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的本草考证

2024-01-29 03:19崔宏艳吴佳骏练海应邱智东
中成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猪苓本草产区

崔宏艳,吴佳骏,练海应,邱智东,徐 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猪苓为利水渗湿的常用中药材,具有两千多年的用药历史,其性平,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和带下[1]。现代研究表明,猪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猪苓多糖、甾体化合物、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肝脏、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甾体化合物是其利尿的主要成分[2]。历代本草记载猪苓存在猪苓与刺猪苓植物形态混淆现象。猪苓的现代相关文献多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任洁等[3]认为猪苓的道地产区为长白山和陕西,长白山猪苓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陕西猪苓有很大差异。郭宁等[4]认为猪苓产地以及采收期对其有效成分有较大的影响。面对众多问题,理清其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等关键信息的历史演变情况,梳理药用历史,传承精华是很重要的。本文考察现有文献发现其基原、道地性、炮制采收等方面并没有系统的相关研究。故本文对猪苓药材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以正本清源,同时解决猪苓药材的道地产区、采收加工炮制等关键问题,对其本草考证进行首次全面梳理,以期为猪苓药材的开发提供依据。

1 名称考证

猪苓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5]中列为中品,“主痎疟,解毒蛊,名猳猪尿”,案庄子云:“豕零,司马彪注,作豕囊云,一名猪苓,根似猪卵,可以治渴。” 南北朝《本草经集注》[6]记载:“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猪屎。” 《新修本草》[7]记载猪苓又名猳猪矢。宋代《本草图经》[8]记载:“皮黑作块,似猪粪,故以猪苓名之,又名地乌桃。” 李时珍《本草纲目》[9]中记载为“猪苓,又名地乌桃”。《图经衍义本草》[10]中记载“一名豭猪屎”。《本草品汇精要》[11]别名苓根。《药材资料汇编》[12]又名为黑药、枫苓。《东北植物药图志》[13]记载为猪苓,东北土名野猪粪。《中国药材学》[14]记载为猪苓,又名粉猪苓。《中药采集收购鉴别手册》[15]记载别名黑猪苓。“苓” 与“零”通。今按“令” 声之字多有圆义,猪屎形状圆形,故名为“零”; 猪苓似之,故亦名“苓”。其多数别称,均因其形色而来。

2 基原考证

猪苓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5],“味甘平,主痎疟,解毒蛊,注”。书中描述猪苓功效,但未提及原植物或药材的形态特征。直至宋代《本草图经》[8]对猪苓药材形态有详细记载:“旧说是枫木苓,今则不必枫根下,乃有生土底,皮黑作块,似猪粪,故以名之。” 并附龙州猪苓的图片,见图1A。由图1A 可知,猪苓呈不规则长条状,有分支,皮黑,有瘤状突起,与现今猪苓形态基本一致。宋代《证类本草》[16]附龙州猪苓和施州刺猪苓图片,见图1B~1C。陶隐居云:“是枫树苓,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今施州有一种刺猪苓,蔓生”,其龙州猪苓图片与《本草图经》[8]记载一致,而施州刺猪苓由图可见为攀援灌木,匍匐茎相连接,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经考证为高等植物百合科土茯苓,并非菌类猪苓。宋代《图经衍义本草》[10]附猪苓图片与《证类本草》 记载一致,见图1D ~1E。考证发现,此处记载有误,可能由于《图经衍义本草》 是经后代整理而来,误把施州刺猪苓当成猪苓。

图1 宋代本草所附猪苓

明代《本草纲目》[17]记载:“猪苓亦是木之余气所结,如松之余气结茯苓之义,他木皆有,枫木为多耳”,见图2A,其叶子为枫叶,即枫树下生猪苓,块黑不规则如猪屎。明代《本草蒙荃》[18]记载:“作块类猪粪,故此名猪苓”,见图2B,其图与《本草图经》[8]记载一致。明代《本草品汇精要》[11]延续《本草图经》 的描述,附龙州猪苓和施州刺猪苓图为《证类本草》 描绘而来的彩图,更显精美,见图2C。

图2 明代本草所附猪苓

清代《本草崇原》[19]记载:“乃枫树之苓也,其皮黑,其肉白。” 清代《本草便读》[20]记载:“猪苓生枫树下,得枫根之余气结成,状如猪屎,外黑内赤,” 见图3A。现今研究表明,蜜环菌是猪苓菌核生长关键必备的伴生菌,枫树下生长蜜环菌[21],所以古代记载“枫根之余气结成”,与现今记载类似。清代《植物名实图考》[22]猪苓附图所绘为高等植物,可能是猪苓生长处的树木图也可能是百合科植物土茯苓,图中并没有将猪苓绘出,不能确定此植物,见图3B。

图3 清代本草所附猪苓

综上所述,历代本草中所描述的猪苓主要的特征为①生土底; ②皮黑,肉白; ③状如猪屎; 并参考《本草图经》龙州猪苓以及《本草纲目》 等著作的猪苓附图,证明古本草所记载的猪苓即现今多孔菌科猪苓的菌核。

近代猪苓植物形态据《中国药用植物图鉴》[23]以及《中药采集收购鉴别手册》[15]记载,猪苓菌核长有伞状子实体。子实体中央凹陷呈脐状,表面浅褐色至茶褐色。俗称“猪苓花”“千层磨菇”。与现今多孔菌科植物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se 形态一致。见图4A~4B。

图4 近现代书籍所附猪苓

3 产地变迁

总结历代本草中关于猪苓产地的描述,按我国长江以及黄河两大水系地理位置分析,主要涉及的范围在长江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南北朝梁代以前主要分布在华东以及西北地区,宋代以及明代主要是西南地区,近代产地主要是西南以及西北地区。猪苓历史产地涉及到现今的主要省份有安徽、山东、湖北、甘肃、四川、云南、陕西等7 个省份。随着时间的推移,猪苓的产地发生一定的变化。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草撰写朝代不同,撰写人不同,有的是个人记载见解,有的是当地政府组织记载。每个人的所见所闻不同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或者遗漏。历代本草记载猪苓道地产区是四川以及陕西。猪苓野生资源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现均以栽培品入药。此后,诸多近现代本草中记载猪苓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西南和部分华中的广大地区,其中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地分布较多。历代本草中均未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作为猪苓产地,但当地的地方志中多有收载其原因,或因古人考察范围受限,或因该地早期确无猪苓分布。但现今此地区是猪苓的优质产区,详见表1。

表1 猪苓产地沿革

4 品质评价

猪苓品质描述记载于宋代《证类本草》[16]“肉白而实者佳”。明代《本草乘雅半偈作者》[29]记载“皮黑肉白,坚实者佳”。断面白色,表皮黑色,质坚实者为佳,此说法沿用至今。《药材资料汇编》[12]记载:“以外皮乌黑光润、断面洁白、体较重者为佳。出口规格除要求外皮色黑、光滑、肉白、体重外,按每公斤之头数分为4 等。一等,每公斤不超过32 只; 二等,每公斤不超过80 只; 三等,每公斤不超过200 只; 四等,每公斤200 只以上。历史规格、分猪苓王、拣猪苓、统猪苓等。” 我国供给给国外市场的猪苓主要是野生品,但现今由于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野生猪苓日渐枯竭,所以出口量减少或以栽培品为主。《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30]记载猪苓集散于四川重庆或湖北老河口转运各地,故药材行业称之为“川猪苓”,之后云南亦发现有较大量产,但其质量不及川猪苓好,此路货药材行业称为“云猪苓”。综上所述,猪苓品质以断面白色,表皮黑色,质坚实者为佳,而且认为川猪苓比云猪苓质好。

5 采收加工炮制

历代本草中多记载猪苓“二月,八月采”。近现代多不限定月份,只载春、秋二季采挖,与古代本草中所载采收时间相近,也有记载栽培品夏、秋两季采摘,可能是因为栽培品成熟时间不同。明代之前的本草中均记载猪苓干燥方法为“阴干”,直至今天其干燥方法以晒干为主,其原因可能是综合考虑晒干的干燥效率及成本。虽然猪苓药用历史悠久,但早期几乎无复杂的加工炮制,多是以“去皮”为主,可能由于猪苓表面不规整、又多皱纹而最易于夹藏泥、砂; 再加上古人用药都十分郑重、讲究; 猪苓多被制成粉末内服; 故必当刮去粗皮、露出黄带白色内肉,不至于藏泥、夹砂。但现在机械化加工,清洗干净无需去皮,避免浪费药材资源。历代猪苓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见表2。

表2 历代猪苓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

6 结语

猪苓别名众多均因其形色而来,主要分为“猪屎苓”和“鸡爪苓”,前者为四川、陕西等地区产的猪苓,菌体表面较光滑分枝少,体形大,形如猪粪,称为猪屎苓,质量较优; 后者为长白山等地区产的猪苓,菌体表面多褶皱、分枝较多、菌体较小,其形如鸡爪,俗称鸡爪苓。由于地理间隔以及环境因素两者存在种间差异[37]。建议用药时选择质优的“猪屎苓”。

据历代本草记载,野生猪苓产区有甘肃、四川、云南、陕西等地。甘肃省庆阳县子午岭林区有着丰富的优质野生猪苓资源,目前仅处于野生资源的采集利用状态,有着十分广阔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前景。四川的“川猪苓” 为产地道地药材,四川多地区栽培猪苓,满足猪苓药用资源提供大量需求。云南的“云猪苓” 产量大但质量不佳。现今认为陕西为猪苓道地产区,产地多,产量大; 长白山地区的“鸡爪苓” 为长白山产区的道地药材,目前还处于野生状态,是长白山地区特有药材。我国猪苓内需外销多依靠野生资源,野生产量日趋下降,因而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中的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并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濒危中药材物种之一[38]。因此,依照历代本草产区,找到野生猪苓产区进行保护以及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大部分猪苓产区资源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未来可利用现代科学的技术手段,对猪苓野生产区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猜你喜欢
猪苓本草产区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猪苓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新疆产区有机甜菜栽培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