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2024-01-29 00:42
当代石油石化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王 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北京 100728)

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处于统领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党内监督实现有力有效,才能带动其他各类监督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有企业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的过程中,如何织密党内监督网、实现国有企业监督的全面有效覆盖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党内监督体系的发展特征、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尝试提出健全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的有效路径。

1 党内监督体系的发展特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首次明确提出“党内监督体系”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1],将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共同纳入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中,突出主体多元、协调统一,形成有效衔接,增强监督合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重要举措。伴随着党内监督体系的萌芽、形成和成熟,已经充分展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包容性和多元性,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更加有效、全面。总的来看,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以政治监督为根本属性,兼具公权力监督性质,旨在调整党内关系,是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更高更严的监督。

新征程中,党内监督体系不断发展,在融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实践,全面系统地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需要。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监督主体更加多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党内监督主体是党委(党组)、纪委、党的工作部门、党的基层组织、党员。行使监督权的党组织或党员构成多个监督主体,避免了单一的上下级监督,党内监督的氛围更加浓厚,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更加高效。

二是监督方式更加多样。由单一纪律监督向多种监督方式转变,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监察监督等方式逐步发展并在全党适用,聚焦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发现问题线索等重点,共同组成了党内监督的主要方式。

三是机制运行更加协调。党内监督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运转有序、形成合力,上下贯通、左右补充,有较高的统一性和稳定性。上下贯通是通过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实现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左右补充是同级党组织的横向监督,推动党委(党组)、纪委、党委工作部门之间互相监督。横向、纵向监督共同作用,使党内监督机制更加严密、运行更加顺畅。

2 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和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规律,党内监督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监督、业务监督、民主监督共同发挥作用,进一步推动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纵观国有企业监督治理体系,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至关重要。部分国有企业走在前列,整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组织人事、财务、法律、内控、职工民主等监督资源,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构建了党组(党委)全面领导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和业务部门职能监督、基层党组织和单位日常监督、党员和职工民主监督“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与此同时,建立请示报告、重大风险研判、信息互通、监管互动、措施互补、成果互享、督办反馈等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党内监督、监察监督、企业监督大贯通。

2.1 发挥党内监督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在国有企业运行管理体制中,党内法规规定的监督主体如何进行有力有效的检查与督促,是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大监督”格局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其中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巡视、民主生活会、谈话与诫勉等党内监督形式均在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结合具体实践,持续深化对党内监督定位的理解把握,推动党内监督主体更加多元、党内监督方式更加多样、监督机制协调运行,确保权力运行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

2.2 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在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中,监督的协同性体现在各个方面。通过“大监督”格局,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体系在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改革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贯通党内监督、企业监督,协同联动各个监督主体,创造性地开展监督,层层压实监督责任,推动各项监督实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体推进。

2.3 提升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彰显“大监督”综合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党的执政能力的现代化[2]。2016 年,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整合监督力量”,为强化国有企业监督指明了方向。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宏大背景下,完善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要坚持融入治理,“大监督”格局必须与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适应协调,做到同部署、同安排。一方面,在党中央指明的改革大方向、确定的制度大框架下守正创新,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监督、业务监督、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体系建设,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保障[4]。

基于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的现状,国有企业强化党内监督、整合监督力量十分必要。如何结合企业实际,不断探索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的监督体系,有效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课题。

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同性不够。多个监督主体、多种监督方式同步运行,环节衔接不通畅、职责定位不明晰、信息共享不及时,极易出现多方管理或是无人问津的现象。如,实施审计监督之前,审计部门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并不一定向纪委移交,信息无法共享,因此制约了监督的效能。二是抓预防不够。国有企业“小官大贪”、年轻干部腐败现象频发,大案要案较多,但日常监督管理缺位,警示教育没有做实,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关键是要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在事前得到防范,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三是融合度不够。国有企业的特点是权力聚集、资源密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党内监督和企业治理的融合协同仍旧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多个业务部门的监督责任没有进一步划分和明确,缺乏统筹设计和制度安排,容易变成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为此,要把监督嵌入到权力配置、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嵌入到流程,嵌入到业务,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执行落实,推动监督发现的问题确实整改到位。

3 健全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的有效路径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作为国有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规律和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发挥专责监督作用,促进党内监督同其他监督贯通协同[4]。

党内监督法规制度建设是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的一部分,其目标是用制度构建起多主体参与、多手段并用、全方位发力,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全面纳入的监督体系。

3.1 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系统集成各类监督

“大监督”工作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要提前谋划,要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推动监督工作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上更加协同。

在协调衔接的监督链条上,纪检监察监督是主干,干部监督是基础,巡视巡察监督突出综合性,财会监督、审计监督配合发挥作用。要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深化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以推进各类监督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同增质效,共同聚焦并解决国企改革、合规管理、廉洁风险防控、重大经营风险防控等突出问题及共性问题。

3.2 发挥“大监督”平台载体作用,推动公司治理能力提升

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下属单位多、员工多、层级多、点多面广的特征,按照“做强集团、做实基层”的理念思路,推进纪检监察监督整合资源、转变方式、优化机构、理顺机制,通过“大监督”平台实现全覆盖,着力提升监督的质量、效率、效能。

通过一系列举措,以专项监督、专项治理、巡视巡察为抓手,引导各类监督主体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叠加放大效果,把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对接起来,从业务程序和管理流程上识别风险、消除隐患,取得“问责一批人员、教育一方干部、排查一类风险、整改一类问题、完善一套制度”的综合效果。

3.3 强化“一把手”监督,突出管住用好“关键少数”

党内监督体系以“一把手”监督为重点,如何有效破解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问题,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核心环节。

压实党组和各级党委主体责任,特别是“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全方位加强选人用人监督,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责任清单,把“一把手”作为巡视巡察、日常监督和审计监督的重点,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意见及配套制度,进一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与此同时,还要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严管厚爱结合,推动容错纠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旗帜鲜明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4 结语

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是最基本、最根本的,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解决了最主要问题,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依托于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的发展实际,要想真正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必须进一步探索健全国有企业党内监督体系的有效路径,确保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在体系建设上相融互促、形成合力。一方面要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突出管住用好“关键少数”;另一方面要发挥“大监督”平台载体作用,系统集成各类监督,实现党内监督的全覆盖,推动公司治理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监督体系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