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泽,王怡珺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由HCV 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输血或血制品、性传播、母婴传播及移植、透析、静脉注射毒品等途径传播[1]。HCV 感染后容易进展为慢性丙肝,并且可随着病情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最终发展到肝癌[2]。目前HCV 感染己被公认为是造成全球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因[3],并且己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逐步引起公众关注[4]。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性非常高,其职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5]。本研究旨在了解临床医生对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估丙肝预防宣传工作的效果,以期为落实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提供相关依据。
上海市黄浦区相关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两所综合性医院以科室为单位抽取临床医生。临床医生≤5 人的科室随机选择1 名医生,5~10 人的科室随机选择2 名医生,>10 人的科室随机选择3名医生,其中感染科、外科、消化科、内镜等科室的权重相应较高。抽取医生的工作年限和职称构成,与本院临床医生相关构成相似。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丙肝知晓率调查实施方案》中的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丙肝防治基本知识、丙肝防治专业知识、接受丙肝相关培训情况等。
1.2.3 指标定义
丙肝知识知晓率定义:根据丙肝防治知识调查表,知晓丙肝知识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整体基本知识知晓率(%)=基础知识8 道题答对6道及以上问题人数/调查人数×100%;单一基础知识知晓率(%)=基础知识本题答对人数/调查人数×100%;不同人群知晓率计算公式同上,仅在相应人群中进行计算。
1.2.4 质量控制
在门诊部和住院部选择所有临床科室,以科室为单位随机抽取临床医生。采用纸质问卷收集相关信息,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全程调查。
1.2.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运用Excel 2007 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描述;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 份,收回问卷160 份,问卷有效率100.00%。其中,男性有82 人(51.25%)、女性有78 人(48.75%);年龄为24~79 岁,平均年龄为(44.13±9.18)岁,40~49 岁年龄组占比较高(33.75%);文化程度以硕士及以上(55.00%);职称以中级为主(51.88%);工作年限以20 年以上为主(35.00%)。见表1。
表1 临床医生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构成 (n=160)
结果显示,丙肝防治基本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98.75%。其中,有160 人(100.00%)知晓输入带有丙肝病毒的血液和在街头小店纹身、纹眉、打耳洞有可能传染丙肝;有159 人(99.36%)知晓接触沾染有丙肝病毒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器械可能会感染丙肝;有158 人(98.75%)知晓一个感染了丙肝病毒的人可能没有任何异常感觉和症状,必须检测才能发现;有157 人(98.13%)知晓慢性丙肝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有154 人(96.25%)知晓感染了丙肝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孩子有可能得丙肝;有148 人(92.50%)知晓丙肝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有142 人(88.75%)知晓丙肝可以治愈。
调查显示,丙肝病原体知识的知晓率最高(98.75%),丙肝诊断分类的知晓率最低。见表2。
本研究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对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对于丙肝防治专业知识的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室临床医生的丙肝筛查适合人群、血液抗-HCV 阳性的意义、丙肝的法定报告时限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科、五官科、儿科、外科、急诊科临床医生的知晓率较低。见表3。
表3 不同科室临床医生的丙肝防治专业知识知晓情况 (n=160)
调查显示,有105 人(65.63%)在一年内接受过丙肝防治相关知识培训。有114 人(71.25%)认为对临床医生开展丙肝相关知识培训非常有必要,29 人(18.13%)认为对临床医生开展丙肝相关知识培训比较有必要,17 人(10.63%)认为对临床医生开展丙肝相关知识培训有必要。
上海市黄浦区的临床医生对于丙肝防护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临床医生在未来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全社会进一步加大丙肝防治知识科普宣传,引导大众的丙肝防治意识。但是临床医生在丙肝防治的专业知识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对新版丙肝诊断标准(WS213-2018)的知晓程度较低[6]。如果临床医生在专业知识上对诊断分类和临床诊断依据的知晓率较低,有可能导致丙肝的误诊和误治。
临床医生对于确诊病例的正确做法中,只有35%的人认为出现丙肝相关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出现症状没有及时就医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合并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7,10],建议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这些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同时,对于患者的预后,建议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
分析表明,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在对于丙肝筛查适合人群、血液抗-HCV 阳性的意义、丙肝的法定报告时限的知晓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中医科医生更多面对的是患病人群,急诊科医生则是专注于紧急情况下的就医患者,而非筛查。在血液抗-HCV 阳性的意义方面,内科、五官科、儿科、中医科医生的知晓率较低,建议临床医生在进行丙肝相关知识培训时应着重学习,尽快弥补不同科室对此类指标知识点知晓不足的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医院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临床医生的丙肝防治知识得到持续强化和及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