅游景点融合在一起,形成精品旅游路线,导致无法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

(三)产业链不够完善,难以做大做强

产业发展带动是指通过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当地增加就业岗位,扩大产业规模和原材料的需求,平缓农户农产品市场风险,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前,黄桥乡桃树种植产业虽然一步步发展壮大,但是多为农户自己承包种植,而农户种植桃树的最终目的是卖桃、增加收入,农户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农户承包的桃园有大有小,品种也参差不齐,桃的销售情况也就有好有坏。裴庄村虽然有桃产品加工生产区,但是受购买力、生产力及销售渠道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农户持有的原材料远远不能满足桃产品生产所需,造成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如今,在裴庄村主街道上,许多农户卖桃的方式依然很传统,就是把各个品种的桃子摆在路边,供来往商户或者行人挑选。据一些农户反映,每年的桃子都存在卖不完的可能,卖不完的桃子会随着果实慢慢腐烂最后倒掉,这对于靠种果树为生的农户来说,无疑是心痛之举。特色产业要想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就必须构建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进一步利用一、二、三产业要素和资源互补整合来拓展产业的功能边界,催生新的特色产业形态,推动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黄桥乡作为大面积种植桃树的乡镇,可以为“桃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优质的原材料,应积极依托西华县委、周口市委构建“商户(企业)—政府—农民”的运行模式,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四、“桃文化”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高知名度

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等,需要与其他知名度较高的产业融合发展。黄桥乡可以以“桃花节”为契机,打造桃花源旅游品牌,依托西华县特色产业链,重点做“加法”。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在全国比较出名,黄桥乡可以利用逍遥镇胡辣汤的知名度,将“桃花节”与逍遥镇胡辣汤联系起来,赋予逍遥镇胡辣汤“桃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桃花节”的知名度。同时,还可以把黄桥乡“桃花节”升级为周口市“桃花节”,打造成在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节会。此外,还要拓宽宣传渠道,利用抖音、西瓜视频、快手等目前炙手可热的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据了解,在各大文旅局利用这些短视频平台纷纷“出圈”时,西华县并没有利用这些渠道进行宣传。短视频平台庞大的用户数量可以大大增加“桃花节”的流量,进而有效提高桃子及桃产品的销售量。因此,要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优化营销策略,在短视频内容的选取、拍摄技巧的运用、语言文字风格的确立、制作团队的形成等方面精心设计、大胆探索。

(二)因地制宜,坚持创新,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如今,文旅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蓄势赋能效应正在日益凸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即一般性的产品供应缺乏深层次的内涵。随着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种低端供给与消费者需求渐不匹配。特色文化产业如果局限于传统资源而没有积极创新,那就没有了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立足传统又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对于黄桥乡来说,在现有桃产品的基础上,应在味觉上追求极致,尽量做到黄桥乡特供;开发更多的桃产品并融入文化内涵,如桃罐头、桃乳制品、桃梳等,赋予桃产品独特的文化特质;打造一系列以“桃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做成饰品、挂件、香包、玩偶等物件,可送可卖,赋予文旅产业活力;开设体验馆,让游客参与到文创产品制作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的快乐,以此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发展盆景、花卉及相关产业,丰富桃产品类型。同时,可根据乡村生活中的多种要素,对原有的公共文化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深入挖掘特色文化产业的历史、文化、生态内涵,对公共文化场所大胆创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沙颍河生态经济带,打造寻根游、文化游、红色游、水上游等系列精品路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把“桃花节”与五七干校旧址、黄泛区农场等联系起来,延伸内容和项目,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除此之外,黄桥乡还可以建设农业融合发展基地,将“生产—倉储—销售—物流”融合在一起,牢牢抓住周口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三年行动机遇,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多元主体参与,共同赋能乡村振兴

多元主体参与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中,不同的个体、群体、组织和利益相关方之间进行协商、合作、决策和控制的过程,其优势是整合优质资源、增强市场活力、扩大影响力等。在黄桥乡“桃花节”实践中,存在参与主体单一的问题。自“桃花节”开始举办,西华县政府就接手,在“桃花节”活动策划与执行过程中,既要“掌舵”又要“划桨”,承担了此次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主体责任,压缩了社会和市场的参与空间。这就导致供给内容狭义化,活动呈现形式创新度不够高。为了推动黄桥乡、西华县乃至周口市的长远发展,西华县政府应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桃花节”活动,引导多元主体之间产生持续稳定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形成完善的长效运营机制。应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协同、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好方向、掌好舵;根据市场需求,对黄桥乡现有的特色公共文化产品进行调整,提高游客满意度;积极吸纳社会力量,采用招商或者购买的方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通过对多元主体进行合理的权责分配,实现资源禀赋的优势互补,这样既能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来源,又可以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五、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传承发扬乡土文化及民族文化,还可以在经济效益层面带动乡村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能盲目发展,要凝练自身特色,以当地独有为切入点,衍生产品也应以创新为立足点。因此乡村应结合实际情况,挖掘自身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精准定位自身市场竞争点,并予以科学谋划,寻求独特价值,不断打造区域文化亮点,并依托特色文化资源等优势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3-01-02)[2023-0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eqid=dad07d3e0001cbe2000000026465de06.

[3]张猛.河南西华:乡村振兴路 梦启“桃花源”[N].周口日报,2023-03-17(005).

[4]乔小纳,张猛.聚焦西华桃花节系列报道之四:桃花香里说丰年[EB/OL].(2023-04-12)[2023-04-12].https://rmh.pdnews.cn/Pc/ArtInfoApi/article?id=35018811.

[5]吉竞.乡村振兴视域下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3.

[6]赵东.乡村振兴中特色文化产业链构建及其实践[J].学术交流,2021(7):130-140.

[7]刘嗣明,胡伟博.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以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6):68-77.

[8]范建华.中国特色文化与特色文化产业论纲[J].学术探索,2017(12):114-124.

[9]慈勤英,袁瑜.生成治理共同体: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化路径[J/OL].图书馆论坛,1-10[2023-09-23].

[10]王超群.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宁城县食用菌产业[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9):139-141.

[11]鞏立超.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产业创新研究,2023(15):93-95.

猜你喜欢
桃花节西华县乡村振兴
空运来的桃花节
西华县
第十二届宁海东山桃花节开幕
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