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关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4-01-28 13:31于高峰史会莹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污染监测

于高峰,史会莹,秦 山

(1.山东省临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2.临沂沐之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0)

引言

生态文明是我国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唯有做好生态建设,方能获得持续稳定发展。新形势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态建设进程,但自然环境却不断遭到破坏,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在生态环境管理这一重要工程中,各项管理行为的确定都应以实际数据为决策依据,而环境监测能够通过数据计量、综合分析等方法收集特定区域内的环境信息,是环境立法及执法等工作不可或缺的依据来源,在生态保护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突发性污染事件出现时,环境监测可对具体污染情况进行持续化监测,并从中捕捉污染变化趋势,使后续管控工作能够有据可依[1]。对监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是实现优质化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同时也是达到理想化生态建设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质控力度,综合考量环境监测实际特点及监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拟定问题处理对策并加以落实,为生态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1 生态环境监测基本概述

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以周围环境实际质量状况为参考,对数据指标相对应的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并采集的一系列过程。实际监测时,应借助科学、稳定的监测手段对区域内环境展开持续监测,完整记录指标数据并妥善管理,并将此类数据视作识别依据,以完成对环境总体质量及实际污染状况的精准识别与综合评估。通常情况下,用于评估环境质量的指标涉及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若想实现对环境的多方位监测,还需在以上指标基础之上对现有环境系统加以动态监测,而其中又涉及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2]。需明确的是,环境监测的根本目标在于改善生态,并且要尽可能在污染出现之前消除危险因子,以减少环境所受到的破坏,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稳定、合理且高效的监测系统。

2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的现实意义

2.1 便于及时掌握突发情况

环境污染是持续性过程,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期。但是,若是受到诸如化工厂爆炸或是原料外泄等突发事件影响,那么污染物将在短时间之内大范围扩散,这种突发性污染不但会破坏当地环境,亦会严重损害该区域居民的健康,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若是污染物随着水流持续扩散,则会引起大规模污染,带来严重后果。针对此类突发情况,环境监测部门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以及对污染区域展开全面普查等措施来掌握具体污染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拟定应急管控策略,以免污染持续扩散而带来更为恶劣的影响[3]。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可根据环境监测反馈信息第一时间向外发布污染预警,指导邻近区域人员紧急撤离,相关企业也可结合污染调查数据适时启动污染防控应急预案,以稳定突发情况,尽可能遏制污染问题加剧。

2.2 有利于实现对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估

生态环境除大气、土壤及水环境外,还包括由各类生物共同构建而成的社会环境,因此生态问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虽然人体感官系统可感知到外部环境的一些明显变化,但若想精准预测环境质量,还需借助专业的环境监测手段。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可以对与人们生活生产相关的大气、土壤以及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估量。另外,规范落实环境监测还可有效预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变化趋势,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水平,使环保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有助于从源头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免遭持续性破坏。

2.3 可提升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协调性

环境监测要求相关人员有效采集生态环境数据,并以环境参数为标准来分析判断所采集的数据,根据判断结果和区域发展特征确定科学可行的保护措施并付诸行动[4]。所以环境监测阶段收集到的数据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参考,可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能够充分满足该区域在生态以及经济建设方面的需要,从而推动地方经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协调发展。在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的当今时代,环境监测更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做好环境监测可以在维持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特色。通过环境监测可全面掌握该区域的污染情况及区域内工业企业实际污染程度,进而对这些企业进行科学分配与调整,同时还能依据监测数据拟定绿化种植策略,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

3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所面临的质量管理问题

新形势之下,各级政府和环境管理相关部门对环保法做出了相应改进并出台了配套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环境监测质量。然而,通过实际调查可知,部分区域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监测质量不甚理想。

3.1 高素质人才匮乏

虽然信息化发展已在生态建设中逐步落实,但人依旧处于生态建设的主导地位,因此人才素质会对环境监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5]。然而现有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养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无疑会影响监测工作的质量,甚至妨碍环保活动的有效落实。部分环境监测从业者并非来自专业院校,其在生态环保、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专业意识欠缺,难以从科学角度出发高效完成监测工作,这也是导致监测质量不佳的原因之一。而与这些非专业人员从事同类工作的专业人员可能会因此出现懈怠心理,从而破坏部门整体风气与氛围,不利于环境监测的顺利开展,也无法实现监测质量的有效提升。

3.2 监管机制亟待健全

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可发挥“标尺”的作用,能督促各职能部门及内部人员各司其职,在相互协调中完成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目前,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各环保部门相继加入环保工作体系,这虽能对环境保护产生正面影响,但也出现了各部门职能重复问题,多头领导现象日渐严峻,环保工作的落实面临一定阻碍。此外,一些细节化监测工作并未明确划分到具体职能部门或是个人,使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无论是职能重复还是责任空缺,其出现的原因皆在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而这必将妨碍环境监测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也影响质量管理,导致常态化环保无法落实到位。

3.3 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资源节约及环保理念的推出与深化,绿色环保已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同。政府部门应发挥其在宏观层面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但考虑到环境监测的特殊性,所需设备价格高昂,初期投入成本及后期维护费用也较高,仅依靠政府资金难以支持监测系统的稳定运作。另外,若是未能完善统一化维护标准,则相关设备无法得到定期检修与保养,使环境监测活动受到一定制约,数据采集也将受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实际监测质量。

3.4 法律约束不到位

环境监测的顺利完成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规程作为基础保障,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对环境具有破坏性的社会行为明显增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亟需借助法律手段来加强约束。虽然国家针对环保工程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在某些方面的规定还不够细化,法律支撑性相对不足,这也会对环境监测及保护质量造成影响。

4 新形势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对策

若想从真正意义上提升环保成效,需得在环境监测方面做足工作,通过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来达到理想的环保目标。而环境监测质量的提升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确保各监测环节均可得到改进与优化,具体对策如下:

4.1 优化人才培育及管理体系

正如上文所述,“人”在环保工程中始终立于主导地位,因此做好人才管理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改进有积极影响。此外,环境监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而在改革实践中更要积极落实人才培育,为监测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首先,应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育力度,帮助其创新环境监测理念,丰富其工作技能,同时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在实际培训时,要充分结合其当前工作内容,适当融入先进理念与技术,同时要为其提供反思与总结的机会。其次,尽可能提升环境监测岗位的福利待遇,一方面可以留住现有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外部高质量环保人才,在壮大人才队伍的同时也能实现人才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要利用好“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引入模式,积极与当地专业院校取得联系并建立合作,为环境监测岗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环境监测的改革实践贡献全新思路,最终实现环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动态化提升。最后,要紧抓责任意识培养工作,使环境监测岗在职人员对自身职责与使命形成清晰认知,从细节处做起,使监测质量的提升成为可能。

4.2 积极健全环境监测监管体系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健全监管体系是提高监测质量的有效举措。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在监管体系的创建与完善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将职责落实到各监测岗位的具体人员,从而实现质量控制的全面增强。在此同时,也要建立自我监测机制,以提升监测人员的自主质量管理意识与行为。监测站的计量认证体系也需进一步健全,要把监测站基础工作内容纳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控制体现于环境监测各个环节。除此之外,上级有关部门在考核环境监测相关工作时,切勿局限于传统的标准样品质控方式,要尽可能构建量化考核体系,通过对各类要素实施定量考核来督促质量管理制度在各岗位的贯彻落实,使环境监测质控工作可在完善的监管体系之下科学开展。

4.3 拓宽集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

经济支持是环境监测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基础,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才能够购置满足环境监测实际需要的先进设备,并能够通过定期检修来保证设备的性能,进而实现监测效能的全方位提升。因此,要积极拓宽环境监测集资渠道,同时也要强化资金管理。国家可针对环境监测这一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并对资金流向加以密切监控。而相关监测部门则要做好对现有资金的使用规划,以实现最大化利用率,可在设备的购入与检修以及技术研发方面适当增加资金分配,一来可应对各类复发性环境问题,保证监测活动正常开展,二来可满足环保人才的引入需要,为监测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此外,环境监测部门需对费用支出进行细化,公布专项资金收支,自觉接受社会共同监督。环保单位也可以同当地污染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以达到丰富资金来源的目的。

4.4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若想更好地解决环境监测质量问题,还需借助法律法规对一切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有力约束,通过兼具针对性与权威性的环境保护法来规范个体或是集体的不当行为。由此可见,完善环境监测与保护配套法律法规对监测质量的改进有促进作用。而这项措施的落实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应监管机构发挥其特殊职能,对现行环境保护法加以细化,对具体破坏行为和与之相应的法律标准加以明确,从微观视角下为环境监测以及质量控制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确保每项不合理行为的约束与管理都能够有法可依。

4.5 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与运用

环境监测的高效开展需要以先进技术为依托,而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环境监测部门更应结合行业发展需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来对环境数据进行监测,以实现监测质量及效率的同步提升。监测部门要发挥出科技装备的独特优势,借助先进科技来提高数据的精准性,并在深入分析之后实施动态化环境监测,科学处理环境问题。同时,可利用遥感技术来探析污染物质或是污染源迁移特征,从不同角度对特征污染物加以全面分析,从而掌握各类污染物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污染情况制定最佳控制对策。在引入先进技术后,还需通过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来确保所引入技术在环保领域的作用与价值可完全发挥,使之能够从技术层面助力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提高。

5 结语

综上可知,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人才、监管机制、资金以及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为满足新形势对生态环保所提出的要求,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做好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控工作,通过优化人才培育及管理体系、健全环境监测监管体系等措施来提升监测质量,以促进环保工作的创新发展及生态建设的全面落实。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污染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