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回民小学 梁 兆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推动了育人重心由技能向素养迁移。小学体育作为激趣塑能的启蒙课程,在改革浪潮中首当其冲,如何构建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体育课堂成为教师亟待探究的关键议题。新课标提出的“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理念,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大单元教学以大情境、大任务为驱动,搭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或将成为撬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支点。聚焦核心素养要求,探索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当前要务。
小学体育传统教学低级重复过多、随意性过强,存在浅学浅教的问题,成为影响核心素养目标落地的症结所在。大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深刻性、主体性的特征,能够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助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具体而言,其优势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突出教学的系统性。小学体育教学涉及体能、技能、品格等多个维度,如何将上述内容串联起来极为关键。大单元教学促使教师以高屋建瓴的视角研读教材,围绕大主题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组,将知识内容铺陈开来,突出各模块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纵深无限延展的认知脉络,提高教学的系统性。
第二,突出教学的进阶性。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循序渐进的探索与训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螺旋上升的认知“脚手架”。大单元教学无疑是优质选择。大单元教学并不是知识的随意堆叠,而是立足体育运动能力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将体育技能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由浅及深的体育素养发展过程,让学生明确知识如何产生以及怎样迁移应用,增强教学的进阶性。
大单元教学体现了保证基础、重视多样、关注融合、强调运用的理念,推动小学体育由“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为学生体育素养的深度发展赋能。具体而言,其实践意义集中于以下两点:
第一,有助于催生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生动力。虽然学生对体育课程展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一成不变的讲练式教学模式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单元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维,体育教学内容不再以单一的动作模仿和反复练习为核心,而是注重原理探究和技能切磋,还原了体育应有的运动精神与竞技魅力,赋予教学更多可能性,给学生带来持续的新鲜感,促使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保持更高的期待。
第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运动技能理解。古人云:“明其理、了其意,知其法”,清楚地认知运动原理是提升运动能力的根本所在。小学体育教学不应是机械地传授零散的知识碎片,而是促进知情意行的融合。大单元教学从运动项目特性出发组织模块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运动原理,在固有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新技能、形成新理解,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
大单元教学并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特定主题挖掘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搭建契合学生体育素养发展需求的结构化项目模块。因此,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落实需要教师审视为什么教,确定课程育人定位,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形成统领教学活动的轴心。
以“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为例,教师通过研读新课标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发展需求来构建篮球大单元教学目标体系。从整体而言,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维度。具体目标体系如下:
①认知目标:能够说出篮球的动作名称和动作术语;了解篮球运动所需的体能学练方法;掌握篮球运动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知道观看篮球比赛的方式和途径。
②技能目标:掌握篮球原地和行进间运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等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运球、传球和投篮等基本动作和简单的组合动作展开技战术对抗。
③情感目标: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各项训练活动;在运动中形成团结合作、努力拼搏、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师通过构建大单元教学目标体系明确了教学主要方向,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依据。
1.夯实能力基础。
基础技能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点,是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应坚持激活旧知、探索新知和迁移运用的思路,分析运动项目各个技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搭建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以“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为例,水平二篮球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涉及运球、传球和投篮三个要点,教师应根据篮球运动规律将三项技术整合起来。具体分为四个子项目:项目一,单手肩上传球+双手接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项目二,头上传球+跑位+双手接球。项目三,原地运球+低手传球+跑位+原地双手胸前接球。项目四,行进间运球+低手传球+跑位+双手接球。教师可以采取动作分解示范和组合训练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先演示每个技术的动作要领,再解释技术特点和使用方法。教师设置组合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仅是掌握精细化的技能动作,更重要的是立足运动项目整体视角理解每项基础技能的作用。
2.发展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着力点,是大单元教学的重点内容。关键能力的塑造依赖于大任务,改变了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围绕运动项目布置结构化的任务,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以“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为例,篮球运动项目的关键能力包括技战术运用能力、反应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应以此为中心点统筹教学内容,布置递进式的训练任务。任务一,运球突破投篮训练,任务二,阵地进攻训练,任务三,消极防守和积极防守对比训练,任务四,三人篮球对抗训练,由贯穿始终的任务链条形成完整的学习实践,引导学生分解、感悟运动项目的核心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层次。
3.塑造必备品格。
必备品格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延展点,是大单元教学的引申内容。必备品格是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创设大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沉浸感,使其产生价值观层面的冲击。以“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为例,根据新课标给出的启示,篮球运动项目的必备品格涉及价值认知、体育精神和优良品格三个层面。教师应根据必备品格的发展需求创设真实的运动大情境,引发学生的价值追问。例如,若训练难度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应有意识地制造学习“障碍”,观察学生的真实反应,并做出针对性干预。又如,带领学生观看各种职业篮球竞赛,感受篮球竞技的魅力,引导学生分析获胜以及失利的原因,获得情感启发。再如,引入真实的案例,呈现参与篮球运动前后的身心状态对比,突出篮球运动价值。教师通过构建大情境摆脱了枯燥的说教,以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方式让体育中蕴含的品德变得鲜活起来。
1.以思引学。
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时刻保持活跃,形成主动探索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内在驱动。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完成体育知识体系的建构,真正地理解动作要领,掌握技能要点。
以“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为例,在学习单手肩上传球+双手接球+原地双手胸前投篮这一组合项目时,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学和小组合学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首先,围绕组合动作的技能要点提出思考问题,观察分析三项技能具有怎样的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解动作,体验每个技术动作的身体发力情况,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有的学生提出单手肩上传球具有用力大,球飞行速度快的特点,适合中远距离队员之间的传球。有学生发现双手接球时两眼要时刻注视来球,手臂自然向前伸出迎球,手指要自然张开,指端先接触球等。其次,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借助问题进一步深化探究层次。例如,当遇到有人防守的时候应该怎样摆脱,引导学生由单纯的技能组合练习拓展为技战术运用。各小组带着问题展开练习,探索利用传、跑、接、投等系列动作过人的方法,将客观的篮球技术动作转化为“属我”的运动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经历知识的发现、探索与理解等完整的认知过程,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2.以学定教。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对于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而言,其重点并不在于传递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在于如何启发学生的体育思维,提高运动兴趣与运动能力。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坚持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方法,体悟体育运动的魅力,促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长远发展。
以“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为例,篮球作为一项技战术较强的运动项目,大单元教学更是对学生的体能、技能、思维与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的差异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接受力呈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改变“齐步走”的教学方式,拓展篮球大单元教学的弹性空间,根据学生的主体需求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
首先,做好学情分析,确定认知起点。在单元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展开能力摸底,从体能和技能两个维度设置测验。例如,50 米短跑检测学生的爆发力、400米长跑检测学生的体能耐力、传球小游戏检测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简单的篮球动作模拟检测学生的运动基础等,通过测验收集最为客观、真实、全面的学情,确定学生的篮球学习起点与发展需求。
其次,综合测验结果和日常表现,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并作为展开精准教学的依据。其中第一梯队为体能优秀且具备一定篮球运动基础的学生;第二梯队为体能良好,虽对篮球缺乏了解,但具备一定接受力的学生;第三梯队为体能偏弱,对篮球运动鲜少接触且兴趣不足的学生。
最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篮球训练活动。第一梯队以篮球技能组合训练为主,强调技战术的灵活运用;第二梯队以篮球基本技能探索学习为主,侧重于快速搭建运动基础;第三梯队以篮球技术动作的分解学习为主,注重运动激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项目需求采取多样化的分层分组训练。例如,三个梯队之间的互补式分组训练,实现以优带劣;同一梯队之间的分层训练,满足个性化的能力发展需求。
关注个体差异,落实以学定教,为学生创造公平学习的机会、营造适切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篮球大单元教学中找到自我定位并有所获得,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成就感,产生持续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3.以赛促练。
竞技性是体育课程的魅力所在,以赛促练不仅能够增强大单元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促使学生领悟到体育的核心价值,提升运动能力,磨炼体育品格。对于大单元教学而言,教师应秉持课课有赛、人人参赛的基本原则,将“常赛”要求落到实处,实现以赛促练。
以“篮球大单元(水平二)”教学为例,首先,赛于课堂。篮球大单元教学由一个个组合型项目构成,在每完成一个学习项目之后,教师可组织微型篮球比赛,促进技术技能的内化吸收与迁移应用。例如,围绕“头上传球+跑位+双手接球”设置快攻比赛,要求学生三人为一组,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攻守方,展开攻守比赛,进攻方每完成一次快攻且精准投篮获得1 分,防守方每阻止一次快攻获得1 分,在规定时间内累计得分多的一方获胜,获胜的小组再次进行车轮战,决出最终的胜利者。借助简单易操作的微型比赛,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各项篮球技能,积累战术经验。其次,赛于日常。教师组织篮球社团,利用课后服务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多样化的篮球比赛,如社团排名赛、班级对抗赛和校际友谊赛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赛机会。教师从比赛中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为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学生通过比赛提高反应能力与配合能力,在提升运动水平的同时享受运动的乐趣。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实施大单元教学是顺应课程改革的时然,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应然,也是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的必然,极具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但是不可否认,大单元教学模式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革新教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敢于突破、乐于尝试,找到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