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舜磊,刘秀玲,王璐瑶,程菲,窦心雨,徐永新
(许昌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滨水区普遍存在水质污染和硬质化景观偏多、沿岸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为破坏等问题,滨水景观设计偏离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1],人与水相疏离、丧失文化韵味等问题不断涌现。因此如何用最小成本让城市滨水区的自然与生态回归,如何以人为本激活城市滨水区的景观、提升城市的品味,成为当前滨水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的热点问题[2-5]。园林景观的“三景”是指“声景”“香景”和“光景”。声景就是自然天籁;香景就是植物的芬芳及其与自然界的风和雨交织;光景分自然光景和人工光景,如园林建筑和植物水中的倒影、日月星辰的光影以及夜晚的霓虹和灯光景观小品等。“三景”反映出我国园林尊重和回归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6-12]。国外对于“三景”理念研究较晚,加拿大学者Scharfer 在20 世纪60 年代才正式提出了声景的概念,随后英国、美国等多国将声景列入国家景观保护和营造政策中[8]。国内,南京鱼嘴湿地公园利用植物湿地打造出一个看日出、听雨打礁石、鸟鸣声的场地,别有一番风味[13]。我国古典园林对于香景的理解在于“景观生意”“闻于无香”“参香通禅”“听香”四种审美对照[8-11]。光景学由我国学者吴硕贤在《光景学发凡》中首先提出[14],光景是指由光源和光影变化产生的强烈的视觉景观印象[14-15]。滨水景观空间设计中,风声水声、日月星辰光景、夜晚霓虹、植物香景等这些得天独厚的“三景”,会吸引游客与景观的互动,满足游客对景观多方面的感知,让游客放松身心,得到完美的景观体验,同时也优化提升了滨水景观品质[7,13,16-17]。宁波城区位于三江交汇处,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经济繁荣[18]。但是由于三江口公园景观不佳,设施陈旧,连通不畅,游客体验差等问题[19],与美丽宁波建设和城市品位提升不相符,亟待优化升级。本研究以宁波市新三江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三景”理念,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脉,并融入现代元素,以人为本,把宁波新三江公园打造成为“水清、岸绿、景美、和谐”的城市滨水空间。
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汇聚在宁波,三江交汇的地方就形成了三江口。三江口是宁波最早的港埠,自古以来就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新三江公园就座落在这里。原来的三江公园滨江空间的绿色基础设施薄弱,景观品质较差,江水污染严重;公共空间功能较为单一,休闲旅游等设施缺乏;湿地破坏严重,生态功能低下。重新设计的新三江公园是宁波市“两心一轴、三江六岸”城市核心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面积29.8 hm2。
1.2.1 设计定位
新三江公园的总体设计为“两轴一心”。两轴:浙东红色文化及河姆渡文化为中心的人文轴与生态驳岸、水-稻田、候鸟湿地为主的生态轴。一心:茶花主题广场作为公园景观的核心。通过“两轴一心”,打造集生态、休闲、文化和谐共生为一体的临水绿廊、宁波画卷(图1)。
图1 宁波新三江公园景观设计平面图
1.2.2 设计主题
设计的主题以宁波的市花山茶花为设计元素,突出自然和生态的回归,结合场地内现有的条件,体现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声景”“香景”“光景”的感觉系统,充分调动人的五感体验,满足人们观赏、娱乐、休闲、购物、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景观需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图1)。
1.2.3 设计原则
1)防洪安全原则
在防洪层面,防洪大堤的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景观设计选用自然原型驳岸,栽植垂柳、香樟、水杉、芦苇、菖蒲、荷花等植物。这些植物形成的绿地和湿地,可以拦蓄雨洪、净化水质、保护江堤。水生植物和亲水花草树木可以点缀江岸的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休憩的场地,更接近自然(图2)。
图2 防洪自然驳岸设计
2)文化保护原则
深入保护“三江六岸”的古建筑和文化古迹,通过城市光廊,展示灿烂辉煌的河姆渡文化、港通天下的海上古丝绸之路文化、书藏古今的天一阁文化以及红色的浙东文化[19]。设计充分重视本地特色,将传统文化、人文风情、民俗风情主题活动与人性化紧密结合,创造与众不同的滨水景观特色,让游客共享文化盛宴,陶冶情操,提升家国情怀,让市民及宁波海外游子对故土充满热爱和眷恋。
3)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地利用场地内的自然景观资源,尊重自然景观变化发展规律。充分结合新三江公园场地内的现状地形,在原本农田地段建立农田生态系统,根据场地内原有的高差设计梯形景观坡道,尽量减少对场地的破坏。
自然的天籁之音是最美的,比如风吹树叶、雨打芭蕉、潺潺流水;酣畅淋漓的瀑布、喷泉和水浪;林荫鸟鸣、稻田蛙叫以及秋虫低吟等声音。由于城市化和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这些天籁之音已渐渐远离。而本项目的声景设计,就是要让天籁之音回归,让自然和生态回归,让人们重新倾听久违的天籁之音,同时,播放高雅的古琴、古筝等音乐,让游客在园林中得到身心休憩。
2.1.1 植物声景
通过植物声景材料的运用:如旱柳、梧桐、樟、银杏、华山松、毛竹、芭蕉等,下雨天,创造雨打树叶沙沙的声音;刮风天,营造出松涛阵阵、风摆杨柳、风吹稻浪等天籁之音。
2.1.2 水声成景
利用滨水区独特的地理优势,营造隔绝城市喧嚣的听江廊桥、伸出江面的观景平台或景观盒,让人们在观景的同时,聆听江风吹拂江面的流水、波浪声。同时在三江江面设置喷泉群,每2 h 开放一次,让游客欣赏和倾听气势恢宏的喷泉景观及所酣畅淋漓的水声和音乐声。同时,在园区内,设置人工瀑布和流水潺潺的小溪景观,让人们倾听流水淙淙之音。
2.1.3 动物之声
滨水区属于陆地与水域的交错地带,生物多样性丰富。营造物种丰富的陆生植物群落和湿地植物群落,能够吸引更加多样化的鸟类种群,有助于形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丽声景。同时,候鸟湿地生态系统,也为鸟类的生存繁衍和迁徙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有利于形成“莺歌燕语,云淡风轻”的美丽画卷。稻田生态系统可以形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声景。秋季的夜晚,昆虫的低吟也会为美丽的三江夜景平添几许美妙的旋律。
2.1.4 人群活动之声
利用场地的地形起伏条件,打造多功能景观分区,丰富人群活动内容。儿童游乐区儿童游玩之声,临街入口广场叫卖声,人们轻柔的交流声音。让游客感受和体验江浙的吴语之音和宁波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2.1.5 艺术声景
中心茶花主题广场内设计音乐喷泉,滨江设计小型观江广场和平台,吸引民间艺人在此演唱戏剧和音乐,沿江栈道设置音箱,播放中国经典动听的古筝古琴曲目、红色革命歌曲等。主题广场内设置有音乐舞台,可以举办大型音乐会和公演电影。
2.2.1 时间香景
园林香景具有季相变化的特点,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在园区栽植各种植物花卉。春季有茶花、玉兰、东京樱花、流苏、桃、梨、海棠、金银花、紫荆、牡丹、郁金香、芍药 等;夏季有荷香、栀子花、晚香玉、茉莉、荷花玉兰、紫薇、杜英、鸢尾、睡莲、玫瑰、蔷薇、月季花、紫罗兰、铁线莲、欧亚香花芥、薄荷、百里香、薰衣草、迷迭香、虞美人、美人蕉等;秋季主要有粉黛乱子草、鼠尾草、秋英、醉蝶花、马鞭草、七子花等;冬季主要有梅、茶花、茶梅、水仙等。
2.2.2 情感香景
人有喜怒哀乐,要营造适宜人们情感体验的香景。红色花香,比如玫瑰精油,富含600 多种芳香分子,调节激素受体,开启人们的热情、爱心和幸福情感,如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蜡梅、红梅和茶花,表达爱情和喜庆的玫瑰;白色花香,淡雅清香,含蓄雅致,常让人拥有不纠结、云淡风轻、冷静自持的力量;黄色花香富含丰富的苯基酯成分,能够打破人们郁闷的心情,增添勇气和热情;紫色花香,如极为珍贵的紫罗兰、鸢尾花精油,含有稀有的紫罗兰酮,拥有抗肿瘤的强大功效,可以让细胞传导信息恢复正常,化解情绪毒素,给人以柔和的安定感,开启智慧,能消溶、化解生命中的阻碍[13,17]。
2.2.3 意境香景
闻香入境是中国园林营造氛围意境常用的手法。园林中的不同香景会诱发审美客体不同的意境遐想。比如春季栽种桃李,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境;夏季荷花有“香远溢清、亭亭净植”的意境;秋季栽植菊花,营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冬季营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
2.2.4 书香香景
除植物自然香景外,书香为人工香景。宁波文化底蕴深厚,天一阁书藏古今。在滨江公园,设计e 书吧,打造私密阅读空间,让书香伴随植物香景,陶冶情操,滋润心田,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光影为景观空间营造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感受,例如暖色系的红色和黄色营造浓烈欢快的节日氛围,蓝紫色系衬托江水的清冷感。本设计利用灯光、景墙、咖啡馆,结合光影的变化,打造光影扶疏的城市景观。采用LED 发灯、发光油墨、发光涂料,发光塑料、光致发光材料,创造丰富多样的灯光形式。在夜晚,利用夜色的朦胧与灯光的变幻,可以呈现出与白昼迥然不同的意趣。
2.3.1 城市光廊
以“光”和宁波历史文脉发展为设计主题,在园区内打造城市光廊,集合五彩灯光和不同质地的材料打造出宁波历史文化景墙,景墙上雕刻有宁波的发展变迁史,一幅幅内容不一、独具风格的墙绘,在灯光的映衬下,活灵活现地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让文化可感可触。
2.3.2 滨江霓虹
在“三江六岸”,夜晚采用暖冷色调调和的霓虹进行装饰,体现城市的现代美。景观座椅采用镂空的内透明发光,白天用作装饰,夜晚开放。玻璃栈桥点缀LED 灯光,打造夜晚特色景观廊桥,栏杆上点缀了灯饰,像点点星光,游人夜游其中,感受到与星辰近距离接触的视觉震撼。设计总长100 m,30 个竹子造型和30 个投光灯的道路,营造竹林秘境、竹光撩影景观,让人体验彩色平地钢琴。主干道路每20~50 m 安装条形灯光形成光带,利用串灯、霓虹灯、美耐灯、导光管、通体发光光纤等线性灯饰器材直接勾画景观轮廓,通过灯光的变换体现构筑物的造型美以及滨江道路、墙垣的方向感。
2.3.3 节日灯会
在元宵节、渔灯节期间,利用场地内开阔的广场空间举行大型灯会活动。广场上空可以悬挂象征节日的红灯笼等装饰物,场地内安放临时景观灯和节日景观构筑物,整体色调以暖色调为主,烘托热烈欢快的节日氛围,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
2.3.4 灯光喷泉
利用水和多媒体特效打造灯光水幕电影演绎特色,将灯光和喷泉水景结合起来,通过激光、音频、影像、自动喷泉、水雾、烟火等创新技术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水、火、烟、舞与声、光、电、气结合的充满科技、艺术、创意元素的水秀表演形式。音乐的抑扬顿挫,喷泉时高时低,打造出灯光水幕电影,创造一幅幅震撼的灯光秀。不仅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净化空气,还能够优化视觉空间,改善城市环境。
2.3.5 光影设计
合理利用滨江沿岸优越的地理条件,沿岸设置伸水平台以及木质高架桥,游客可以在傍晚直接通过伸水平台眺望远处,还可以登临高架桥,从更高处欣赏夕阳西下、落霞以及水天相接的景观,也可以在夜晚观赏到月光洒落江面、波光粼粼的景色。公园内设置小型休憩平台以及小广场,可以看到植物斑驳地面,岸边柳树和亭台楼阁倒映江面的景观。将自然光影充分引入到游人视线中,构建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一条流动的滨海木栈道,蜿蜒穿过滨海湿地。木栈道建筑造型根据河姆渡7 000 年前“干阑式”建筑“长脊、短檐、高床”的特点,在湿地水面上搭建高空栈道,构筑出高于湿地水面的架空层,高架结构的底部采用防腐材料,提高桥结构稳定性,桥面栈道利用木材进行横向铺装,沿湿地水岸打造优美曲线型的滨海湿地水岸栈道景观。栈道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景观盒,供游人休憩和观景。高架桥转折处设置小型花坛、花境,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这些作为观赏用途的景观建筑,既满足游人观赏的需求,又不影响生态景观。
浙江绍兴早期的一系列党的革命主题活动,主要聚集在三江口地域。建设红色园林景观楼,选用景观墙和长廓紧密结合的方法,设置文化景墙,记录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发展历程,让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感知感悟党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
宁波自古以来有着“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誉,尤其是“天一阁”,以丰富的藏书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图书宝库。通过在公园内建设开放型e 书吧,利用乔木和灌木创造相对封闭的阅读空间,空间内种植紫藤、梅等具有清淡芳香的植物,为游客提供良好阅读氛围。阅读空间e 书吧采用曲线的场地空间,将传统图书馆,创意互动平台与城市生态景观巧妙融合起来,更加充满趣味性,更能吸引市民参与(图3)。
图3 阅读空间
借助“靠海观城”的特色优点,发掘宁波市湾与众不同的山茶花特色,打造出充斥着风情的广场生态公园。广场的造型设计以“茶花”为媒,通过变形围合出供市民交流游玩、富有历史人文气息的景观空间,广场上的音乐喷泉满足了游人亲水体验的需要,靠近海岸的观景平台构建出游艇的诗意。夕阳余晖下,远方船帆愈来愈小,只留有一点点影子,最终消退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海浪的声音吹在耳旁,游人可以尽情体会宁波市特有的诗情画意。
宁波三江口濒临杭州湾候鸟栖息地,杭州湾湿地每年冬春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大规模迁徙、停歇与栖息,呈现“万鸟翔集、雁舞鸥鸣”的壮丽奇观。因此,三江口可以营造候鸟湿地,吸引杭州湾的候鸟来此栖息和迁徙。通过芦苇、香蒲、再力花以及藻类等水生植物营造湿地,保持水质清澈并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候鸟栖息、觅食和繁殖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湿地生境。
稻田是宁波典型的农田生态系统,水稻也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稻田内可以养鱼。稻子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文化时期。通过水-稻田农业生态系统的营造,提醒人们在现代文明中,农业依旧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可以让城市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体验稻谷生长和收获的喜悦,接受生态文明和知识教育。
本文对新三江公园以浙东红色文化及河姆渡文化为中心的人文轴,以生态驳岸、水-稻田、候鸟湿地为主的生态轴,和以茶花主题广场作为公园景观核心进行三景设计做了研究。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将传统“三景”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打破了原有的以视觉景观为主的景观设计,为市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城市游憩场所,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嗅觉多感官需求,充分调动游人的观游体验,感受宁波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与历史变迁。因此,本设计能够为建设美丽宁波和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为具有同类资源秉赋的城市提供景观营造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