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肥料高效利用品种筛选试验

2024-01-30 10:04:30高业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扬麦氮磷利用率

高业根

(肥东县古城农业技术推广区域中心站,安徽肥东 231622)

安徽肥东地处江淮分水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是小麦适宜种植区。该县小麦种植面积约24 667 hm2,以春性品种为主,半冬性品种为辅。近年来,小麦市场上出现了众多新品种[1],要求提高栽培技术和植保分类指导[2]。为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扩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3],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氮肥损耗,发展小麦生产中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4-6]。根据小麦生产实际,科学制定试验方案。本研究通过开展不同小麦品种的肥料试验,筛选出肥料利用效率高,产量和品质好,适应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7-9],为小麦生产中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

试验点位于安徽肥东石塘镇浮槎社区—家庭农场承包田,试验田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地力肥沃且农田基础设备配套。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前茬作物为水稻。

1.2 试验品种与肥料

试验品种选择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小麦品种,分别为镇麦15、凯麦1778、宁麦17、科麦1007 和扬麦20。肥料选用46%尿素、12%过磷酸钙和60%氯化钾。试验品种与材料均从市场上采购。

1.3 试验设计

根据施肥量不同,设3 个肥料处理:100%氮磷钾处理(T1)、90%氮磷钾处理(T2)和80%氮磷钾处理(T3)。100%氮磷钾处理的肥料用量为N∶P2O5∶K2O=0.73∶0.27∶0.40 kg/hm2。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共设置9个试验区,随机排列,每个试验区内安排5个小麦品种,每品种小区面积为40 m2,不同品种间隔30 cm。各试验区间做埂,防止肥水窜换。试验田四周设置保护行。

1.4 栽培管理

采用人工播种方式,播种期为2022年11月18日,播量2.7 kg/hm2。磷、钾肥全部基施,氮肥按基肥∶分蘖肥∶拔节肥=6∶2∶2 施用。11 月20 日基施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于2023年1月13日和3月17日分别追施尿素。2 月16 日选择合适药剂进行化学除草;4月13日和4月20日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1.5 田间调查记录

试验期间及时开展田间观察记录工作,记录小麦主要生育期,同时定点调查茎蘖动态和各生育期基本苗数;倒伏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小麦成熟后取样考种,量定株高,计算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测定产量结构。成熟后单收各小区小麦,晒干扬净称重测得实产。

1.6 样品采集检测

在小麦成熟期分别采集各小区小麦籽粒样品和秸秆样品,及时检测小麦籽粒、秸秆样品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析小麦秸秆和籽粒与氮磷钾含量相关的各项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小麦品种生育进程见表1,由表1 可得,2022 年11 月18 日播种,出苗期为2022 年11 月28 日,越冬期为2022年12月15日,返青期为2023年2月11日,拔节期分别为3 月9 日和3 月11 日(扬麦20 拔节期为3月11日),抽穗期分别为4月7日和4月10日(扬麦20 抽穗期为4 月10 日),开花期分别为4 月11 日和4月13日(扬麦20开花期为4月13日),成熟期为5月27—29日。全生育期为190~192 d。

2.2 农艺性状

小麦品种茎蘖动态及株高见表2,小麦出苗期平均基本苗数为227.3 万/hm2,其中最少的为214.5 万/hm2(T1处理中的镇麦15 和科麦1007),最多的为247.5 万/hm2(T1处理中的凯麦1778)。返青期平均茎蘖数421.1 万/hm2,其中最少的为382.5 万/hm2(T3处理中的科麦1007),最多的为451.5万/hm2(T1处理中的凯麦1778)。拔节期平均茎蘖数796.2 万/hm2,其中最少的为729.0 万/hm2(T2处理中的科麦1007),最多的为859.5 万/hm2(T1处理中的扬麦20)。开花期平均茎蘖数697.5 万/hm2,其中最少的为616.5万/hm2(T1处理中的科麦1007),最多的为754.5 万/hm2(T2处理中的镇麦15)。小麦平均株高为66.3 cm,其中最矮的是60.7 cm(T2处理中的凯麦1778),最高的是74.7cm(T1处理中的科麦1007)。各个处理小麦均无倒伏现象。

表2 各处理小麦农艺性状

2.3 产量

由表3可得,成熟期平均有效穗数660.9万/hm2,其中最少的为595.5 万/hm2(T3处理中的镇麦15),最多的为717.0万/hm2(T1和T2处理中的凯麦1778);平均理论产量4 904.5 kg/hm2,平均实收产量4 680.6 kg/hm2,其中实收产量最低的为3 987.0 kg/hm2(T3处理中的扬麦20),最高的为6 040.5 kg/hm2(T1处理中的科麦1007)。

2.3.1 处理区内产量由表3可得,在100%氮磷钾处理(T1)中,凯麦1778有效穗数最多,717.0万/hm2,比T1处理平均有效穗数多43.2 万/hm2;科麦1007 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分别为28.6粒和44 g,比T1处理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多3.8 粒和2.8 g;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最高为科麦1007,分别比T1平均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高613.5和533.4 kg/hm2。在90%氮磷钾处理(T2)中,凯麦1778 有效穗数最多,717.0万/hm2,比T2处理平均有效穗数多50.7 万/hm2;宁麦17 穗粒数最多,21.6 粒,比T2处理平均穗粒数多2.1 粒。科麦1007 千粒重最高,44 g,比T2处理平均千粒重多2.8 g;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最高均为科麦1007,分别为4 897.5和4 647.0 kg/hm2,分别比T2处理平均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多372.3和317.1 kg/hm2。80%氮磷钾处理(T3)中,扬麦20有效穗数最多,679.5万/hm2,比T3处理平均有效穗数多36.9 万/hm2;宁麦17 穗粒数最多,22.4粒,比T3处理平均穗粒数多2.7 粒。科麦1007 千粒重最高,达44 g,比T3处理平均千粒重(41.2 g)多2.8 g;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最高均为凯麦1778,分别为4 590.0和4 354.5 kg/hm2,分别比T3处理平均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高190.0和149.7 kg/hm2。

2.3.2 品种区间产量由表3 可得,小麦品种的亩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等各项指标数值在不同处理中差异较大。镇麦15 在T2中有效穗数最多,在T1中穗粒数最多;实收产量在T1中最高,T2比T1减少16.3%,T3比T1减少19.5%。凯麦1778 在T1和T2中有效穗数最多,在T1中穗粒数最多;实收产量在T1中最高,T2比T1减少30.8%,T3比T1减少25.5%。宁麦17 在T1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实收产量最多,产量T2比T1减少29.4%,T3比T1减少29.7%。科麦1007 在T3中有效穗数最多,在T1中穗粒数最多;实收产量在T1中最高,T2比T1减少23.1%,T3比T1减少31.4%。扬麦20 在T1中有效穗数最多,在T2中穗粒数最多;实收产量在T1中最高,T2比T1减少1.2%,T3比T1减少6.9%。

2.4 肥料利用率

由表4 可得,100%氮磷钾处理(T1)总体肥料利用率最高,T1水平下氮肥利用率在23.84%~41.48%,以宁麦17 最高;磷肥利用率在11.37%~20.11%,以镇麦15 最高;钾肥利用率在27.14%~69.06%,以凯麦1778 最高。90%氮磷钾处理(T2)肥料利用率次之,T2水平下氮肥利用率在9.46%~15.71%,以镇麦15最高;磷肥利用率在9.18%~15.88%,以镇麦15 最高;钾肥利用率在3.62%~20.50%,以科麦1007 最高。80%氮磷钾处理(T3)肥料利用率最低。

表4 各处理小麦肥料利用率

3 结语

品种和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均有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减少,各品种的产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产量降幅存在品种间差异;少部分品种产量小幅度上升。不全量施肥的小麦产量低于全量施肥,不全量施肥水平间的小麦产量变化复杂。科麦1007 在全量施肥水平和90%施肥水平下的产量均最高。全量施肥水平下,宁麦17 的氮肥利用率最高,镇麦15 的磷肥利用率最高,凯麦1778的钾肥利用率最高。本次肥料利用率计算未设计空白组对照,因此选择各处理间数据作为对照,其结果后续还需进一步验证。综合产量和肥料利用率考察,在肥料不减量或减量少的情况下,建议推广种植科麦1007。

猜你喜欢
扬麦氮磷利用率
常州市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11-10 00:27:51
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分析
扬麦系列品种品质性状分析及育种启示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拔节期弱光胁迫对扬麦15麦秸营养成分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植物需要氮磷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