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继平
大姑送来一袋微微发黄的面粉。
捻起一小撮,比对超市里白白净净的面粉,我不禁怀疑这面粉的质量,寻思着将它扔掉。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这是用石磨碾成的,发黄很正常。”我很诧异:“石磨?现在哪还有石磨啊?”父亲指向院子里的两块大石头说道:“那是磨盘石。”
那两块大石头,还是五六年前老家拆迁时,父亲从老家带回的。初见时,只觉得两块石头长得极为顺眼,圆柱形的,应是被打磨过的,边边角角都光滑得很,但表面又是坑坑洼洼的,似乎爬满了岁月的纹路,很有沧桑之感。远看时,敦敦厚厚的石头像沉默敦实的中年汉子,兀自消磨岁月。
父亲常会在黄昏落日时凝望静卧着的磨盘石,眼里仿佛藏着未曾诉说的故事。而今,我才知道父亲有关磨盘石的记忆。
那时,日子过得清苦。夏秋之时,年幼的父亲看着祖父捧着仅有的一些麦穗、杂豆荚,稀疏地摊在石板上,手持小木槌,慢慢敲砸出粮食颗粒,而后,倒入磨盘石中央的小孔,再握着磨杆,推动磨盘石绕圈转动。略显瘦削的磨杆费力地牵动着厚重的磨盘石,时常卡住动弹不得。大姑便扶着那磨杆,顺着祖父的节奏推拉,磨盘石底发出沉闷的摩擦声。磨好的粮食零星地順着四周的沟槽落下。磨盘石到底粗陋了些,磨出的颗粒非常粗糙,还混着零碎的外壳杂质。祖父却舍不得扔。磨好的粮食撒入锅里翻炒好再储藏,饿的时候取些放入碗里,用热水冲泡一下便下肚。这碾出的粮食曾慰藉过穷苦的一家人。
父亲摩挲着那用传统手法制成的面粉,轻风拂过,微微扬起的面粉颗粒在空中弥散开来,带着旧时光里的悠悠香味。“原来这传统手法,未曾被遗忘,石磨的主人,该是和我一般老的汉子吧。”父亲微笑着说。
我走进院子里,抚摸着那已被磨薄的磨盘石,感受着粗糙纹路里深藏的光阴故事。
本文描写了一家人依靠磨盘石艰难生活的一段时光。小作者用舒缓的节奏,抒情的笔调,表达了对父辈生活的深刻体悟,文字间渗透着悠悠的伤感和幸福。文中的磨盘石就像一个长者,无声地慰藉着一家人的身体与心灵。托物言志与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致的描写,使文章意蕴深远,令人遐思。
(指导教师:嵇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