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生
宁夏宁苗生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5199
生态市政工程技术是建立在生态环保理念下的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在现代化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市政工程作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又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越的生活生产环境。从这一角度看,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是推进并落实生态环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给城市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目前,各城市的资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而城市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生态系统愈发不稳定,已有部分城市出现了生态被严重破坏的现象。为了避免生态环境被破坏现象加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遵循生态城市理念,完善生态市政工程建设,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讲,生态市政工程的基础理论是生态学,是为了解决已然发展为世界性问题的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以合理的技术方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并恢复生态系统,是生态市政工程的最终目标[1]。近些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多数人已开始追求精神文明建设,人们对待生态环境的观念已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注意到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研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市政工程技术。以生态城市理念为核心,使用各项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的生态施工技术,致力于解决现代化城市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较为紧迫的生态问题,能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化与自调节能力,是生态环境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多样性原则不仅指市政工程建设各建筑物的多样性,还需要保证城市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将边缘生态学的理念融入生态城市工程建设中来,促进建筑文化与生物种类的协同多样性发展,以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能充分体现出生态市政工程的环保价值。
对于人类活动而言,生态环境可以为人类的各项生活活动、生产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人们会使用这些资源及周边的自然环境获得发展、进步的机会。与此同时,人类也必须要尊重自然生态,保护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及个体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权益。生态系统有着自我发展、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在建设生态市政工程时,应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组织与能动性原则,立足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发或利用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关注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与协调发展能力,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2]。
生态市政工程建设要始终遵循协调平衡原则,具体表现在不同工程项目间的协调性,以及各个分项与整个系统工程的协调性,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给水能力与污水处理能力间的平衡,城市交通、物流与人流间的平衡,城市自然绿化景观与工业景观之间的平衡等。注重整体与部分,以统一化的视角,协调平衡市政工程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保工程建设可以与生态环境形成动态平衡,能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扬尘污染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对城市生态造成严重破坏。通常情况下,在生态市政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扬尘控制技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合理控制工程建设期间各物料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采用固定物料或覆盖的方式控制粉尘四散飞扬。第二,物料装卸往往会堆积大量粉尘,而这类粉尘也会滞留在物料运输车上,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二次扬尘污染,因此,在物料装卸期间可适当洒水处理,在物料转移后,应第一时间清理残留粉尘[3]。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在生态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应使用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为达到节水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综合考虑市政工程建设标准,严格控制需大量使用水资源的项目。在工程建设前期合理规划各个分项,明确各项目最高用水量。同时,采取节能环保技术、净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以此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结合城市建设及发展规划,可适当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与收集。最后,严格控制市政工程建设期间的污水排放,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排放的污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排放指标,避免污水污染当地水文生态。
若市政工程的规划不合理,则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也可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因此,在生态市政工程理念下,应积极引入土地资源节约技术。积极开发荒地,减少市政工程建设对居民日常生活生产的影响,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合理规划施工用地,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存放施工材料,减少施工用地需求。
综合分析城市建设需求,制定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树立道路建设第一理念,保障城市交通畅通。在市政工程路网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交通绕道及交通安全计划。通过审批后,在正式围网施工前,还需开展3~7天的交通围网试验,检验交通高峰期的道路拥堵情况,并根据试验结果完善围网规划,尽可能降低道路施工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的不便。
生态环境下的生态市政工程建设,应综合分析城市现有的生态情况及生态系统自恢复自调节能力,制定生态维护或生态恢复指标,并基于该指标,编制相应的生态维护或保护方案。与此同时,制定重大环境污染应急处理预案,重大污染包括但不限于粉尘、废水、废气、废弃物、废液引起的生态环境污染事件[4]。在发生大规模重大污染事件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此类污染事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市政工程建设期间使用的各类化学溶剂类物质,应设置单独的特殊库房,并加强防渗漏处理,避免化学溶剂类物质污染地下水或土壤。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输泵的清洗用水处理时,应修建沉淀池,将这类清洗过混凝土的废水排放至沉淀池内,进行简单净化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市政工程建设期间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处理,应采取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并注重可回收材料的回收与二次利用。
生态市政工程建设期间,应合理控制工程噪音,降低噪音污染。第一,工程建设期间,噪音集中区应设置隔声墙。第二,尽可能控制工程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第三,使用符合工艺技术要求的先进设备或现代化设备。若在设备运行时噪音过大,可适当调节,如加装消音器或滴加润滑油,降低噪音分贝。若无法处理,应及时更换噪音较小的设备。第四,结合市政工程施工情况,适当选取新技术、新工艺,规避老旧技术引起噪音污染。第五,建立完整系统的施工噪音监测体系,完成市政工程建设期间的噪音管理。第六,工程建设期间,各机械车辆应保持恒速行驶或低速行驶,尽可能降低车辆通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机械噪音。
生态市政工程建设期间,部分工作人员的生态环境意识不足,严重影响了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价值体现。部分建设单位或工作人员,更关注市政工程可获得的利润,并不重视各项环保节能技术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实际应用,导致生态市政工程不能满足保护生态系统的需求。
生态环境下,市政工程建设有了全新的标准与发展方向。为了发挥出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达到维护城市生态、修复城市生态的根本目标,工程技术管理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变。但实际上,目前多数市政生态工程建设期间所用的技术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尚未调整,依旧以工程建设质量、工程经济效益为导向,没能将生态环境需求融入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中去,导致生态市政工程建设及其技术应用效果无法达到预设目标。
生态市政工程建设期间,应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推广力度。要求管理层了解现有基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及时察觉工作人员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的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为其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意识及生态环保理念,以体现出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效果。在基层员工中,积极推行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应用,强调绿色环保节能型技术的综合应用,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创新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构建完整的生态市政工程体系。管理团队需要立足于生态环境视角,搜集各类与生态环保相关的资料或相关的生态市政工程施工案例,将其纳入员工培训课程内容中,保障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了解生态市政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期间的正确使用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生态市政工程建设期间,需使用各项生态工程施工技术,而高效、全面的技术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技术能发挥出其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让工作人员了解在工作期间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及自身工作职责,在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用各项制度与标准技术规范约束自身,为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管理团队还应持续关注生态施工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并积极学习吸纳优秀技术,结合市政工程建设要点,将先进技术优秀技术合理融入工程建设中,使生态市政工程建设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持续更新技术、工艺方面的理论知识,促进生态市政工程建设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奖惩机制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工作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意识及生态环保行为,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立足于生态环境视角,建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监督管理制度,增设监管部门,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技术应用方式做出全面、系统的监督及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效率,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也要发挥出生态环保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
城市化建设持续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对生态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建设生态市政工程时,应遵循多样性原则、自组织与能动性原则以及协调平衡原则。同时,积极使用扬尘控制技术、节水技术、土地资源节约技术、城市交通物流与人流协调技术、重大环境污染应急处理技术以及噪音控制技术,发挥出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的最大应用价值。以加大生态环境意识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建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方式,解决工作人员生态环境意识不足、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不佳的问题,以此实现生态市政工程的根本价值,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